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薹草

草原薹草

草原薹草(學名:Carex liparocarpos Gaudin)是莎草科、薹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根狀莖,形成疏叢。稈直立,基部具淺紅褐色枯死葉鞘。葉細條形,近等長於莖,邊緣內卷,灰綠色。小穗2-4,頂生小穗雄性,棒槌形;側生小穗,卵形或長圓形,有5-15小花,雌花鱗片寬卵形;囊苞革質,卵形,三棱狀,黃褐色,有光澤,頂端具直的喙,後面具3-5條脈。

分布於中國新疆的天山、阿爾泰山和準噶爾西部山地,俄羅斯西伯利亞也有分布。主要生於海拔1200-1800米的山地草原帶陽坡和半陽坡,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最適宜生長在壤質的淡栗鈣土、栗鈣土和棕鈣土上,在基質較粗的礫質土壤上也能生長。

草原薹草在飼用評價中占有較高的地位,屬優等飼用價值的牧草。從春季返青到冬季的枯草期,一年四季各種牲畜最喜食,地上部分可以全株吃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形成疏叢。稈直立,高8-15(25)厘米,基部具淺紅褐色枯死葉鞘。葉細條形,近等長於莖,寬1.5-3.5毫米,邊緣內卷,灰綠色,粗糙。小穗2-4,頂生小穗雄性,棒槌形,長0.5-2厘米,具短梗或近無梗;側生小穗,卵形或長圓形,長0.5-1.5厘米,有5-15小花,具梗,雌花鱗片寬卵形,先端鈍或尖,銹色,明顯地短於囊苞;囊苞革質,卵形,三棱狀,長3-4毫米,黃褐色,有光澤,頂端具直的喙,後面具3-5條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新疆天山阿爾泰山和準噶爾西部山地,俄羅斯西伯利亞也有分布。
草原薹草是一種旱生根莖型下繁牧草,山地草原草場的亞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主要生於海拔1200-1800米的山地草原帶陽坡和半陽坡,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最適宜生長在壤質的淡栗鈣土、栗鈣土和棕鈣土上,在基質較粗的礫質土壤上也能生長。常與針茅鐮芒針茅沙生針茅羊茅和超旱生半灌木滿屬的若干種一起組成不同的乾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場型,在草場中處於亞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的地位,草群蓋度從25-40%不等,高度約40厘米左右。

生長習性

草原薹草春季萌發早,3月底返青,4月下旬抽穗,5月開花,6月結實。夏季在乾旱的年份為枯草期,如雨水較多,葉片常呈綠色狀態。秋季降雨後,又返青生長,但不抽穗。它的地下部分相當發達,能形成稠密的根網,其營養面積可達地上面積的數倍。
在生長季節對水分條件敏感,春季與夏初若有充足的雨水供給,地上部分產量顯著增加,據在天山北坡低山帶冬、春秋草場的定位測定,春雨較多的年份,草原薹草在春季草群產量中的比重比一般年份增加50%。營養體在整個春季生長旺盛,形成全年最高產量,秋季再生草也能形成一定的產量。

繁殖方法

草原薹草多為營養繁殖分櫱節位於土表下不深處,在分櫱過程中能形成短而多的根莖,這些根莖一般均可發出新枝;在水分不足的環境中多數都處於營養枝狀態,只有當水分條件較好時,才能有較多的莖形成生殖枝,開花結實,在乾旱的條件下,進行種子繁殖,成活率甚低。

主要價值

草原薹草在飼用評價中占有較高的地位,屬優等飼用價值的牧草。它分布很廣,雖然植株矮小,但株數很多,有時占總產量的30%左右。莖稈細,葉片軟,莖、葉比為1:1.14,質地良好,開花期粗蛋白的含量約為20%,粗脂肪4.5%左右。從春季返青到冬季的枯草期,一年四季各種牲畜最喜食,地上部分可以全株吃光。在冬草場,如夏季生長不好或牲畜啃食過多,植株高在10厘米以下者,冬季大雪覆蓋,保存不好,放牧時牲畜扒雪採食,往往和雪一起扒走,利用較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