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區文化館

荊州區文化館

荊州市荊州區文化館原為江陵縣文化館,(1994年因原江陵縣被析置為荊州區而更名),始建於1949年12月,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大十字街口,占地面積 3648平方米,建築總面積5940平方米,(其中業務及館辦活動面積2940平方米,職工宿舍面積30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州區文化館
基本介紹,發展概況,成果展示,

基本介紹

該單位位於荊中路136號,正面臨荊中路,側面臨三義街,是全區民眾文化輔導和活動中心。建築總面積5800平方米,總資產180餘萬元,2000年被評為全省十佳文化館。200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
書法教學書法教學
設備總值89萬元。全館現有幹部職 工50人(含退休16人、藝術團招聘10人)。其中副研究館員7人,館員16人,助理館員3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12人。館內設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 辦公室(檔案室)、文學創作輔導部、音樂創作輔導部、舞蹈戲曲輔導部、美術攝影輔導部、民眾理論調研部、演出服裝部、演出設備室、財務室、水電辦、治保 科。現任領導班子有:館長李先家、黨支部書記季燕妮、副館長張蘭蘭(兼工會主席)、鄒黎明。

發展概況

一 九九○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先進文化館》;一九九一年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一九九三年被文化部命名為《標準文化館》;一九九八 年被評為湖北省思想道德建設“六百兩萬工程”民眾文藝活動示範單位;二○○一年被評為湖北省十佳文化館;二○○四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二○○六年被湖 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授予“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工作先進集體”;二○一一年再次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

成果展示

長期以來,荊州區文化館始終堅持“兩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圍繞豐富活躍民眾文化生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文化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和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

由文化館創作的歌曲《月亮歌》、《勸你多乾少開會》獲湖北省文藝匯演創作一等獎,其中《勸你多乾少開會》曾唱進北京中南海,在中央電視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 台播出,拍進電影《泥土的芳香》,被文化部評為優秀節目獎(當時為最高獎);民間舞蹈《車水鑼鼓》曾赴北京參加國家藝術節演出;創作的曲藝作品《荷花養 鴨》獲文化部群星獎創作二等獎,湖北省楚天群星獎銀獎;碟子曲《趙二嬸懷孕》獲全國調演三等獎;曲藝《雙送禮》、《分爹媽》、《徵稅記》等六個節目參加省 “百花書會”連續五屆獲二等獎;漢灘小曲《一個縣長三個媽》獲全國曲藝大賽三等獎;戲劇小品《選擇》獲湖北省少兒戲劇小品大賽一等獎、全國百優小品電視大 賽三等獎;男子獨舞《荊江硪歌》、三人舞《龍曬衣》獲全省大賽二等獎;馬山民歌《火燒粑》參加全省第五屆音樂舞蹈曲藝新人新作大賽的角逐,榮獲聲樂表演三 等獎;湖北小曲《唱荊州》在2008年第十一屆湖北曲藝“百花書會”比賽中獲三等獎;湖北小曲《考兒媳》在2009年第十三屆“群星獎”評選活動中獲銅 獎。蒐集整理的《江陵民間故事集成》、《江陵民間歌謠集成》、《江陵民間諺語集成》、《江陵民間舞蹈集成》獲湖北省民間文學集成先進集體,屈原一等獎…… 九九年文化館組織民間藝術團代表荊州市赴韓國進行文化交流演出,獲得圓滿成功。

為充分體現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進一步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求,近 幾年來,文化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立足基層,面向農村,常年活躍在社區、街道、機關、企業、校園、軍營和農村,逐步樹立了“民俗鬧春”、 “荊州桃花會”、“消夏納涼”、“金秋歌會”、“節日慶典”、“文化下鄉”等六大文化品牌,基本做到了“月月有活動,季度有高潮,全年不間斷”,為豐富城 鄉百姓的文化生活,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了顯著成績,被廣大農村百姓讚譽為“政府的使者,百姓的親人”。
荊州區文化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