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黃連

《草部·黃連》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草部·黃連
  • 出處:本草綱目
  • 作者:李時珍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條目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草部·黃連
釋名
亦名王連、支連。
氣味
(根)苦、寒、無毒。
主治
心經實熱。用黃連七一,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飯後過一陣(食遠)溫服。小兒減量。
伏暑發熱、作渴、嘔吐及赤白痢。用黃連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乾,再焙過、研細,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黃龍丸”。
骨熱黃瘦。用黃連四分,切小,加童便五大合,浸一夜,微煎三四沸,去喳,分二次服下。
小兒疳熱(遍身瘡蝕、潮熱、肚脹、口渴)。用黃連五兩,切碎,以水調濕,納豬肚中,縫好,放在飯上蒸熟,連同少許飯爛搗爛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另服調血清心的藥,使病速愈。
消渴尿多。用黃連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又方:黃連半斤,酒一升,放在開水鍋里,煮一伏時,取出曬乾,三細,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小便如油(按:這是消渴晚期病狀)。用黃連五兩、栝樓根五兩,共研為末,加生地黃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牛乳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冷水、豬肉。
破傷風。用黃連五錢,加酒一碗,煎至七成,再加黃蠟三錢溶化後,趁熱服。
白濁。用黃連、白茯苓,等分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以補骨脂煎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痢症多血。用黃連一兩,加水二升,煮成半斤,露一夜,次日燒熱後空心服。又方:黃連一兩,和雞蛋白做餅,灸成紫色,研細,以漿水三升,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合,溫米湯送下。單以雞蛋白調黃連末為丸服亦可。又方:黃連二兩,切碎,放在瓦上焙焦,加當歸一兩(焙過),共研為末,再加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
冷熱諸痢。用黃連一兩半、龍骨一兩、大附子一個、乾薑一兩半、膠一兩半,切細,加水五合,煮沸即停,稍冷再添水煮,如此反覆九次,最後約得藥汁一升,一頓服下。
痢疾腹痛,里急後重。用黃連、木香,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一天服一次。此方名“香連丸”。
傷寒下痢?荒芙場S沒屏喚鎩⑽諉范定去核,灸燥,共研為末,加蠟一塊(如棋子大)和蜜一升合煎,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又方:黃連二兩,熟艾如鴨蛋大一團,加水三升,煮成一片,一次服下。
雞冠痔。用黃連末塗搽,加入赤小豆末更好。
痔病秘結。用黃連、枳殼,等分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水泄、脾泄。用黃連一兩、生薑四兩,同以文火炒至姜脆。取出,把兩藥分開,各研為末。水泄用薑末,脾泄用黃連末。每服二錢,空心服,開水送下。此方名“神聖香黃散”,亦治痢疾。
吐血不止。用黃連一兩,搗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溫服。
眼目諸病。用黃連不限多少,搗碎,浸清水中六十天,然後單取汁熬乾。另用艾鋪瓦上,燃艾,把熬乾的藥碗,蓋在艾上,受到艾的煙燻。艾煙盡後,刮取碗底藥末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甜竹葉湯送下。
眼睛突然紅痛。用黃邊銼碎,浸在雞蛋清里,經過一夜,次日,濾去渣,以雞毛蘸蛋清點眼。又方:用黃連和冬青葉煎湯洗眼。又方:黃連、乾薑、杏仁,等分為末,用棉包裹浸入熱水中,趁熱閉目淋洗。
雙目癢痛。用黃連浸乳中,隨時取汁點眼。
淚出不止。用黃連浸水成濃汁搽洗。
牙痛。用黃連末搽痛處。
口舌生瘡。用黃連煎酒,時時含漱。
小兒口疳。用黃連、蘆薈,等分為末。每服五分,蜜湯送下。如系走馬疳,可再加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
小兒耳後瘡(稱月月蝕)。用黃連末搽敷。
胎動出血。用黃連研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妊婦心煩,不能睡眠。用黃連研末,每服一錢,清稀飯送下。
無名腫毒。用黃連、檳榔,等分為末,加雞蛋清調勻搽患處。瘡已潰或未潰,皆可用此方。
中巴豆毒,下瀉不止。用黃連、乾薑,等分為末,取一茶匙,水沖服。

作者簡介

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世業醫,父言聞,有醫名。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奮發編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歷時二十七載,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綱目》五十二卷,初刊於金陵。此書歸納脈象為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另著有《奇經八脈考》,於奇經循行路線及證治規律闡發尤多。已佚醫著有《三焦客難》《命門考》《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次子建元,從父業醫,有醫名。父卒,獻《本草綱目》於朝廷。四子建方,精醫,中年入選太醫院醫士。弟子龐鹿門,傳其醫學;瞿九思,傳其儒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