基本信息
期刊同時還包括畫家喬治·萬頓吉羅(George Vantongerloo,比利時人,1886年-1965年)、建築師奧德(J.J.P Oud,1890年-1963年)和格里特·里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荷蘭人,1888年-1965年)。
De Stijl的作品對
包浩斯和世界設計風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戰期間,
荷蘭作為中立國而與捲入戰爭的其他國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離。在極少外來影響的情況下,一些接受了
野獸主義、
立體主義、
未來主義等現代觀念啟迪的藝術家們開始在荷蘭本土努力探索
前衛藝術的發展之路,且取得了卓爾不凡的獨特成就,形成著名的
風格派(De Stijl,荷蘭文,即風格之意)。
風格派的成立
風格派正式成立於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
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畫家列克(Bartvan der Leck)、胡札(Vilmos Huszar)、雕塑家萬東格洛(Ceorges Vantongerllo)、建築師歐德(J.J.P.Oud)、里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等人。顯然,風格派作為一個運動,廣泛涉及到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諸多領域,其影響是全方位的。
風格派從一開始就追求藝術的“抽象和簡化”。它反對個性,排除一切表現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種人類共通的純精神性表達,即純粹抽象。藝術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是:簡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藝術元素。因而,平面、直線、矩形成為藝術中的支柱,色彩亦減至紅黃藍
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藝術以足夠的明確、秩序和簡潔建立起精確嚴格且自足完善的幾何風格。對於
風格派的這種藝術目標,
蒙德里安更喜歡用“
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一詞來表達。他把新造型主義解釋為一種手段, “通過這種手段,自然的豐富多彩就可以壓縮為有一定關係的造型表現。藝術成為一種如同數學一樣精確的表達宇宙基本特徵的直覺手段。”(
赫伯特·里德著,劉萍君等譯:《現代繪畫簡史》,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113頁。)藝術的最終目的“不是通過消除可辨別的主題,去創造抽象結構”,而是“表現他在人類和宇宙里所感覺到的高度神秘。”
蒙德里安及其夥伴們的藝術理念和藝術實踐有一個重要的宣傳陣地——《風格》雜誌。這份有影響的評論雜誌自1917年6月16日創刊以來,為
風格派的思想傳播和作品匯合作出了很大貢獻,風格派的名稱亦源自於它。該雜誌由凡·杜斯堡負責編務工作,蒙德里安是它的明星。直至1924年,《風格》雜誌一直是
新造型主義的重要舞台。隨後,杜斯堡放棄了新造型主義的嚴格造型原則,而發表了基本要素主義(elementalism)宣言。他把矩形構圖傾斜45度角,以追求一種更有動態的表現形式,這種斜線造型顯然與蒙德里安所主張的直線相背離。同時, 《風格》雜誌還發行增刊向達達開放。隨著
阿爾普等人的加入,該團體變得鬆散而龐雜。這種“歪門邪道”惹惱了
蒙德里安,於是,他在1924年在《風格》雜誌發表最後一篇文章以後,便與之分道揚鑣。以後的日子裡,蒙德里安一如既往地探索新造型主義,直至離世;杜斯堡則去搞他的基本要素主義實驗。1928年, 《風格》雜誌停刊。1931年,杜斯堡去世,杜斯堡夫人為紀念丈夫,於1932年出了最後一期專刊。不可否認的是, 《風格》雜誌對歐洲
前衛藝術有過重要的影響。
風格派的聞名
風格派的聞名遐邇與凡·杜斯堡的大力宣傳也是密切相關的。這位自學成才且興趣廣泛的藝術家雖然在繪畫上沒有太多驚人的天賦,但卻是一個極有號召力的理論家、演說家和宣傳家。他在戰爭以後遍游歐洲大陸,通過演講和宣傳,使風格派的美學思想傳遍歐洲各地,並對
包浩斯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風格派的藝術實踐是多方面的。除
蒙德里安在繪畫領域取得的無以倫比的成就外,里特維爾德在建築方面也獲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他所設計的
席勒住宅展示了風格派建築的典型特徵。他還設計過一把紅黃藍
三原色椅子,雖然坐上去不太舒服,但充分體現了風格派的造型原則。萬東格洛則以簡潔的空間造型《體積關係的構成》來詮釋
新造型主義在雕塑領域的實踐。從20世紀20年代起,
風格派就越出
荷蘭國界,成為歐洲
前衛藝術先鋒。其美學思想滲入各國的繪畫、雕塑、建築、工藝、設計等諸多領域,尤其對現代建築和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