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黨鄉概況,三進下黨鄉,學結,結應有的情懷,
下黨鄉概況
下黨鄉則是壽寧最邊遠的山鄉,素有壽寧的“西伯利亞”之稱。這裡曾經是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鎮”,所在地通往四處毗鄰鄉鎮,都得翻山越嶺步行10多公里,買賣東西只能靠肩挑背馱。直到1988年建鄉時,農民年人均收入仍不足200元。
三進下黨鄉
三進下黨鄉,是習近平心繫貧困地區發展的一個縮影。
為兌現承諾 一進下黨鄉
下黨鄉1988年才成立。1987年10月,楊奕周等四名幹部受命籌建下黨鄉,這裡的貧困、閉塞程度超過了他們的想像。1989年6月,時任下黨鄉黨委書記的楊奕周在參加寧德地委工作會議時,站起來“放炮”:對貧困地區,上級要關心,要扶貧。習近平當場跟他約定,一定要去下黨一趟。
1989年7月19日中午,烈日當空,酷暑難耐。習近平一行30多人,前來下黨鄉現場辦公。習近平一到下黨,顧不得休息,就召開會議。在認真聽取鄉黨委工作匯報後,他說下黨鄉條件很差,幹部民眾工作很苦,並要求同行的地直部門、壽寧縣負責人優先考慮下黨的建設發展,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資金上大力支持,解決實際困難。因為這次“異常艱苦、異常難忘”的踐諾之行,下黨鄉成了習近平心中的牽掛。
為指導救災 再進下黨鄉
僅僅幾天后,習近平又一次來到了下黨鄉。
1989年7月21日晚,下黨鄉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災情嚴重。26日,習近平冒雨步行3公里,走了1個多小時才趕到受災最重的下屏峰村察看災情,慰問受災民眾。當時,芹洋鄉溪源村到下屏峰村的路基被洪水沖毀,基本看不到路坯,大家只能沿著坑坑窪窪的河道岸邊向上游跋涉,時不時還要過獨木橋,踩著石頭當墊腳。
為心中牽掛 三進下黨鄉
1996年8月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帶領省交通、財政、民政、老區、扶貧等部門負責人再次來到下黨鄉。“7年來,我一直牽掛著下黨。”習近平說,“我離開寧德之後,跟下黨還有聯繫,老楊(奕周)經常來找我,跟我講下黨的情況。”
習近平查看了下屏峰村的災後重建新村面貌和村尾的公路橋建設,並協調有關部門給予下黨鄉發展資金100多萬元,幫助當地修建機耕路和發展生產。在他的協調下,下黨經楊溪頭村與浙江慶元縣對接公路由省交通廳立項,1998年建成通車。
學結
三進下黨鄉,習近平將腳步踏入下黨鄉的土地,也將殷切關懷和優良作風,深深烙在下黨人的心坎里。習近平與下黨鄉黨委書記的楊奕周結為“草鞋親戚”傳為佳話。
促“草鞋親戚”化紐帶
“地僻人難行”的下黨鄉成為習近平牽腸掛肚的邊遠貧困鄉鎮,而楊奕周也成了他時常聯繫的“草鞋親戚”,詢問其下黨鄉脫貧發展的相關情況。這位“草鞋親戚”的背後是千千萬萬的下黨鄉人,楊奕周成了習近平與下黨鄉人之間的紐帶,讓習近平時常都能“接地氣”。
習近平曾說,機關幹部接地氣很重要。多接地氣,才能培養對人民民眾的感情。不帶著深厚感情去聯繫民眾,就可能是“作秀”。如果那樣做,老百姓心裡是很清楚的。要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實踐體驗,在實踐中增強公僕意識和為民情懷,解決好接地氣的問題。
視“草鞋親戚”為摯友
楊奕周的女兒楊世鳳回憶,無論是在福州、省里,還是在浙江、上海任職,習近平多次通過秘書打電話到家裡,不僅關心下黨鄉的發展,還關心老楊的家庭狀況。2007年1月,楊奕周患病住院期間,習近平特地囑咐秘書代他前往醫院探望。當年6月老楊病逝後,習近平還特地發唁電錶示慰問。
結“草鞋親戚”成風潮
習近平與楊奕周結為“草鞋親戚”,這是讓總書記深情難忘的一段經歷,更是激勵廣大幹部心繫百姓、深入基層、服務民眾的榜樣力量。
同呼吸才能心相印,習近平心繫下黨鄉,與楊奕周結為“草鞋親戚”,為各級領導幹部如何踐行黨的民眾路線樹立了榜樣,為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一部生動的教材。
結應有的情懷
看清一個人的本質,看他身邊結交的朋友。而要看清黨員幹部的追求,看他是否接地氣、是否貼近民眾。習近平說,機關幹部接地氣很重要。多接地氣,才能培養對人民民眾的感情。如果一味結交權貴,必然口中皆是趨炎附勢之詞,心中俱是仇權恨富的不平衡感,滋生的是慾壑難填的貪念和心浮氣躁的性情。貪官胡長清伏法前曾懊悔道:“交朋處友糟蹋了我的一生,毀掉了我的前程,真是悔恨不已”。只是悔之晚矣!
相反,像習近平一樣結交“窮親戚”,喚起的卻是心中那敏感的神經去體驗百姓之苦,喚起的是擔當的情懷去排解民眾之難,增強黨員幹部的公僕意識和為民情懷。因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實踐體驗,這也是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要求,切切實實的解決好接地氣的問題。然而,“地氣”如何接?該以怎樣的姿態聯繫民眾,以怎樣的情懷交往“窮親戚”?
首先要有心憂天下、體恤蒼生的境界。居高堂之位,而常懷凡人之心,聯繫民眾時要設身處地站在民眾的角度,把自己當成普通百姓一樣,去體會百姓的酸甜苦辣。只有切身體會、深刻明白了百姓疾苦,才能產生“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擔憂和期盼,才能在信仰和追求中融入百姓訴求,才能自覺主動的去深入基層。
其次要有愛民情懷,懷著深厚感情。不帶著深厚感情去聯繫民眾,就可能是“作秀”,如果那樣做,老百姓心裡是很清楚的。因此聯繫民眾不能始終“隔著座山”,不能生硬冷漠,否則為人民做事成為了一種負擔、一項任務,這樣不僅事倍功半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而只有對民眾懷著深切的感情,才能將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當成一種“樂事”,當成價值追求,聯繫民眾才能取得最大效果。
最後還要有擔當的氣魄,有肩擔重責的意識。敢於擔當應是好乾部的第一形象,是人民民眾期盼黨員幹部應有的精神風貌。黨員幹部只有明白自己的使命,才能積極主動的去聯繫民眾、服務民眾,才不會“見到民眾繞著走,遇到麻煩極力推”,才有勇氣去結交“窮親戚”,才能做到深刻的自我反省,才能找到自己工作的失誤和短板,就能在責任和壓力的激勵下義無反顧的勤政務實、服務人民。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腳踏實地好好乾。每一位黨員幹部都應認真審查肩上背負的是什麼,努力培養自己心懷天下、心繫百姓的氣魄,把民眾當成親戚,把百姓之苦當成自己之苦,傾聽民眾心聲、體察百姓疾苦,將聯繫“窮親戚”當成接地氣的紐帶,通過接地氣增加自己擔當大任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