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藨生柱鏽菌

茶藨生柱鏽菌

茶藨生柱鏽菌是一種真菌,原產於亞洲,會引發白松皰鏽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茶藨生柱鏽菌
  • 拉丁學名:Cronartium ribicola 
  • 二名法: white pine blister rust(English)
  • :真菌界
簡介,物種描述,棲地描述,主要影響,地理分布,原生地,管理資訊,

簡介

學名:Cronartium ribicola (J.C. Fischer ex Rabenh.)
同種異名:
俗名:white pine blister rust(English)
類別:真菌
白松皰鏽病是北美家喻戶曉的植物疾病,是因為引進茶藨生柱鏽菌(Cronartium ribicola)而引起。茶藨生柱鏽菌是一個雜生同苞菌(需要兩個宿主來完成其生命周期),也是一個大型環狀鏽菌。這種真菌的兩個宿主分別是五針松屬( Pinus spp.)植物和糖茶屬 (Ribes spp.)植物。春季時被感染的松樹上的孢子由風感染給糖茶屬植物。秋季時被感染的糖茶屬植物上的孢子也經由風感染給松樹。颱風等大型氣候事件會帶來潮濕的環境,增加孢子長距離旅行感染的機會。地形特徵造成的微氣候也會影響感染,例如夏末時山頂和鞍部經常有霧氣。

物種描述

Foster and Wallis(1974)報告指出,被感染的樹木樹冠會出現枯枝。幼莖和分支組織被感染的的特徵是會出現邊緣褪色的腫大或凹陷。較老的莖會出現潰爛。春季時腐爛的莖上會出現泡狀孢子器,釋放大量白色到橙色的粉狀孢子。
相似種:Endocronartium harknessii,

棲地描述

美國農業部指出,茶藨生柱鏽菌(Cronartium ribicola)在夏季和秋季時,喜歡涼爽、潮濕的環境。Scharpf(1993)報告指出,在北美洲,茶藨生柱鏽菌的宿主是東部白松(Pinus strobus),西部白松 (P. monticola),糖松(P. lambertiana),林伯松(P. flexilis),白皮松(P. albicaulis),帕克松(P. aristata and P. longaeva),狐尾松P. balfouriana),和墨西哥白松(P. strobiformis)。此外,它也會感染所有的醋栗及Ribes屬植物,作為它的替代宿主。
McDonald等人(2006)報告指出,有些列當科(Orobanchaceae )的植物 (Pedicularis racemosa和 Castilleja miniata)是茶藨生柱鏽菌在北美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的替代宿主。McDonald等人(2006)總結認為,白松皰鏽病是因為引進茶藨生柱鏽菌(Cronartium ribicola)病原體而引起,嚴重擾亂北美生態系統中的五葉松。經過100年管理此疾病的努力,已經可以部分地預測出,此病原物種只會利用Ribes屬植物(列當科),作為其替代宿主。目前的研究已經先確認,一些列當科(Orobanchaceae )的植物 (Pedicularis racemosa和 Castilleja miniata)是茶藨生柱鏽菌在北美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的替代宿主。此一發現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白松皰鏽病的流行病學,病原體適應和宿主內病原體相互作用。

主要影響

根據Foster and Wallis(1974)報告,此真菌生長在韌皮部和樹皮,感染後至少三年內無明顯症狀,直到白色的水泡狀真菌子實體(aecia)穿破樹皮。茶藨生柱鏽菌對幼樹的傷害特別嚴重,很少能躲過感染,感染後幾年之內就會死亡。幼樹上的潰瘍,一般出現在離地 2.5公尺之內,那裡的環境條件十分適合真菌發育。空曠區自由生長的樹比濃密植群中的樹更容易受到感染。在較老的樹木上,此鏽菌往往局限於個別的分枝或樹冠,因此只有部分樹枝會枯死。據 Scharpf(1993)報告,美國西部和加拿大有些植群已經被徹底摧毀。在北美,茶藨生柱鏽菌所造成的傷害和成本控制,比任何其他針葉樹種疾病多。

地理分布

原生地

已知引進地區:Scharpf(1993)報告指出,1900年初這種疾病經由生長在歐洲五針松幼苗,引入到北美。一般認為已經從亞洲傳入歐洲。茶藨生柱鏽菌現在已經廣泛存在於美國西部和東北部以及五大湖地區。1910年,茶藨生柱鏽菌被引入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於,從那裡蔓延到白松生長的大部分地區,包括華盛頓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懷俄明州,俄勒岡州和加州。

管理資訊

物理方法:NRC報告指出,栽種的黑醋栗 (Ribes nigrum)較容易受到鏽菌攻擊,如果長在距離感松樹宿主1.5公里之內,應該要移除。在人工林,建議修剪較低的樹枝,減少高莖的密度。除了清除受感染樹木附近的醋栗植物外,最好也去除病枝。這項工作應在春季時進行,此時病枝會出現橘黃色水泡,比較容易找到鏽菌。應在受感染的樹枝的病變區20~25 cm以下的地方切剪。切剪出現潰瘍病變樹枝,成功率可能不高,因為很難找到受感染的組織,也建議應該剝除所有患病處的樹皮,剝樹皮時應把潰瘍周圍10~13 公分寬的樹皮都剝除可提高成功率。處理過的樹木應該每年定期檢查,已找出更多的感染或逃過處理的部位。
請點擊連結,Maloy, O. C. 2003,白松皰鏽病,此連結有症狀概述、流行病學和疾病的惡性循環和管理,包括建立鏽病危險區和移除方法。
繁殖資訊
茶藨生柱鏽菌(Cronartium ribicola)會先感染Ribes屬植物的葉片,冬孢子產生擔孢子後再感染五針松屬植物(Maloy, 20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