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陵三寶
- 包括:紫皮大蒜與生薑、白芷
- 茶陵紫皮大蒜:因皮紫肉白而得名
- 生薑、白芷:茶陵縣重要的經濟作物
簡介,茶陵生薑,傳說,產量,作用,茶陵大蒜,傳說,分布,特點,茶陵白芷,傳說,作用,
簡介
“茶陵有三寶,生薑、白芷、大蒜腦”。到外流傳著這句話。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紫皮大蒜與生薑、白芷並稱"茶陵三寶", 茶陵因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 ‘茶陵三寶’傳說與炎帝神農氏有關,‘茶陵三寶’ 是茶陵縣重要的經濟作物,已有許多年栽培歷史。
茶陵生薑
茶陵生薑,以塊大芽壯、氣香味醇,譽滿全國,聞名東南亞。茶陵種姜始於漢前,明代最盛。
傳說
炎帝在茶陵製作耒耜(lěi sì),開創農耕新時代。採藥為老百姓治病,茶陵人們代代流傳著炎帝的名字。據說有一天,炎帝在離雲陽山不遠的水河畔采草藥,半上午的時候剛好下了一場大雨,炎帝全身淋的濕濕,在一座破廟裡避雨時,全身時冷時熱,腦殼疼、肚子也脹,突然看到旁邊的一堆枯草堆里有棵尖尖的葉子的小草。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拔出來下面的根像小手一樣卷在一起。白白的、嫩嫩的。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炎帝掰下一小塊用手擦了擦。放嘴裡慢慢咀嚼。味道不錯,又香又辣又清涼。邊吃肚子裡面也火辣辣的,頭上還冒汗了。吃完一塊人也感覺好多了。當時也想不出什麼名字來,因為炎帝姓姜,所在就取名為“生薑”就這樣生薑一直流傳下來了。
產量
茶陵生薑歷史悠久,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在部分鄉鎮,農民有種姜的傳統習慣,1952-1984年在5000畝左右徘徊,1986年上升到4700畝,年總產達6702.9噸,近幾年種植面積在5000畝左右,年產生薑5000噸。,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初,該縣平水、虎踞鎮的不少村辦起了姜廠,生產乾薑、紅姜、鹽姜和姜油,遠銷到全國至東南亞地區,是一種出口創匯的農產品。
作用
生薑是重要的中藥材,亦為常用調味料之一。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之功效。 雖說生薑對人體有益,但是可多食,因為生薑辛辣凡陰虛內熱、熱病、瘡瘍、痔疾者忌之。實際上,即使無內熱之人,如果過量久食,也會蘊熱生病。姜的養生作用來自生薑的特殊化學成分。現代生物化學分析,生薑含有“一種類似水楊酸的有機化合物(乙醯水楊酸即阿斯匹林)',該物質的稀溶液,是血液的稀釋劑和血液的防凝劑,對降血脂、降血壓、防心肌梗塞,均有特殊作用。
茶陵大蒜
茶陵紫皮大蒜因皮紫肉白而得名,其種植歷史悠久,據縣誌記載,茶陵種蒜始於五代前,栽培歷史超千年,明代已成為主要農作物,民國時期,種植面積在1萬畝以上。茶陵大蒜曾因品質上乘,明清時被列為“貢品”,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已遠銷湖、廣、福建和東南亞,五十年代曾在全國農展會上展出,八十年代獲湖南省農業廳頒發的“湖南省首屆優秀農產品證書”,其品質一直為國內外客商及消費者所公認。2001年全縣種蒜1200公頃,收穫商品蒜薹1806噸,商品蒜球1932噸,蒜業產值達到1100萬元。茶陵大蒜以蒜苗、蒜薹、蒜球等產品外銷,在廣東、湖北、福建、江西等地備受消費者青睞。特別是採用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的“伏蒜”產品,香辣適中,口感純正,更是暢銷省內外.
傳說
據說有一年夏天,天大旱。赤松子隨炎帝神農氏去茶陵露嶺採藥,酷暑難忍,回來後就患了痢疾。神農找來一種草藥給他服用。連服兩天后,病就好了。赤松子問這藥草叫什麼名字,神農說還沒有取名。赤松子將這株草藥左看右看。見尾巴上有個“腦”。蔸子上還有個“腦”。就把這草取名“雙腦”。後來,寫成“大蒜腦”。簡稱“大蒜”。至今,露嶺東麓還保留著藥堂(後衍化為郁堂)的地名,這裡出產的大蒜最有名。
分布
茶陵大蒜主要分布在虎踞、平水、潞水、思聰、米江、城關等鄉鎮,主要產品有青蒜、蒜球.分別集中在12月~翌年2月,4~5月出產,是淡季蔬菜品種之一,茶陵以生產蒜球為主.除作調味品外,主要供作種蒜用或出口.近年來在平水鎮獅口村和思聰鄉華隆村建立了茶陵大蒜提純復壯示範基地等,使得茶陵大蒜種子質量大大提高.
茶陵大蒜公認的原產地是潞水鎮,有名的“龍溪蒜”就產自這裡。潞水位於縣西北山區,深植於羅霄山脈之中,地處偏遠,原來交通極不便利。但這裡產的蒜卻個大瓣壯、皮紫肉白、包裹緊實,且味香辣濃郁,很早就成為其它地方引種的珍品。
潞水還盛產生薑(“茶陵三寶”之一),因這裡的紫皮大蒜移種到土質不同的地方,幾年後皮即返白,味道也不及原來的辛辣,土壤被認為是主要因素。潞水一帶為紅黃壤,當地稱作“黃泥巴”,其成土母岩母質為砂頁岩和衝擊層。
特點
湖南省食品質量監督檢測所的一份檢測結果表明,茶陵紫皮大蒜的蛋白質、大蒜素、揮發性油等含量高於其它大蒜,而水分偏低。其大蒜素含量為0.4%。通常情況下,其它大蒜在送檢時沒有檢測大蒜素這個項目,而茶陵大蒜有這一環節,這是茶陵縣農業局的研究人員近年來的一個意外發現,表明大蒜素在茶陵大蒜中的獨特優勢。 大蒜素是大蒜中含的一種揮發性油狀物,具有殺菌、增強免疫力、促進生長等功能,無毒副作用,無殘留。它是大蒜髮揮防癌作用的關鍵物質。
茶陵白芷
白芷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性溫、味辛,能祛風止痛。茶陵盛產白芷,量多,質量好,名揚中外。茶陵白芷栽培歷史2000年,是茶陵“三寶”之一,譽滿全國。茶陵白芷古稱“楚芷”,今稱“茶芷” 和“杭芷”、“川芷”並列為全國三大名芷,1987年出版的《全國土特產大全》,茶芷名列白芷榜首,茶陵白芷菊花心,個大潔白又無筋,氣烈香重藥味濃,是芷類之中的上品。
傳說
據記載炎帝在茶陵的“茶陵坑”(今名茶乾)採藥,誤食了一種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樣,吃了好種藥草,也沒能止疼,就這樣疼昏了,躺在一棵大樹下。睡了好一陣子。忽然一陣涼風吹來,炎帝醒過來了。炎帝聞著隨風吹來的一股濃濃的香氣。他順著這股香氣,發現一棵綠綠的草上開著一些小小的白花。扯出來一看,塊根像小蘿蔔一樣,把皮剝掉,肉又白又嫩,水汪汪的。這時他正口渴,就把根塊吃了,真巧不到半個時辰,肚子咕嚕咕嚕的響著,瀉了一陣身體全好了。於是就給這種植物叫“白芷” ,也就這樣白芷的名字一直流偉到現在。
作用
白芷的功效 (一)性味與歸經 白芷性溫,味辛,歸胃、肺、大腸經。
(二)功效 解表散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眉棱骨痛、牙痛鼻淵、風濕痹痛、婦女赤白帶下、癰疽等症。
(三)白芷的醫療保健作用 白芷作藥用套用歷史悠久,自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一書中就有記載,使用範圍較廣,屬功效明確的一味常用中藥。
古書記載
(1)白芷具美容作用 《神農本草經》載:"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大明本草》將其用於"去麵皮乾疵瘢。"《醫宗金鑒》專有治雀斑的犀角升麻丸,治療黧黑皮乾黑曾的玉容散等,其中白芷用量較大,均作為主要藥物使用。清朝慈禧常用玉容散美容。
(2)白芷療瘡痍疥癬、殺蟲 《神農本草經集注》載:"白芷葉可作浴湯,道家以此香浴去屍蟲。"《大明本草》指出:白芷治"腸風痔瘺,瘡痍疥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