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學民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授、博導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所長
政治傳播方向博士生導師
優秀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
信仰理論和政治傳播研究知名專家 - 代表作品:政治傳播活動論,當代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巡檢,政治傳播簡明原理
個人簡介,發表作品,學術著作,學術文章,研究領域,科研項目,獲獎榮譽,代表作品(部分),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
個人簡介
荊學民自1982年起在高校從教,先後從事哲學、美學、政治學幾大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給本科生主講《哲學原理》、《美學原理》、《西方美學史》等課程;主講:《政治哲學專題講座》、《政治學理論研究專題》、《政治傳播研究專題》、《信仰理論研究專題》、《西方宗教文化與信仰》、《政治學經典著作選讀》 等碩士生、博士生課程。主持中國傳媒大學全校博士生《社會科學研究前沿》與《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兩門講座課程。
從教期間,荊學民教授先後於2008年、2011年兩次去美國做高級訪問學者,與美國學者就宗教文化、政治傳播等研究領域進行了學術交流,在不同的場合進行了學術演講。
近年來先後主持並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治信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研究項目《青年大學生信仰問題研究》、北京市社科研究“十一五”規劃項目:《馬克思主義信仰學研究》、中廣協高校傳媒基地研究項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治傳播主體意識研究》、《基於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兩分的國家理念研究》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研究項目。
2011年,政治傳播研究所所長荊學民教授作為首席專家申報的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與策略體系研究》獲準立項。這也是中國傳媒大學首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立項。
發表作品
學術著作
先後主要出版專著有:
1、《審美學基礎》(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89年)
2、《人類信仰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
3、《社會轉型與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大學人文素質教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0年)
5、《組織行為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6、《當代中國社會信仰論》(人民出版社2008年)
7、《現代信仰學導引》(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年)
8、《政治傳播活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9、《當代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巡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10、《政治傳播簡明原理》(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年)
學術文章
在《中國社會科學》、《求是》、《哲學研究》、《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文藝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教學與研究》、《南開學報》、《現代傳播》、《國際新聞界》《哲學動態》、《學術季刊》(上海)、《江海學刊》、《天津社會科學》、《求是學刊》、《人文雜誌》、《中州學刊》等權威刊物共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其中,發表於CSSCI檢索與來源、擴充來源期刊約60多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4篇;論點摘要14篇;人大複印資料轉載43篇。詳細情況可參見下文代表作品。
研究領域
1、政治傳播研究;2、信仰理論研究。
科研項目
科研課題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政治信仰研究》
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批准文號;08BZX007
2.《馬克思主義信仰學研究》
北京市社科研究“十一五”規劃項目;06BakD030
3.《青年大學生信仰問題研究》
教育部2009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專項課題;批准文號:09jd710018
4.《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治傳播主體意識研究》
中廣協高教傳媒基地2009年項目;批准文號:zgxh0912
5.《國家與市民社會關係視野下的國家形象傳播問題研究》
中廣協高教傳媒基地2009年項目;批准文號: 2010ZGXH001
6.《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與策略體系研究》
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項目批准號為 11&ZD075
獲獎榮譽
1. 全國優秀教師;
2. 曾憲梓基金高等教育獲得者;
3.中國政治學學會理事;
4.全國企業領導學學會副理事長。
代表作品(部分)
論文(代表作12篇)
1.《中國政治傳播研究的學術路徑與現實維度》
《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
2.《關於人類掌握世界的方式》
《南開學報》1989年第4期。《新華文摘》1989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論審美文化的客體形態》
《文藝研究》1993年第2期。
4.《論信仰價值的發生》
《哲學研究》1994年第5期。
5.《關於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思考》
《馬克思主義研究》1999年第5期
6.《論信仰的社會文化內蘊》
《山西師大學報》2006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17期全文轉載
7.《為什麼要堅持正確的理想與信念?》
《求是》2007年第4 期
8.《道德信仰及其當代意義》
《求是學刊》2007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8期全文轉載
9.《馬克思主義信仰學的學科視野》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1期
10.《視界融合:政治傳播研究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辨析》
《現代傳播》2009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21期全文轉載
11.《馬克思政治信仰的邏輯演進》
《哲學研究》2010年第9期
12、《當前我們需要的是政治自信》
《人民論壇》2012年11月(上)總第383期
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
2008年,為提升“政治傳播”的研究,經學校批准,政治與法律學院成立了政治傳播研究所,由荊學民教授擔任所長。這是全國第一個專門研究政治傳播的研究所。為支撐政治傳播的研究,學校在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增設了“政治傳播”專業的招生方向,由荊學民教授擔任博士生導師。研究所擔負著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學一級學科下的“政治傳播”碩士的招生與培養任務,同時擔負著傳播學下“政治傳播”博士生的招生與培養任務。研究所還創辦了中國政治傳播研究網,該研究網也是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的學術入口網站,作為研究所的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視窗受到學界業界和好評。
荊學民領導的政治傳播研究所及其團隊
研究所以荊學民教授為領導和核心,組成了研究團隊。研究團隊2013年成為中國傳媒大學“優秀創新團隊”,獲得連續三年的資金支持。
研究團隊在政治學的大學科基礎上,融合傳播學,以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為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的基礎理論研究、政治價值傳播研究、政治傳播中的文化傳播研究、國際政治傳播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傳播研究、政治傳媒與社會治理研究、國家形象研究、國家與社會溝通等等。
本創新團隊的形成是以我國政治文明的發展、我校學科優勢的凝練與荊學民教授在政治傳播研究領域的引領作用為基礎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實踐創造了特有的政治文明,越來越強有力地影響著人類政治文明的進程和世界各國的政治實踐。中國特有的政治文明已經構成了人類政治文明中引世人矚目的壯麗景觀。與我國政治文明的發展相比,我國政治傳播的能力亟需提高。從對外政治傳播角度看,與我國突飛猛進的發展成就和日益提高的國際政治地位相比,我國的國際政治傳播能力嚴重不足,在整個國際輿論中的影響力仍然較弱。國際輿論呈現“西強我弱”的局面,我們仍處於國際社會中“中心—邊緣”模式的邊緣地位,在世界政治格局和政治話語體系中缺乏應有的“定義權”和“議程設定”機會。從對內政治傳播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社會發展的巨大變遷,公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理念也相應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傳統的主要依靠“政治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傳播的“有效性”已經大大降低,其模式、理念、途徑和策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我黨我國政治傳播實踐的需要。綜合上述兩大原因,深入開展政治傳播研究,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政治傳播理論體系已經成為當代學術研究的一個重大而急迫的課題。
2008年,荊學民教授調入我校,擔任傳播學“政治傳播方向”的博士生導師,並成立了政治傳播研究所,確定了政治傳播為研究方向。荊學民教授引領了我校一批有志於政治傳播研究的中青年學者,圍繞政治傳播,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了一系列政治傳播的學術研究和學術討論,持續不斷地組織了有關政治傳播的學術沙龍,邀請了全國政治傳播研究的專家、學者進行深入的專題學術研討。迄今為止,不僅發表了一系列引起學界高度關注的重要論文,而且還成功申請到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與策略體系研究”。這是我國第一次以重大項目招標的關於政治傳播研究的課題。
創新團隊的成員都是這一重大課題的主要成員。能夠獲得這一標誌著國內最高水平的重大項目,充分證明了學界對中國傳媒大學以荊學民教授為領頭人的研究團隊在政治傳播研究領域研究水平的高度認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發表荊學民教授的長篇學術論文《中國政治傳播研究的學術路徑與現實維度》一文,全文2萬餘字,長達22頁,從多個視角高屋建瓴地對近年來中國政治傳播研究的情況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並深刻地指出了當前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應該發展的方向。《中國社會科學》是代表我國最高水平的人文社會科學權威學術期刊,該刊刊發荊學民教授有關政治傳播研究的重要長文,充分體現了政治傳播研究的重要意義和學界對荊學民教授在政治傳播研究方面領先水平的高度認可。據考察,這也是該刊第一次刊發有關政治傳播的學術文章。
本研究團隊以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為研究方向,目標是致力於在借鑑西方現有政治傳播理論的基礎上,依據中國政治傳播實踐,經過5-10年的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政治傳播學派,打造國內政治傳播研究學術性高端平台,為中國政治傳播的現代轉型提供學術與理論資源,並在創新研究中不斷培養不同層次的政治傳播研究與套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