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毛木藍為灌木植物,高1-3米。莖直立,灰褐色,幼枝具棱,密生棕色或黃褐色長柔毛。莢果圓柱形,長3-4厘米,密生長柔毛,內果皮有紫紅色斑點,有種子10餘粒;果梗粗短,長約1毫米,下彎或平展;種子赤褐色,方形,長寬各約2毫米。花期4-7月,果期8-11月。產廣西(隆林)、貴州(西南部)、雲南(西部及南部)。生於山坡陽處或灌叢中,海拔700-2400米。泰國、緬甸、尼泊爾、不丹及印度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茸毛木藍
- 拉丁學名:Indigofera stachyodes Lind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科:豆科
- 亞科:蝶形花亞科
- 族:木藍族
- 屬:木藍屬
- 亞屬:木藍亞屬
- 分布區域:廣西(隆林)、貴州(西南部)、雲南(西部及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高1-3米。莖直立,灰褐色,幼枝具棱,密生棕色或黃褐色長柔毛。羽狀複葉長10-20厘米;葉柄極短,葉軸上面有槽,密生軟毛;托葉線形,長5-6毫米,被長軟毛;小葉(9-)15-20(-25)對,互生或近對生,長圓狀披針形,頂生小葉倒卵狀長圓形,長1.2-2厘米,寬4-9毫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綠色,兩面密生棕黃色或灰褐色長軟毛,中脈上面微凹,側脈兩面不明顯。總狀花序長達12厘米,多花;總花梗長於葉柄,與花序軸均密被長軟毛;苞片線形,長達7毫米,被毛;花梗長約1.5毫米,被毛;花萼長約3.5毫米,被棕色長軟毛,萼筒長1.5毫米,萼齒披針形,不等長,最下萼齒長約2毫米;花冠深紅色或紫紅色,旗瓣橢圓形,長1-1.1厘米,寬約5毫米,外面有長軟毛,翼瓣長約9.5毫米,無毛,龍骨瓣長約1厘米,上部及邊緣具毛,餘部無毛;花葯卵形,兩端無毛;子房僅縫線上有疏短柔毛。莢果圓柱形,長3-4厘米,密生長柔毛,內果皮有紫紅色斑點,有種子10餘粒;果梗粗短,長約1毫米,下彎或平展;種子赤褐色,方形,長寬各約2毫米。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陽處或灌叢中,海拔700-2400米。
分布範圍
產廣西(隆林)、貴州(西南部)、雲南(西部及南部)。泰國、緬甸、尼泊爾、不丹及印度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
補虛,活血,固脫。治崩漏,久痢,跌打,風濕,潰瘍久不收口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補虛弱開力,腎虧,陰虛。"
②《負州民間藥物》:"滋陰、補腎,調經,活血。"
③《雲南中草藥》:"活血止痛,舒筋活絡。治崩漏,跌打,風濕,肝硬化,疳積,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
附方
①治漏底傷寒,下痢日久體虛:血人參二兩。蒸雞或燉肉吃。
②治外傷潰瘍日久,氣血兩虛:血人參二兩。燉肉吃。
③治大腸下血:血人參、羊奶奶根各二兩,小血藤一兩,棗兒紅五錢。燉豬大腸吃。(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