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茶文化》一書的出版社是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時間是2009年2月1日。
基本介紹
- 書名:茶與茶文化
- 類別:烹飪
- 頁數:229頁
- 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商品描述,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文摘,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財富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叢書名: 職業院校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系列教材 平裝: 229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4730367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茶與茶文化》有兩大創新點。第一是編寫的方法創新。目前已經出版的此類書籍只適合資料性閱讀,不適合教學用書。在編寫過程中,《茶與茶文化》由專業教師把關,更加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和課堂操作性。第二是編寫的內容創新。《茶與茶文化》把外國茶藝知識收錄其中,中外茶文化的比較閱讀更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把花草茶藝知識也編入書中,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在中醫方面對飲品的理論認識是博大精深的,古老的茶文化是奧妙無窮的。總之,《茶與茶文化》在編寫過程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並根據旅遊業、飯店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力圖反映國內外茶、荼藝、茶文化的先進經驗。教材側重於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設計了“走進茶藝館”等實訓項目,提高學生實操能力。《茶與茶文化》可作為旅遊職業院校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用於職業院校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學輔導用書,還可作為飯店服務員的崗位培訓用書和旅遊從業人員的自學用書。
編輯推薦
《茶與茶文化》由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
目錄
第一章 茶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茶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茶葉的分類與製作
第三節 中國名茶及產茶區介紹
第四節 世界其他名茶及產茶區介紹
第二章 茶與健康
第一節 茶的內質特徵
第二節 茶葉的營養成分分析
第三節 茶的功效及科學飲用
第四節 茶葉的選購與品質鑑別
第五節 茶葉的儲存
第三章 茶葉的沖泡技藝
第一節 茶藝概述
第二節 泡茶的器具
第三節 茶葉的沖泡
第四節 各類茶茶藝
第五節 茶藝中的品茶藝術
第六節 茶藝人員的禮儀要求
第四章 現代花草茶
第一節 花草茶的概述
第二節 現代花草茶的功效
第三節 現代花草茶的沖泡
第五章 飲茶風俗
第一節 中國各民族飲茶風俗
第二節 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飲茶習俗
第六章 茶文化
第一節 茶文化概述
第二節 名人與茶
第三節 茶與文藝
第四節 茶的典故與傳說
第七章 茶道
第一節 茶道概述
第二節 中國茶道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日本茶道的形成與發展
第八章 茶藝館的經營與管理
第一節 茶館的類型及其特色
第二節 茶藝館的籌備
第三節 茶藝館的經營管理
第四節 茶藝館的行銷策劃
第五節 現代茶藝館的發展趨勢
參考資料
附錄 中國各茶原產地茶品目錄
序言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旅遊業、飯店業發展速度之快、內容之多是令人矚目的。旅遊業、飯店業的崛起與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對人才的技能也有更多的要求。我們面向旅遊、飯店行業,順應旅遊業、飯店業發展的新要求,開拓新視野、推出新思想。在一些新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編輯出版荼藝教材,其意義有三:
一是中國的茶文化和酒文化一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凸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把茶文化發揚光大,使之承傳延續,是一件惠及子孫的教育事業;
二是“茶、茶藝、荼文化”等課程已成為各大旅遊院校學生的必修課之一,是完善旅遊、飯店專業課程體系的工程之一,是滿足學生需求和企業要求的課改方案之一;
三是此類書籍較多,但適合作為教材的非常缺乏,所以編寫一本針對旅遊、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或培訓所需要的教材,意義重大。
本書有兩大創新點。第一是編寫的方法創新。目前已經出版的此類書籍只適合資料性閱讀,不適合教學用書。在編寫過程中,本書由專業教師把關,更加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和課堂操作性。第二是編寫的內容創新。本書把外國茶藝知識收錄其中,中外茶文化的比較閱讀更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把花草茶藝知識也編入書中,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在中醫方面對飲品的理論認識是博大精深的,古老的荼文化是奧妙無窮的。
總之,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並根據旅遊業、飯店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力圖反映國內外茶、茶藝、茶文化的先進經驗。教材側重於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設計了“走進茶藝館”等實訓項目,提高學生實操能力。本書可作為旅遊職業院校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用於職業院校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學輔導用書,還可作為飯店服務員的崗位培訓用書和旅遊從業人員的自學用書。
文摘
(二)茶在國外的傳播
我國茶葉生產及人們飲茶風尚的發展,還對外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專門設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貿易,包括茶葉貿易,準許外商購買茶葉,運回自己的國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從我國研究佛學回國,把帶回的茶種種在近江(滋賀縣)。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賀縣梵釋寺,寺僧便獻上香噴噴的茶水,天皇飲後非常高興,遂大力推廣飲茶,於是茶葉在日本得到大面積栽培。在宋代,日本榮西禪師來我國學習佛經,歸國時不僅帶回茶籽播種,並根據我國寺院的飲茶方法,制訂了自己的飲茶儀式。他晚年著的《吃茶養生記》一書,被稱為日本第一部茶書。書中稱茶是“聖藥”“萬靈長壽劑”,這對推動日本社會飲茶風尚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宋元期間,我國對外貿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處,這時的陶瓷和茶葉已成為我國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明代,政府採取積極的對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鄭和下西洋,他游遍東南亞、阿拉伯半島,直達非洲東岸,加強了與這些地區的經濟聯繫與貿易,使茶葉輸出量大量增加。在此期間,西歐各國的商人先後東來轉運中國茶葉,並在本國上層社會推廣飲茶。
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海船自爪哇來我國澳門販茶轉運歐洲,這是我國茶葉直接銷往歐洲的最早記錄。以後,茶葉成為荷蘭人最時尚的飲料。由於荷蘭人的宣傳與影響,飲茶之風迅速波及英、法等國。1631年,英國一個名叫威忒的船長專程率船隊東行,首次從中國直接運去大量茶葉。
清朝之後,飲茶之風逐漸波及歐洲一些國家,當茶葉最初傳到歐洲時,價格昂貴,荷蘭人和英國人都將其視為貢品和奢侈品。後來,隨著茶葉輸入量的不斷增加,價格逐漸降下來,成為民間的日常飲料。此後,英國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印度是紅碎茶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其茶種源於中國。
印度雖也有野生茶樹,但是印度人不知種茶和飲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國和荷蘭人才開始從中國引入茶籽在印度種茶。現今,最有名的紅碎茶產地阿薩姆就是1835年由中國引進茶種開始種茶的。中國專家曾前往指導種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種紅茶的生產技術。後發明了切茶機,紅碎茶才開始出現,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飲料。
到了19世紀,我國茶葉的傳播幾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葉出口量達268萬擔(1擔=1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