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腐病主要為害根系疾病,發病時由細小側根或新生根開始,初出現淺紅色褐色不規則的斑塊,顏色逐漸變深呈暗褐色。隨病害發展,所有根系迅速壞死變褐。地上部分是外葉葉緣發黃、變褐、壞死至捲縮,病株表現缺水狀,逐漸向心發展至全株枯黃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莓根腐病
- 俗稱:“死秧”
- 別稱:草莓白根腐
- 分布地域:江蘇、河北、山東等省
病害分類與特點,發生與危害,病原學分類,草莓黑根腐病,草莓紅中柱根腐病,防治措施,
病害分類與特點
根據草莓根部病害症狀,可分為:草莓根腐病(strawberry root rot)症狀為全根腐爛;草莓冠根腐(strawberry dematophora crown root rot)根腐爛呈白色,因此又稱草莓白根腐;草莓鞋帶冠根腐(strawberryarmillaria crown and root rot) 由病菌根冠侵染,被害根似鞋帶狀;草莓紅中柱根腐(red stele root rot)和草莓紅心根腐(red core root roO病害根中柱變成紅褐色,由內至外腐爛、草莓黑根腐(strawberry blackroot roO被害根呈黑色或棕褐色,由外至內腐爛。
發生與危害
調查發現:草莓根腐病的發生與土壤環境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正茬地發病較輕,或不發病;重茬地發病嚴重,隨著重茬次數的增加,發病率也逐漸增高,果實產量隨之下降。草莓根腐病植株根系比健康植株根系短小,顏色灰暗,地下部不定根大量死亡,新生根受到病原菌的侵害,生長稀疏。根部受害,吸收能力下降,又導致水分、無機物和營養物質不能正常輸送,致使地上部弱小或整株青枯。中國江蘇、河北、山東等省均有草莓根腐病嚴重發生的報導。
病原學分類
草莓根腐病是由多種病原物和環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一大類病害的總稱。室內分離病根可得到多種病
原物,常見的病原菌有:引起草莓黑根腐病的主要有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sp.p.、Pythium sp.、Pestalotiopsis sp.引起草莓紅心(中柱)根腐病的主要有Phytophth.ora fragariae、Idriella lunata P.E.Nelson et K.Wilhelm;引起草莓白根腐病的主要有Rosellinia necatrix Prill、Macrophomina phaseo·lina引起草莓鞋帶冠根腐病的主要有Armillaria mellea(vahl ex Fr.)kulILrner等。近年來草莓黑根腐(strawberryblack root rot)在草莓根病中的危害最重,影響最大,其病原物涉及十幾個屬,其中還包括病原線蟲類,如:Pratylenchus penetrans (Cobb)Filip.&Shur.Stek(傷殘短體線蟲);其次是紅心(中柱)根腐(red core root rotor red stele root rot)。
草莓黑根腐病
Fusarium spp、Pestalotiopsis sp.; 而Wing報導:Pratylenchus penetrans(Cobb)Filip.&Shur.Stek(傷殘短體線蟲)和Rhizoctonia sp.複合也能引起草莓黑根腐病。
草莓紅中柱根腐病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parasitica的侵染所致。
症狀:典型症狀植株易早衰,莖變為褐色;植株下部老葉變成黃色或紅色,新葉有的具藍綠色金屬光澤;匍匐莖減少,病株枯萎迅速。發病初期不定根中間部位表皮壞死,形成1~5 mill長的紅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長斑,嚴重時木質部壞死;後期老根 鼠尾”狀,切開病根或剝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呈暗紅色。鄭艷秋等將該病分為急性萎凋型:多發生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地下部發病迅速,特別是雨後初晴葉尖突然凋萎,全株青枯死亡;慢性萎縮型: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植株矮化萎縮,下部老葉葉緣呈紫紅色或紫褐色,後全株萎蔫死亡。
防治措施
3、藥劑防治,草莓根腐病應以預防為主,在育苗時用高錳酸鉀每平米2-4克,進行噴淋。移栽前後用高錳酸鉀,稀釋1500倍液,每株200毫升,進行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