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和豚鼠相似,但比豚鼠小得多。體長約14厘米左右。頭長而狹,耳短而圓,上唇中段與兔相似,吻部兩側有很發達的觸鬚,後肢比前肢略長,前肢5趾,後肢4趾,趾端有爪。尾極短。體毛黑褐色,細柔而軟。體軀腹面和四肢內側深灰色,間以淡黃色雜紋。生活于海拔3500公尺以上的草地,掘穴群居,白天活動,以野草為食,破壞草場。洞口常堆積很多糞便。青海、西藏、四川各地均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草靈脂
- 別稱:岩兔、紅耳鼠兔
- 二名法:岩兔屎、岩鼠糞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哺乳綱
- 目:兔形目
- 科:兔科
- 屬:鼠兔屬
- 分布區域:雲南、四川、湖北、山西、甘肅、陝西、青海、西藏等
草靈脂的功效介紹,草靈脂 (《四川中藥志》),來源,西藏鼠兔,外形,習性,採集,藥材,性味,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宜忌,選方,
草靈脂的功效介紹
草靈脂 (《四川中藥志》)
異名:岩兔屎、岩鼠糞(《四川中藥志》)。
來源
鼠兔科動物西藏鼠兔的糞便。
西藏鼠兔
外形
西藏鼠兔體形相短,體長約14厘米。
頭部長而狹,耳廓短而圓。
上唇縱裂。
吻部兩側有發達的觸鬚。
四肢短小。
後肢比前肢略長,無尾。
身體背面暗灰褐色,毛基暗灰色,中段黃白色,毛尖黑色。
耳背黑色,內為棕黑色,耳緣具明顯的白邊。
腹面色淺,毛尖黃或白,毛基為暗灰色。
四足背面淺黃,掌面被深褐色密毛。
頭骨狹長,齶孔與門齒孔合而為一。
習性
喜棲於半潮濕的海拔較高的山坡灌叢中。
穴土而群居,晝夜均活動。
食物主要為莎草科與禾本科植物的莖葉。
分布雲南、四川、湖北、山西、甘肅、陝西、青海、西藏等地。
採集
全年可采。
糞便多堆集於洞口。
收得後,篩淨泥土,揀去砂石,曬乾。
藥材
乾燥糞便呈圓形或略呈長橢圓形,直徑4~5毫米。
外表棕褐色,粗糙。
破碎後仍棕褐色,有多數植物纖維及其它未消化物質。
陳久者無甚氣味,新鮮者微臭。
以粒大、均勻,無破碎、雜質者為佳。
產四川。
四川地區還以金龜子科動物小青花潛幼蟲的乾燥糞便作草靈脂使用。
性味
《四川中藥志》:苦鹹,溫,無毒。
功用主治
草靈脂的功效《四川中藥志》:通經、祛瘀。
治月經失調,產後腹痛,跌扑損傷及瘀血積滯。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研末。
宜忌
《四川中藥志》:血虛及孕婦忌服。
選方
①治血瘀經閉及產後腹痛:草靈脂配蒲黃等量,研末。
黃酒送服。
②治跌打損傷:草靈脂、當歸、紅花、赤芍、桃仁。
煎水服。
③治胃寒疼痛:草靈脂、炮姜。
研細末,分數次,溫開水送服。
(選方出《成都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