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分洪閘(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江分洪閘(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荊江分洪閘,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南北兩端,是荊江分洪主體工程,建成於1953年。

荊江分洪閘是荊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文物構成包括進水閘(北閘)、節制閘(南閘)和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紀念亭等。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泄洪閘統稱為荊江分洪閘,全部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境內,它是荊江分洪主體工程之一,在荊江分洪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紀念亭共建有三處,一處在荊州市沙市荊江大堤上;一處在公安縣太平口處;一處在公安縣黃山頭處。均為紀念荊江分洪工程勝利竣工而修建。70多年來,荊江分洪閘仍然是保護荊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荊江河段較大和特大洪水危害的重要保證。荊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項大型水利工程,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事業所作出的貢獻,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泄洪閘分別有54個孔和34個孔,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現澆工程雄偉,規模龐大,設計造型獨特,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建修如此浩大工程,的確不易;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雖然是現代建築,但造型美觀、風格別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006年5月,荊江分洪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江分洪閘
  • 地理位置: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南北兩端
  • 所處時代:1953年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6-1002-5-129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52年3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興建荊江分洪工程,當年4月5日開工,並成立了由唐天際任總指揮,李先念任總政委的荊江分洪工程指揮部。用75天建成進洪閘、節制閘等主體工程。
荊江分洪閘
1952年汛前搶建荊江分洪工程清淤現場
1954年,長江出現罕見的全流域組合型大洪水,荊江大堤、江漢平原、武漢三鎮告急。荊江成為長江抗洪的主戰場,公安成為荊江抗洪的前沿陣地,先後三次開閘分洪,有效削減洪峰,降低水位,減輕了洞庭湖區洪澇災害,保護了湘鄂兩省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1988年,荊江分洪主體工程在長江流域發生的全流域組合型特大洪水中成為抗禦98洪水的最後一道“安全閘”。

建築格局

荊江分洪閘是荊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文物構成包括進水閘(北閘)、節制閘(南閘)和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紀念亭等。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泄洪閘統稱為荊江分洪閘,全部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境內,它是荊江分洪主體工程之一,在荊江分洪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紀念亭共建有三處,一處在荊州市沙市荊江大堤上;一處在公安縣太平口處;一處在公安縣黃山頭處。均為紀念荊江分洪工程勝利竣工而修建。

主要建築

荊江分洪閘——進洪閘
荊江分洪閘——進洪閘,是荊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分洪區北端的公安縣太平口,又稱北閘。進洪閘系鋼筋混凝土底板、空心垛牆、箱式岸墩輕型開敞式結構,共54孔,全長約1054米。鋼質弧型閘門採用55台電動機和手搖啟閉機兩種方式啟閉,設計分洪進洪流量為7700立方米秒。1954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中央決定實施荊江分洪,進洪閘三次開啟分洪,最大進洪流量7760立方米秒,總計分洪量125.9億立方米,降低沙市水位0.96米。為確保荊江大堤、江漢平原和武漢市的防洪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荊江分洪閘——節制閘
荊江分洪閘——節制閘,是荊江分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湖北省公安縣黃山頭虎渡河上,毗鄰湖南省安鄉縣,地處荊江分洪區最南端,故又名南閘。節制閘結構形式為開敞式鋼筋混凝土1級建築物,閘長336.8米,閘寬148.5米,有32個閘孔,閘面高程45.65米,閘底板高程36.20米。其作用是控制虎渡河下泄流量最大不超過3800立方米秒,與南線大堤共同組成一道防洪屏障,保護洞庭湖區的防洪安全。
紀念碑亭
五座紀念碑造型特點一致,其中沙市一座、南閘兩座、北閘兩座。紀念碑展現出建國初期的“紅色”文化特色。沙市碑體為四方造型,分為上下二層,頂端鐵桿撐起一顆耀眼的紅五角星,與它相伴的是幾羽和平鴿。上層碑體一面為開國偉人毛澤東主席、另一面為周恩來總理的親筆題詞。毛主席題詞為:“為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周總理題詞為:“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另兩面為時任中共中南局代理書記鄧子恢題寫的詩文,和荊江分洪工程總指揮唐天際、總政委李先念合寫的碑文。記錄了該特大水利工程勝利完工的成績,是重要的史料信息。下層碑體以浮雕形式,展示了當年廣大軍民進行施工勞動的各種場景。一幅工農兵三大群體代表的形象展示浮雕,是當年的英雄模範經典造型。其中的一位肩扛錘子的女農民代表,人物原型是本土松滋籍人氏辛志英
荊江分洪工程紀念亭共有六座。沙市荊江大堤、南閘、北閘均為雙亭。諸亭均為琉璃瓦蓋頂,翻拱造型,六角立柱形態。亭子中有的配有碑文,將荊江分洪工程英雄、勞模人物名垂青史。有的用五角星、鐮刀錘頭、紅旗等“紅色”元素點綴亭身。
荊江分洪閘(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江分洪工程紀念亭

文物價值

荊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項大型水利工程,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事業所作出的貢獻,有較高的歷史價值。70多年來,荊江分洪閘依然為確保荊江大堤、江漢平原和武漢重鎮以及洞庭湖區的防洪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泄洪閘分別有54個孔和34個孔,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現澆工程雄偉,規模龐大,設計造型獨特,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建修如此浩大工程,的確不易;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雖然是現代建築,但造型美觀、風格別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荊江分洪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荊江分洪閘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南北兩端。
荊江分洪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荊江分洪閘,路程約59.1千米,用時約7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