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補骨脂

《草部·補骨脂》是出自《本草綱目》的條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草部·補骨脂
  • 出處:本草綱目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釋名
破故紙、婆固脂、胡韭子。
氣味
(子)辛、大溫、無毒。
主治
元陽衰損(腳手沉重,夜多盜汗)。用補骨脂四兩(炒香),菟絲子四兩(酒蒸),胡桃肉一兩(去皮),乳香、沒藥、沉香各二錢半(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鹽湯或溫酒送下。自夏至起,到冬至止。每天服一次。
五勞七傷,下元久冷,一切風病,四肢疼痛。用補骨脂一斤,酒浸一夜,曬乾,加烏油麻(黑芝麻)一升炒,等麻子炸聲絕後,簸去麻子,只取補骨脂研為末,以醋煮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鹽湯送下。
腎虛腰痛。和破故紙一兩,炒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或加木香一錢亦佳。又方:破故紙(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薑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個,共研為末,以蒜搗膏一兩,和各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下,濕酒送下。婦女用淡醋湯送下。常服本方中壯筋骨,知血脈,烏鬚髮,益顏色。此方名“青娥丸”。
妊婦腰痛。用破故紙二兩,炒香後研成末。先嚼胡桃肉半個,然後用溫酒調服藥末二錢。此方名“通氣散”。
定心補腎。和破故紙(炒)二兩、白茯苓一兩,共研為末;另取沒藥五錢,酒浸後煮化,和藥末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開水送下。故紙補腎,茯苓補心,沒藥養血三者既壯,自然身安。
精氣不固。用破故紙、青鹽等分,同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小便頻數,腎氣虛寒。用破故紙十兩(酒蒸過)、茴香十兩(鹽炒過),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鹽酒送下,或以熟米、豬腎和藥煨吃亦可。
小兒遺尿。用破故紙(炒過),研為末,每夜用開水沖服五分。
腎漏(陰莖不痿,精常流出,痛如針刺)。用破故紙、韭子各一兩,共研為末,每取三錢,加水二碗,煎至六成服下。一天服三次,直至病癒。
脾腎虛瀉。用破故紙(炒)半斤、肉豆蔻(生用)四兩,共研為末,加棗肉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二神丸”。又方:照上方,加木蚝二兩,名“三神丸”。
水瀉久痢。用破故紙(炒)一兩,粟殼(炙)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姜棗煎汁送下。
牙齒久痛。用補骨脂二兩、青鹵半兩,炒過研細擦痛處。
跌墜腰痛。瘀血凝滯。用破故紙(炒)、茴香(炒)、辣桂,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

作者簡介

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世業醫,父言聞,有醫名。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奮發編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歷時二十七載,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綱目》五十二卷,初刊於金陵。此書歸納脈象為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另著有《奇經八脈考》,於奇經循行路線及證治規律闡發尤多。已佚醫著有《三焦客難》《命門考》《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次子建元,從父業醫,有醫名。父卒,獻《本草綱目》於朝廷。四子建方,精醫,中年入選太醫院醫士。弟子龐鹿門,傳其醫學;瞿九思,傳其儒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