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州長江大橋
- 外文名:Jingzhou Yangtze River Bridge
- 始建日期:1998年3月28日
- 投用日期:2002年10月1日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荊州市
- 類型:斜拉橋、公路橋、特大橋
- 長度:8.860千米
- 寬度:24.5米
- 車道設定:雙向四車道
- 設計速度:100千米
- 起止位置:荊州互通、荊州北互通
- 途經線路:二連浩特—廣州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55)
- 管理機構:荊州市交通運輸局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運營情況,票價票制,通行事項,建設成果,技術難題,科研成果,榮譽表彰,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1998年3月28日,荊州長江大橋動工興建,並舉行開工儀式。
2001年11月26日,荊州長江大橋完成主梁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
2002年10月1日,荊州長江大橋通車運營,並舉行通車典禮。
2007年12月28日,荊州長江大橋完成橋涵標、橋柱燈等安全防護設施的安裝工作。
2009年2月2日,荊州長江大橋通過防撞設施(土建工程)竣工驗收工作。
2016年5月15日,荊州長江大橋完成橋北收費站ETC車道“後置式”改成“前置式”工程。
2019年12月7日,荊州長江大橋通過斜拉索維護工程的竣工驗收工作。
橋樑位置
荊州長江大橋位於中國湖北省荊州市南部,連線連線沙市區與公安縣,西距上游枝城長江大橋約92千米,東距下游武漢長江大橋約472千米;大橋線路北起荊州互通,上跨長江水道,南至荊州北互通,線路途經橋南服務區,為二連浩特—廣州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55)組成部分。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荊州長江大橋分別由北岸引橋、荊州大堤橋、北岸灘橋、北汊通航孔橋、三八洲橋、南汊通航孔橋、南岸灘橋、荊南乾堤橋以及南岸引橋等部分組成;跨江橋樑部分呈東北至西南方向組成。
- 設計特點
結構部分 | ||
北岸部分 | 北汊通航孔橋 | 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
北岸灘橋 | 預應力混凝土粱橋 | |
荊州大堤橋 |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粱橋,橋塔為H型橋塔 | |
北岸引橋 | 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 | |
橋樑中部 | 三八洲橋 |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粱橋 |
南岸部分 | 南汊通航孔橋 | 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橋塔為H型橋塔 |
南岸灘橋 | 預應力混凝土粱橋 | |
荊南乾堤橋 |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粱橋 | |
南岸引橋 | 預應力混凝土梁橋 | |
參考資料: |
設計參數
荊州長江大橋線路全長8.860千米,主橋長4.178千米,橋樑直線段長3794.537米;其中,北汊通航孔橋長900米,南汊通航孔橋長557米,北岸灘橋長150米,南岸灘橋長240米,荊江大堤橋長236米,荊南乾堤長180米,北岸引橋長440米,南岸引橋長270米,橋面總寬24.5米,其中行車道淨寬21.5米,斜拉橋段寬27.0米。31號塔高139.15米,底座高6米,上塔柱間距29.30米,中塔柱間距35.80米;32號塔高150.25米,上塔柱間距29.30米,中塔柱間距35.80米;42號塔高119.90米,底座高6米,上塔柱柱間間距寬29.30米,中塔柱間距最寬35.60米;43號塔高89.20米,底座高6米,上塔柱柱間間距寬29.30米,中塔柱間距最寬35.60米。
技術標準 | |
公路等級 | 一級公路 |
設計速度 | 主橋:100千米/小時,引橋:40千米/小時 |
車道設定 | 雙向四車道 |
荷載標準 | 汽車一超20級、掛車一120 |
設計風速 | 縱向:25.4米/秒,橫向:29.2米/秒 |
航道等級 | I(2)級 |
通航標準 | 淨高:42.49米,淨寬:≥500米(南汊)、≥300米(北汊) |
抗震等級 | 按VIII度設防 |
參考資料: |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截至2020年2月,荊州長江大橋收費標準如下:
- 車類規格
序號 | 車類規格 | 收費標準(元/車次) | |
客車 | 貨車 | ||
1 | 7座以下(含) | 2噸以下的各類貨車 | 15 |
2 | 8座至19座(含) | 2噸以上至5噸(含) | 25 |
3 | 20座至39座(含) | 5噸以上至10噸(含) | 35 |
4 | 40座以上(含) | 10噸以上至15噸(含)的各類貨車、20英尺貨櫃車 | 45 |
5 | / | 15噸以上的各類貨車、40英尺貨櫃車 | 55 |
參考資料: |
- 載貨計重
項目名稱 | 費率標準 | ||
基本費率 | 4元/噸·車次 | ||
正常裝載車輛 | X為正常裝載部分 | X≤20噸 | 按基本費率標準計算 |
20噸<X≤40噸 | 20噸及以下部分,按基本費率計費。 20噸以上部分,按基本費率線性遞減到50%計費。 | ||
X>40噸 | 20噸及以下部分,按基本費率計費。 20至40噸(含)部分,按基本費率線性遞減到50%計費。 40噸以上的部分,按基本費率的50%計費。 | ||
超限裝載車輛 | Y為超限率 | Y≤30% | 正常裝載部分同正常裝載車輛計費。 超限30%(含)以內的部分,按基本費率計費。 |
30%<Y≤100% | 正常裝載部分同正常裝載車輛計費。 超限30%(含)以內的部分,按基本費率計費。 其他部分按基本費率的3至6倍線性遞增確定費率計費。 | ||
>100% | 正常裝載部分同正常裝載車輛計費。 超限30%(含)以內的部分,按基本費率計費。 超限30%至100% (含)的部分,按基本費率的3至6倍線性遞增確定費率計費。 其他部分按基本費率的6倍計費。 | ||
參考資料: |
通行事項
2013年1月1日起,荊州長江大橋禁止機車(含三輪機車)通過。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 建設難題
荊州長江大橋在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主要為:
1、樁基施工——
①工程地質條件差,地表20至30米的砂性土層,沖劇深而液化危險性大,中部是近百米的砂礫、卵石和角礫土層,鑽孔極為困難。
2、承台施工——
①承台施工採用雙壁鋼圍堰施工方案 ,33米的大直徑雙壁鋼圍堰封底是承台施工的難點之一。
②大體積承台混凝土施工溫度應力控制是難點之二。
3、索塔施工——
①高塔施工難點主要是上、下橫樑的施工以及高塔柱的施工
4、主梁、斜拉索施工——
①主要集中於掛籃懸澆,體系轉換,邊、中跨合擾,斜拉索安裝與調索。
5、橋面施工——
①橋面施工採用CF40級鋼纖維混凝土.拌和與振搗工藝是其主要難點。
- 施工技術
荊州長江大橋採用主要建設技術為:
1、大跨度PC斜拉橋建設技術;
2、大噸位長大斜拉索設計、製造、安裝技術,斜拉索減振技術;
3、灰色預測控制系統理論太跨度斜拉橋施工過程控制技術;
4、大跨度高低(姊妹)塔PC斜拉橋設計和施工控制技術;
5、利用斜拉索施工的前支點大噸位施工掛籃和施工技術;
6、施工方便的板式斷面斜拉橋主梁;
7、複雜地質條件下大直徑超長鑽孔灌注樁深水基礎;
8、大跨度連續長度達1100米的大跨度連續粱橋;
9、橋樑結構計算機仿真技術;
10、CPS衛星定位技術在長江特大型橋樑工程測量和控制中的套用。
科研成果
技術名稱 | 所獲獎項 |
《荊州長江公路大橋關鍵技術研究》 | 2003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參考資料: |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 所獲獎項 |
荊州長江大橋 | 2003年湖南省優秀設計一等獎 |
荊州長江公路大橋工程設計 | 2008年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銀獎 |
參考資料: |
文化特色
- 橋名
2002年10月1日,荊州長江大橋通車運營,其橋塔橫樑設有江澤民親筆題字的“荊州長江大橋”六個大字。
- 郵折
為荊州長江大橋紀念通車運營,大橋發行《荊州長江大橋通車紀念郵折》。
價值意義
荊州長江大橋的建成,貫通了207國道,完善了中國幹線公路主骨架網路,對促進長江經濟帶開發和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的發展,為荊江分洪區人民提供安全通道都將發揮積極作用。(《公路》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