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物永生

故物永生

《故物永生》是當代作家傅菲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10月。

該書以作者早年在故鄉生活熟悉的物什為敘述對象,講述了隱含其中的人的故事,如《床》寫的生老病死的人間真情;《碗》講述的是大姑臨終前對親情的一種托咐;《八仙桌》則表達了傳統人倫的讚頌。在書中,物是人事變遷的載體,也是抒發情感的載體,語言質樸靈動,扣人心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故物永生
  • 作者:傅菲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17年10月
  • 字數:25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以村志形式為故土楓林村寫散文,他把寫鄉村故物的散文單列出來,便有了這本散文集《故物永生》。該書以“物”為切入口,對鄉村故物,作者有深深的迷戀。一條躺椅,一塊埠頭洗衣石板,一個石臼,一扇木門,一朵棉花,一塊瓦,作者都會眷戀以及感懷萬分。故物已消亡,和作者這一代人作別。這不僅僅是時代變遷產生的痛,也是時間帶給人們的痛,時間將每一個人帶向衰老和死亡。作者以“物”來寫人,挖掘“故物”背後的關於人的故事,關於人的命運、心靈、情感等。在平淡的語言背後潛伏著洶湧的感情,這些感情包含了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懷念之情,對鄉村那個已逝的久遠的時代所殘存的記憶碎片的回望,字裡行間滲透著對人、對物、對人生、對故鄉的思考與深厚情感。

作品目錄

搖籃
燈光
木箱
白藍衫
八仙桌
米語
瓦:烈焰的遺蹟
渡口
棉花,棉花
泥:另一種形式的生活史
火爐
屋舍
土牆
灰爐
炊煙
瓦屋頂
水井
院子
木棺:生命最後的儀式
後記:之所以謂故鄉

作品鑑賞

《故物永生》是獻給詩意田園生活的一曲輓歌,它由描寫床、木箱、碗、泥、土牆、瓦屋頂、門等二十六種故鄉舊物的文章拼貼而成,呈現出一張張令人溫暖熟悉、親切動容又不忍心痛的鄉村肖像畫。在傳統鄉村生活的標誌物日漸式微的現狀下,傅菲要把這些南方常見的器物和菜蔬等故物,分門別類地收集在筆下,收藏在記憶中。散文集從生命最初的棲息地“床”和“搖籃”寫起,沿著作者的足跡,從屋舍、土牆、門、來到水井、院子、瓦屋頂下,最後一篇寫“木棺:生命的最後儀式”。這一布局安排是有著精巧寓意的,從生到死有多遠?從器物上看,不過是從搖籃到木棺的距離。傅菲在這部散文集中,通過系列故物完成了對故鄉生活史詩般的全記錄,最後一篇對木棺的敘寫,是對行將消失的古老鄉村生活的終結隱喻,他痴迷於把散文舞台定格於楓林村這一狹小的範圍,那是他土生土長的地方,他在那個時空中靜思沉澱,默默地、不辭辛勞地讓一個個鄉間人物的面孔在內心發酵,經由這些故物構成的通道,不動聲色地抵達了鄉土中國的靈魂深處。
《故物永生》呈現出山水田園般的煙火氣息,是對生態環境未被破壞年代的鄉村生活的生動寫實,故鄉的一磚一瓦、一粥一飯、一人一事、都被鐫刻在這二十六種舊物當中,他對故土日常生活的記錄,類似工筆畫般的細膩描繪。跟隨作者的文字,讀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人物的每一次呼吸,食物的每一縷香甜,樹木的每一絲清新。文字樸實無華而具有畫面感:“米羹水白漾漾的,面上浮了一層泡泡,噗噗噗噗,浮上來又滅,滅了又浮。白氣在缽內沿捲來捲去,米翻上來,沉下去,又翻上來。湯勺沿缽底轉來轉去,攪動,米湧出水面,米邊透明,米心透白。羹水灰白,往中間翻卷,泡泡擁擠在缽中央,形成漩渦。”在作者筆下,泥、牆、粥等故物都是肉身的某種存在方式,這一點在多個篇什中都提到了,在鄉村生活久了,就慢慢浸潤到他的呼吸、氣息和溫度中,作者對故物的迷戀已深入骨血之中,須臾不可分離。然而成年之後的他,終究還是逃離故土奔向了城市,對此他很糾結,內心有著尖銳的矛盾衝突:“楓林的地下有我長長的根須。每次寫到楓林的時候,我會無意識地用左手按住胸口。有時,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可恥的人。”因為在城市中生活的作者,靈魂已無處安放,因為“城市鼎沸,卻沒有溫度。鄉村寂寂,卻渾身柔軟”。
散文集的語言風格詩化而充滿哲思,在作者囈語般的訴說中,讀者情不自禁地就走入了楓林村,嗅著泥土的芬芳,感受著來自大自然的鳥語花香,同時也感受著鄉村的落後與閉塞。木箱、水井、土牆等故物都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有了“大地的元氣和精氣”,是“神龕,也是離我們最近的宇宙”。充滿煙火氣息的鄉村,也並非世外桃源,很多悲劇的發生,與封閉的環境造成的狹隘意識息息相關,作者對系列故物的描寫不是就事論事,而是由楓林村的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故事編織、連綴起來的,其中一系列女性形象尤為引人關注,她們多為受害者形象或呈現出負面壓抑的情緒特質:有迫於生計而出賣肉體的已婚婦女(《米語》中殺豬佬的老婆),有因丈夫身體疾患,生理上被壓抑良久而去偷情的女人(《鞋》中的荷香),也有好吃懶做不守婦道故意出牆的婦人(《木棺》中的翠翠),在描寫這些偷情事件的時候,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有著對小說筆法的借鑑。而在每一篇散文的結尾處,都不同程度地呈現出詩歌的表現手法:“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有一扇屬於自己的門。有人在門裡,等待我們去敲門。我們也在門裡,等待門環叩響。鐺——鐺——鐺——有些門,我們已經無法敲開。”在詩意的語言中,作者流露出對生命的眷戀和熱愛:“在床上,我們相逢。和世界相逢。和父母相逢。和兄弟姐妹相逢。和好友相逢。和我們相愛的人相逢。和我們的孩子相逢。”
在整部散文集中,《床》《燈光》《木箱》《粥》《糖》《泥:另一種形式的生活史》《土牆》《瓦屋頂》《門》《院子》《木棺:生命最後的儀式》這十一篇,向讀者展示了鄉村生活的不同切口和側面,使人從縱深處了解到鄉村生活的多面性和煙火氣息:“油煙味是一種混合的味道,有油味、辣椒味、生薑味、爆熱的粗鹽味、有柴火味,有沸騰的水蒸氣氣息,有燻肉的煙燻味,有暖烘烘的氣息,這樣的油煙味,是一個家園的縮影。”在作者的精神世界裡,故鄉的舊物永遠活在他的心中,也許這就是“故物永生”題旨的意義。在《瓦屋頂》的結尾處,作者構建了一幅詩意田園的理想生活夢境:“我要一塊地,再建一棟房子,在溪澗邊,修一個四合院,蓋瓦房,種上柚子樹、橘子樹、棗樹,牆垣邊上種野薔薇和忍冬花,還要種一片桂竹;屋子裡有四角方天井,天井鋪鵝卵石;院子裡引入山泉水,築一個魚池,魚池裡有荷花。外加三畝菜地。”也許這樣的夢想有些不切實際,也許作者發出的呼聲有些微弱,但即使無力改變現狀,他描繪的美好畫面,也給逼仄壓抑的都市生活中帶來一股清流,滋養著人們日益乾涸的心靈。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9年3月9日,《故物永生》獲得第二屆三毛散文獎。
2020年7月28日,《故物永生》獲得第三屆江西省文學藝術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故物永生》
2017年10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598-0397-9

作者簡介

傅菲,本名傅斐,20世紀70年代生於江西上饒,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常見於《人民文學》《天涯》《花城》《鐘山》等刊,收入百餘種選本。出版作品:《屋頂上的河流》(2007年,散文集)、《星空肖像》(2009年,散文集)、《炭灰里的鎮》(2009年,散文集)、《生活簡史》(2010年,散文集)、《南方的憂鬱》(2014年,散文集)、《飢餓的身體》(2015年,散文集)、《在黑夜中耗盡一生》(2015年,詩集)、《大地理想》(2016年,散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