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條山

荊條山

荊條山位於中國山東省即墨市豐城鎮西北部,山的東面是南蘆村,西面是七口村。山上有三官廟和銀杏古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荊條山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省
  • 山的東面:南蘆村
  • 西面:七口村
荊條山的傳說,傳說之一,傳說之二,其他傳說,荊條山的廟,荊條山上的古樹,

荊條山的傳說

歷史悠久的即墨民間從來不乏美麗的傳說。而關於即墨市豐城鎮荊條山的傳說更是被即墨市民代代相傳。即墨市提出的“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就有由豐城鎮科技文化服務中心申報的“荊條山傳說”。這些美麗傳說寄託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讚揚。

傳說之一

看花姐姐治病
據說,過去在荊條山一帶的村民若有小孩生疹痘、天花,都向荊條山看花姐姐求治。
在自家院正中設供桌香案,燒香,祭奠清茶,磕頭,焚燒許願文疏,燃盡後,默默祈禱後再磕頭,結束。待七天,若患者痊癒,或減輕,再設供桌,焚燒還願文疏。
當地一直流傳著關於荊條山看花姐姐常常顯化,曾與多人謀面的佳話。傳說,鮮花盛開的季節,常常有人在山上看到一美若天仙的女子在花叢中尋尋覓覓,但無法接近並時隱時現。

傳說之二

青蛇白蛇治病救人
荊條山三官廟西邊半山坡路旁有一圓形突兀的石崮,石縫中有一洞,傳說是青蛇白蛇棲息的地方,當地人稱此地為蛇堂。人們時常看到一青一白兩條小蛇在此玩耍,荊條山青蛇白蛇,治病救人,從不害人。
傳說,一老人患嚴重的腰腿痛病,走到這裡突然痛病發作,疼得老人大汗淋漓,不能動,恍惚間,兩個小女孩,一個著白衣、一個著青衣,出現在眼前。著白衣的女孩手捧一粒藥丸道:“老人家你吃藥吧。”老者吞下藥丸後,頃刻間,神清氣爽,腿也不痛了,但小女孩已不見蹤影。
當年,南方一商船去金口古港,商船路經七口村,商人們停船用飯後,登入去三官廟拜神。路經蛇堂時,發現一青一白兩條小蛇蜷曲在石崮上,南方客商中有一青年人,手執長菸袋,用菸袋鍋打了小白蛇一下,小白蛇立刻變為碗口粗,五米長,客商又用菸袋鍋打了一下,白蛇頃刻變為口袋粗,十幾米長,客商們驚呆了。這時,其中一老者趕緊招呼大家磕頭,燒香紙,白蛇這才慢慢變小鑽進洞口。荊條山蛇堂至今仍香火鼎盛,尤其正月十五山會這一天極盛。

其他傳說

另外,關於荊條山的“五百年銀杏樹被龍抓頂”、“人參精化身美女考驗道士”等傳說也被人們世代相傳。

荊條山的廟

三官廟坐落於豐城鎮北蘆村西荊條山上,位於豐城鎮政府駐地東北6公里處的荊條山上。初建年代不詳,清代光緒年間重修。
三官廟,規模較大,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建築群,占地352平方米,分大殿、台式拱券門樓、樓台上的南閣以及鐘樓三大部分。
大殿內塑著三官神像,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的功能是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三官與人之禍福榮辱密切相關,在道教中是十分顯要的神明,在人們心目中倍受崇拜。
三官廟地理位置優越,後有磨崮山為依,前有荊條山主峰做障,在南閣閱台上可以看到豐城、海陽、萊陽逶迤的群山,“丁”字灣鱗鱗的波光。
三官廟始建於明朝,清光緒十一年重修,廟前兩棵500年樹齡的銀杏樹可以佐證。1984年三官廟被列為即墨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條山上的古樹

三官廟前有兩株銀杏樹, 相傳有500餘年樹齡。
三官廟前的銀杏古樹三官廟前的銀杏古樹
國家二級古樹國家二級古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