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憂鬱

南方的憂鬱

《南方的憂鬱》是當代作家傅菲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4年11月。

該書是作者將目光鎖定饒北河邊的家鄉楓林村,經過長期觀察之後,獻給家鄉的愛痛交織的詠嘆調。其中那一系列充滿命運荒涼和內心掙扎的人物與故事,有助於人們了解和認識後工業時代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而浸透其中的文體探索,則為散文革新提供了借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方的憂鬱
  • 作者:傅菲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14年11月
  • 字數:24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南方的憂鬱》是一本鄉土散文集,是關於作者的故鄉楓林村——一個南方普通意義上的河邊小村。該書以人物為譜系,以鄉村普通事物為視角,寫鄉村的生存狀態、內心的掙扎,以及人性,重新梳理鄉村的倫理、思想脈絡,力圖寫出鄉村的肌理與血緣,以及生活的原生態。

作品目錄

寫在前面
米語
遠去的河畔
烈焰的遺蹟
感謝晚餐
陰面
草帽下的雨季
傻強的診所
棉花,棉花
細雨春燕飛
木構簡史
胸腔里的河流
雜貨店
桃花盛開的多種方式
與我相仿的南方
指紋
四張臉
南方的憂鬱
遺忘的曠野

作品鑑賞

時間是《南方的憂鬱》的基本維度。它的兩個向度,跟作者感情的立足點關係密切:時光流逝,是作者憂傷的來源和原因;現實鄉村的瓦解凋敗,是作者抑鬱的原因和對象。這兩個向度有時候是游離的,某些篇章明顯傾向回憶,充滿憑弔意味,如《遠去的河畔》《南方的憂鬱》等;有些則更多是對現實的披露,情感變得鋒利尖刻,像《雜貨店》《指紋》《傻強的診所》等。而更多時候,這兩個方向是相互糅雜的:畢竟現實是流逝的終點,而對過去心懷惦念的就是當下。雖然很難析離出兩種情感成分,但這兩種情感同時並存,卻非常明確。
憂傷和抑鬱不是對“南方的憂鬱”作簡單拆分,這是作者審視江南鄉村的兩個向度,也是兩種感情的分野。這兩種不同的打量眼光和情感附著,是散文集《南方的憂鬱》的基本內涵,當然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文章的行文風格。僅就閱讀感受而言,散文集的部分篇章,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人物和事件的記敘,或是透著抒情或是圍繞著抒情而記敘。如《米語》《棉花,棉花》《遠去的河畔》等,包括《南方的憂鬱》中的很多篇幅,像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烏鯉的書寫,本身就是一首飽滿豐盈的敘事詩。而另一部分則屬記敘白描。當前鄉村生活瓦解凋敗的趨勢,幾乎無可逆轉;生活在鄉村,天然就具有某種滑稽與悲劇共存的性質。因此,作者對現時鄉人形象的刻畫,便具有“鄉村畸人傳”的風采。《指紋》《四張臉》《桃花盛開的多種方式》,以及觸手即是的當下人物的速寫,都具有各種各樣的畸零特色,而不像祖父母、父母、青年烏鯉等,具備蓬勃生命和傳奇色彩。他們的生活沒有根據和目標,因而顯得或不可理喻,或糊塗愚昧。
時間無常之所以令人憂傷,是因為它消磨人的生命。兒時遊玩的空場或老屋,外婆家的一角石壘的圍牆、圍牆外靜靜地流淌的溪河,朝夕相處的玩伴親人,所有事物都在變更流逝,無可挽回。這就是時間的哲學,普遍而平常。但因為關涉到“我”、甚至就是“我”的組成部分,這種遷徙流變就感覺憂傷悵惘。這是作者對時光流逝充滿憂傷的根源。當消磨的生命鮮活蓬勃或美妙異常時,悵惘的情緒就尤其悠長。祖母和母親的堅忍細膩、祖父和父親的沉默剛強,在《南方的憂鬱》中,幾乎是一種背景色。他們的衰老以至死亡,也就更是那樣真實而堅硬。真正令作者憂鬱的,其實是舊日江南鄉村傳統秩序和價值觀中那些美好成分的消失。
繁殖這個詞可以簡單概括《南方的憂鬱》的藝術和語言風格。極強的繁殖能力,繁複幽深的情感觸發,傅菲找到了一種特別適合江南的講述方式。細膩、繁瑣,又因為繁複幽深而具有力度和表現力。

作品評價

作家祝勇:傅菲《南方的憂鬱》,焦點沒有放在“散文家鐘愛或傾訴衷腸的對象”:南方鄉村的“河漢、炊煙、靜謐的黃昏、低矮飄忽的霧嵐”,而是投在“底層人的生存狀態和內心的掙扎”。在他看來,“生活其實是一把銼刀,銼開底層人的手、腳、臉,流出的血已經結出厚厚的痂殼。”因此,空間對他來說也僅僅是一個舞台,他甚至痴迷於把舞台縮小在一條街(楓林街)的範圍內,在他看來,這樣的空間已經足夠。在那裡,時間閃展騰挪,他靜靜地打量著時間在人的面孔和內心裡的發酵,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化學變化。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南方的憂鬱》
2014年11月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7186-5

作者簡介

傅菲,本名傅斐,1970年生,江西上饒人,中國作協會員,鄉村研究者,作品常見於《人民文學》《鐘山》《花城》《天涯》等刊,已出版散文集《南方的憂鬱》《大地理想》《故物永生》等10餘部。散文集《屋頂上的河流》入選2006年“21世紀中華文學之星”,獲《滇池》《奔流》《草原》等刊年度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