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丹霞景觀

茶陵丹霞景觀

丹霞是地理學上很重要的名詞。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北部丹霞山最為典型,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茶陵丹霞景觀
  • 地理位置中國廣東省北部丹霞山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區
  • 著名景點:顧母門、楊柳仙、日月岩
茶陵簡介,位置分部,地理位置,形成原因,

茶陵簡介

茶陵位於106國道旁的八旦風景區景色更為獨特,風景區內共有九個特色不同的山寨,形狀各異的山石星羅棋布,主要景點有顧母門、楊柳仙、日月岩、穿山洞。一根50米高,20米粗的形狀酷似男性生殖器的奇石和60多米高2米寬的奇景一線天,更讓人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

位置分部

中國的丹霞地貌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區、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福建泰寧、武夷山、連城、永安;甘肅張掖(張掖市臨澤縣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湖南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東北部萬佛山、邵陽新寧縣崀山(位於湖南省西南部,青、壯、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發育);雲南麗江老君山;貴州赤水(約有1300平方千米);江西龍虎山、鷹潭、弋陽、上饒、瑞金、寧都;青海坎布拉;廣東仁化丹霞山、坪石鎮金雞嶺、南雄縣蒼石寨、平遠縣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山、灌縣的青城山;重慶綦江的老瀛山;陝西鳳縣的赤龍山以及河北承德等地,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
到2008年1月31日為止,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分布在26個省區。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為特色,由紅色沙礫陸相沉積岩構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層、構造、地貌、發育和環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區中最為詳盡和深入。在此設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319平方公里,2004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地理位置

浣溪鎮境內山水秀美,原始生態保存較好,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有岩峰、岩柱、岩窟、岩牆、岩溝、穿崖洞等丹霞景觀。
日月岩在當地又稱青龍巖。1946年出身的村民段吉洪告訴記者,傳說很久以前一條巨龍從這裡經過,被這裡的山峰阻擋住了去路,巨龍就用頭撞擊山峰,結果就在日月岩上撞出三個洞,分上中下,其中最底下的洞最大。

形成原因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
茶陵丹霞景觀
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水平構造地貌指由產狀水平或近於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岩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 形成原因
青年早期—赤水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
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繡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岩層沿垂直節理髮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岩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