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古老的民謠》是當代作家傅菲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8年10月。
該書所寫的草木故事與作者的故鄉、童年、人生緊密相連,他的語言寧靜而富有詩意,真摯又有力透紙背的堅毅批判。他筆下草木的清新美好,令人舒暢;現代人與自然不同程度的脫節,亦讓人哀婉;生命的微渺也會讓人的心事在一些沉悶的夜晚發芽。草木從悠悠遠古走來,生生不息,有著溫潤人心的強大力量,能夠滌盪人們心中的泥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草木:古老的民謠
- 作者:傅菲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18年10月
- 字數:20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草木:古老的民謠》是關於鄉野草木主題的散文集。每一種草木在作者的生命體驗中都如同一首古老的民謠,歌唱著動人的生命之歌。作者赤誠地講述南方植物的氣韻和神性品格,通過細膩的筆觸挖掘草木植物與人之間的故事、人的生命體驗及精神寄託,反映個體對生存意義的反思,對生命永恆困境的悲憫。在作者熱忱、謙卑的真誠書寫中,每個生命都是一個蒼茫的世界,都有一部紛繁的心靈歷史。這些“古老的民謠”不僅是作者生活時代的縮影,也是廣大農民淳樸生活的縮影。這些散文既是洗盡鉛華的生活範本,又展現了清朗聖潔的植物美學。
作品目錄
酸橙 一葛一裘經歲 孩子的樂器 兩種野豆腐 麥兒青麥兒黃 草木上的神山 竹譜 芋艿記 秋天去采野漿果 | 自帶水井的樹 螞蟻比人早吃瓜 隱秘的法則 玉一樣的信使 人間多落寞 蔥花白薄荷花紫 溪野枇杷 笨拙的木耳 苔蘚一樣活下去 | 誰知松的苦 借草還魂 夜雨桃花 嘉木安魂 遺忘的花神 生命盛開的形式 氣味的背影 有一種花叫鄉愁 紫月亮 漆 | 棗樹的血脈 忍冬花的春天 神的面孔 去野嶺做一個種茶人 樹上的樹 桂花落 草盛豆苗稀 番薯傳 油桐樹下 後記:與葦杭書 |
作品鑑賞
在《草木:古老的民謠》里,草木有一種抱朴守拙的執著和一條生生不息的血脈延伸在土裡。在傅菲的筆下,草木是具有神性的。這種神性首先體現在草木的百般“技藝”之上:酸橙雖酸,難以下咽,卻引來鳥雀,哺育生機;化成食材,又能用來燒酸湯、燒鮮魚;治得了讓醫生無措的打嗝毛病,還是頂好的木料。葛花爬滿路邊,似不足掛齒,卻隨風飄蕩,美自入心來;葛亦能織衣,葛藤成鞋,伴人千年;葛粉蒸肉美味無比,葛根又是養生上品。菖蒲全身有毒,卻驅蜘蛛與蚜蟲。草木還是孩子們的樂器,樂此不疲地從孩子們的口中、敲打中奏響自然的音樂。花、草、瓜果、樹木,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草木,在傅菲的筆下都一一伸展開來,以更全面的、更豐富的樣子示人。“存在即合理”,從遠古走來,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草木,草木更是能夠助人治癒疾病,淨潤心靈。傅菲筆下草木的神性,還來自微渺平凡的草木中所透出的“崇高”。這種崇高超越時空局限,震撼人心。在草木枯榮的不斷更替中,人不得不生出卑微來。院落中一棵樹還在生長,人事可能已經悄然換了幾代。人去花還在,草木的生生不息,讓人們感受人生,感嘆人生,也感悟人生。
草木的神性,也在於它們擁有撫慰人心的力量。在這本散文集中,傅菲採錄了詩人顏梅玖的詩——《銅錢草》:“我喜歡把他們養在水裡/喜歡他們一塵不染的樣子。下雨的夜晚/他們陪我看書,寫信,發獃/為我打著一朵朵小傘/我流淚的時候/他們一言不發,只是將心事默默地發芽/一個夏天過去了/有的個子長高了,有的低眉順眼/我想,前世他們一定個個都是/溫柔的姑娘/點著油燈,做著針線/不說話/每天晚上,在南風吹來的窗戶旁/我都會和他們坐上一會兒/看著這些年輕的姑娘/我就又活了下來”。聞慣了車馬喧囂,看慣了冷漠的樓宇大廈,做慣了機械而缺少情趣之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花種草,修身養性。草木能夠滋養人們的肉體和性靈,它們為人們吟唱古老的歌謠,帶來神示的詩篇。從古老的時光中走來,草木的根莖也連絡成人們文化的血脈。無論是棗樹、松柏、艾草,還是瓜果,它們照看、撫養了一代代人,又將他們送走,迎來新生。傅菲用他的草木之歌告訴人們,一程復一程,草木、土地是人們最初的、也是最後的根。人們于山水天地之間翩然而至,又終歸草木土壤之中安眠,生死明滅一瞬,均離不開草木。草木讓人們生存,也讓人們明白生活。草木教會人們抱朴守拙的道理,草木平靜順和的氣息亦向人們吐露生命恬淡致遠的奧秘。
在傅菲的草木歌謠中,流淌著一種純淨的信仰,流淌著一種可貴的生命的“回歸”——回歸以往那種沒有電子設備、科技落後的年代,放下心中浮躁去聽萬物生長的聲音,去聽花草的故事、樹木的歌謠,於自然之中探掘人生之樂。鋼筋水泥不該阻隔人與自然相連的血脈人,人們都應記得常去自然中尋踏生命的真意與寧靜。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9年4月18日,傅菲憑藉散文集《草木:古老的民謠》獲得第十七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2018“年度散文作家”提名。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草木:古老的民謠》 | 2018年10月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978-7-5598-11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