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泊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辛安鎮下轄村)

草泊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辛安鎮下轄村)

草泊村,明建文年間(1399─1403年)建村。因先居者初搭草鋪居住,故命村名草鋪,後演變成草泊村。繼之,有侯、馬、朋等3姓從外地遷此定居。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因戰亂,村裡的馬、候、朋三姓居民大部分被殺,余者逃到外地。隨後又有成姓從石人泊遷來定居,由姓分別從大沽頭、西沽頭村遷來定居。 草泊村位於海陽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1°02′,北緯36°40′。東與王家莊為鄰,西與趙家村、夏疃接壤,東南與河寶村交界,北與齊溝崖村、朱塢村接壤。距市政府駐地18公里,隸屬辛安鎮。 全村轄區總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130戶,365人,有成、由兩姓,均為漢族。其中由姓人口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草泊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海陽辛安鎮
  • 面積:3平方公里
  • 人口:365人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概況

明建文年間(1399─1403年)建村。因先居者初搭草鋪居住,故命村名草鋪,後演變成草泊村。繼之,有侯、馬、朋等3姓從外地遷此定居。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因戰亂,村裡的馬、候、朋三姓居民大部分被殺,余者逃到外地。隨後又有成姓從石人泊遷來定居,由姓分別從大沽頭、西沽頭村遷來定居。
草泊村位於海陽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1°02′,北緯36°40′。東與王家莊為鄰,西與趙家村、夏疃接壤,東南與河寶村交界,北與齊溝崖村、朱塢村接壤。距市政府駐地18公里,隸屬辛安鎮。
全村轄區總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130戶,365人,有成、由兩姓,均為漢族。其中由姓人口居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4年,成立草泊國小,學生20多人。1966年,由縣教育局出資建起了7間新校舍。1993年,村國小搬遷到趙家學區。到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6人,其中研究生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全村有佃戶30多戶,靠租種趙家、路疃地主的土地維持生活。解放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糧食151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245公斤,全村收入8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800元,有手扶拖拉機54輛,其它運輸車16輛,機車32輛,電話54部,彩電63台,電冰櫃27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齊,村民住房全是草房,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98年,村統一規劃了街道。1999年,市勞動局扶持村水泥40噸、款1萬元,整修街道3條,長800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3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3年投資5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1989年投資2.3萬元,全村用上了自來水。2000年,全村進行電網改造。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由玉倫在本村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6年建立黨支部,由柱東任黨支部書記,由仕俊任組織委員,由仕溫任宣傳委員。在黨支部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減租減息鬥爭和支前工作。
1949年10月,村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5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23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由柱東、由仕信、由仕溫、由啟東、由仕溫、由進東、由明船、由安東、由明亮、成秀海、由明月、由善東。2002年,由才東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由仕俊、由仕溫、由仕信、由玉同、由明亮、由進東、由清貴、由安東、由洪濤、成秀海、由松虎。1999年3月,由明良代理村委主任。2002年4月,由青武代理村委主任,8月辭職。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