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胡椒(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

草胡椒(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草胡椒(學名:Peperomia pellucida (L.) Kunth)是胡椒科、草胡椒屬的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高可達40厘米;莖分枝,無毛,下部節上常生不定根。葉片半透明,互生,闊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頂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兩面均無毛;葉脈網狀脈不明顯;穗狀花序頂生和與葉對生,細弱,花疏生;苞片近圓形,花葯近圓形,有短花絲;子房橢圓形,柱頭頂生,漿果球形,4-7月開花。

原產熱帶美洲,廣布於熱帶地區。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各省區有分布。生長於林下濕地、石縫中或宅舍牆腳下。

草胡椒全草藥用:有散瘀止痛。用於燒、燙傷,跌打損傷。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食用,藥用,物種危害,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一年生、肉質草本,高20-40厘米;莖直立或基部有時平臥,分枝,無毛,下部節上常生不定根。葉互生,膜質,半透明,闊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和寬近相等,約1-3.5厘米,頂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兩面均無毛;葉脈5-7條,基出,網狀脈不明顯;葉柄長1-2厘米。
穗狀花序頂生和與葉對生,細弱,長2-6厘米,其與花序軸均無毛;花疏生;苞片近圓形,直徑約0.5毫米,中央有細短柄,盾狀;花葯近圓形,有短花絲;子房橢圓形,柱頭頂生,被短柔毛。漿果球形,頂端尖,直徑約0.5毫米。花期4-7月。

產地生境

原產於熱帶美洲,廣布於熱帶地區。中國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各省區。草胡椒喜陰濕溫暖環境,常生長於林下濕地、石縫中、宅舍牆角下或為園圃雜草。草胡椒適宜於生長有疏鬆、有機質豐富、陰濕的土壤中。

繁殖方法

草胡椒生命力強,其花靠風媒傳粉,種子極小,易於散布,其下部節上生有不定根,種子和營養繁殖旺盛。種子繁殖。或下部節上能生出不定根,形成新植株,進行營養繁殖。帶土苗木及運載工具夾帶是傳播、擴散的重要途徑。
草胡椒一年四季都可栽培。從種子萌發到下一代種子成熟的整個生活史只需要45-60天。種子萌發所需時間依環境條件而定,從4天到24天不等。春季生長明顯快於其他季節,開花後7天結籽,再7天后種子就成熟了。

主要價值

食用

由於這種植物含豐富的液汗及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在東南亞地區普遍受人喜受,生吃或用開水稍燙一下再吃,市場上也常常也能見到。草胡椒做小炒或燒湯,口感清脆潤滑、淡香微甜。部分人初次品嘗時不太喜歡它那種淡淡的魚腥味,只要在烹飪時加點白酒或醋即可去除。

藥用

草胡椒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散結、利水消腫的功效。民間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毒。還具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鎮痛、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草胡椒能抗菌、鎮痛、抗水腫、降低膽固醇、治療蛋白尿。在巴西,民間用於治療膿腫、疔瘡、皮膚痛、結膜炎。菲律賓人用以防治關節炎和高尿酸血症。

物種危害

20世紀初在香港開始成為雜草。該種由於種子和營養繁殖能力強,常隨帶土苗木傳播,在外界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容易蔓延成片,成為優勢群落,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降低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度。草胡椒侵入潮濕的山谷、森林後,有可能大規模蔓延,因此應該防患於未然,及時加以防治。
常見園圃雜草。種子和營養繁殖能力強,常隨苗木傳播。容易蔓延成片,形成優勢種群,影響生物多樣性。
1900年草胡椒發現於中國香港,首次成為雜草,由於其生命力強,繁殖快,因此易於蔓延成片,形成單優勢群落,對入侵地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構成威脅,可降低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度.草胡椒已被列入中國外來人侵種名錄。

防治方法

人工拔除:應及時清理和剷除侵染苗圃等生境的草胡椒,需在開花前進行清理。
化學防治:開花前清理。用二氯苯氧乙酸、百草敵、都爾、百草枯、苯達松、惡草靈等除草劑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