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茱萸

草茱萸

草茱萸,多年生草本,高13-17厘米;根狀莖細長形,爬生,直立莖纖細,少分枝,淡綠色,無毛,基部有兩對卿衫互動對生的鱗片,長2-3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草茱萸
  • 拉丁學名:CornusCanadensis
  • 別稱:Chamaepericlymenumcanadense
  • 二名法:Cornus Canadensi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亞門:Eudicots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Arctocrania
  • :Cornales
  • :山茱萸科
  • :草茱萸屬
  • :草茱萸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俄羅斯、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茱萸風俗,主要價值,植物圖片,茱萸與重陽節,茱萸分類,相關詩詞,

形態特徵

葉對生或6枚於枝頂近於輪生,紙質,倒卵形至菱形,長4-4.8厘米,寬1.7-2.2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漸窄,全緣,上面綠色,有少數白色平貼短柔毛,下面淡綠色,疏被白色細伏毛,中脈在上面稍凸起,下面凸出,側脈3對,於近緣處向內彎曲;葉柄短,微扁,長約2-3毫米,淡綠色,近於無毛。傘形狀聚傘花序頂生,寬約1.2厘米,被稀疏的白色平貼短柔毛;總花梗細圓柱形,長約2厘米;總苞片4,白色花瓣狀,寬卵形,長0.8-1.2厘米,寬0.5-1.1厘米,先端鈍尖,基部突然收縮呈柄狀,兩面近於無毛,有7條弧形的細脈紋;花小,白綠色,直徑約2毫米;花萼管長倒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灰白色平貼短柔毛,上部有裂片4,寬三角形,外側邊緣無毛;花瓣4,卵狀披針形,長1.5毫米,向外反折,常有1-2枚花瓣背面的近頂處具1條針狀附屬物;雄蕊4,長約1毫米,不伸出花外,花葯狹卵形,淡黃白色,2室,花絲微扁,白色,無毛;花盤墩狀,無毛,低於花萼裂片;花柱圓柱形,長約1毫米,無毛,柱頭頭狀,子房下位,花托長倒卵形,灰綠色;花梗細圓柱形,長1-1.5毫米,近於無毛。核果球形,紅色,直徑5毫米。花期8月;果期不明。

生長環境

生於山溝、溪旁或較濕潤的山坡。

分布範圍

浙江、安徽有分布;山茱萸是我國傳統中藥材,以去核後的果肉入藥。陝西佛坪縣,位於秦嶺南坡腹地,漢中地區東北部,境內多山,林木蔥籠,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疏鬆肥沃,是山茱萸的最佳生長區,自古就是山茱萸的著名產地。南朝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記載:“山茱萸,生漢中山谷”。《名醫別錄》載:“山茱萸,生漢中山谷,九十月采實”。

茱萸風俗

古人把九月九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茱萸節、茱萸會,可見茱萸自古已廣泛被人們所寶愛。近些年來,隨著秦嶺山區茱萸市場的恢復和發展,茱萸酒的重新面世,給茱萸產地的縣區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我們不妨開發這一饒有興味的風土資源,大力研製開發茱萸酒、茱萸飲料、茱萸食品;並以重陽節為茱萸節,摒棄其迷信成分,以此日為契機,登高,野遊,飲茱萸酒,吟茱萸詩,既可鍛鍊身體,活躍生活,陶冶情操,交流感情,融洽關係,又可以促進茱萸及其產品的生產,有益於身心健康,使人們康樂長壽。

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可植於庭園角隅、草坪、林緣。
藥理用途:山茱萸之果實山萸肉,味酸澀,性微溫,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健胃壯陽等功能,中醫常用以治療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遺精、尿頻、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等症。茱萸還是中成藥知柏地黃丸、益明地黃丸、愛味地黃丸、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主藥。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甙、馬草鞭甙、皂甙、鞣甙,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能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澀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利尿、降壓、防癌作用。
茱萸花茱萸花

植物圖片

草茱萸(Chamaepericlymenum canadense (Linn.) Ascherw. et Graebn.)

茱萸與重陽節

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我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茱萸果實茱萸果實
重陽這一天,採摘它的枝葉.連果實用紅布縫成一小囊,佩帶身上,可用來辟除邪惡之氣,是古來常用作防疫的民間藥。重陽節插茱萸之風,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莊》:“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至於儲光羲在《登戲馬台作》一首詩中所云:“天鬥神武樹元勛,九日茱萸饗六軍。”寫南朝宋武帝劉裕在重陽節宴群僚於戲馬台,更把茱萸當作犒賞全軍的獎品了。
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俗的重心的潛移中去理解。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茱萸分類

相關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謝新恩
作者:(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
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九日登高
作者:(唐)王昌齡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