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欲立行楷書札

茹欲立行楷書札

《茹欲立行楷書札》是1937年茹欲立在日軍進逼南京前夕寫給兒女們的一封家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茹欲立行楷書札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茹欲立
  • 規格:縱28.5厘米,橫20.5厘米
  • 字數:12行,282字
  • 書法類型:行楷書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近代書法大家楊守敬在他的《學書邇言》中,曾經在梁同書提出的“學書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的基礎上補充了“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等倫者也。”
楊守敬的這幾句話可謂道盡了書法的真諦。書法,是一個人功力、學養、見識、才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單純的書寫技巧的再現。茹欲立的這件行楷書札(見右圖)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書札不同於對聯、條幅、中堂等書法形式的創作。由於是私人間的往來信件,故而書寫起來比較自然和隨意。它所表現的,往往不是書家的筆力和氣魄,而是學養和性情,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了書家的品格和當時的心緒。茹欲立儘管不是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但從這件書札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憂國憂民、以民族大義為重的人。在他寫這件書札的時候,強敵進逼,國家遭難,南京旦夕不保,而作者已年過半百,手無寸鐵,憂心如焚,惟以教育子女刻苦自勵以盡國民之責:“汝輩年既幼弱,未能效力國家,實亦無法。然當求學自立,謀儲後日之能力,以備其時之至。若此時不知勉奮,將來終為無用之人,於國於家於己身,三者皆無益也。……吾雖老矣,猶思隨國民之後,盡吾一己之責,不敢自外於人群也。但恨手無斧柯,不獲盡吾所能耳。”憂憤悲涼之情,躍然紙上,至今讀之仍令人心情難以平靜。
這件書札下筆沉鬱,筆力充盈,起筆處多是側鋒取勢,不加雕琢,行筆則自然流暢,間有頓挫以增強線條的力感和質感,如其中的“國”、“敢”、“群”等,使作品在妍雅中不失剛勁之力,可謂深得“二王”神髓和北碑真諦。在結體上,文字多呈向右上方傾斜之勢,增強了字的動感。在章法上,通篇作品行距大於字距,達到了既緊密呼應又疏朗可觀的藝術效果,給人以沉雄、蒼涼的美感。總之,非有高深學養和嫻熟技巧者不能為之。

作者簡介

茹欲立(1883—1972),字卓亭,陝西三原人。早年就學於三原宏道大學堂,後赴日本留學,1905年入中國同盟會,1931年任南京政府審計部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北檢察署副檢察長等職。書法造詣頗高,曾遍臨秦漢、魏晉、隋唐刻石及“二王”法書,在北碑上造詣頗深,尤得北魏墓誌勁健、溫潤之神韻。其楷書不拘一格,遵守法度而不墨守成規;行書作品亦自成一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