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祭

茶祭

在中國五彩繽紛的民間習俗中,“茶”與喪祭的關係也是十分密切的。“無茶不在喪”的觀念,在中華祭祀禮儀中根深蒂固。

以茶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這就與喪葬習俗發生了密切的聯繫。上到皇宮貴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離不開清香芬芳的茶葉。茶葉不是達官貴人才能獨享,用茶葉祭掃也不是皇室的專利。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在較大程度上保留著以茶祭祀祖宗神靈,用茶陪喪的古老風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種方式:以茶水為祭,放乾茶為祭,只將茶壺、茶盅象徵茶葉為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祭
  • 節日起源:祭祀
  • 節日活動:以茶水為祭,放乾茶為祭,只將茶壺、茶盅象徵茶葉為祭
  • 起源時間:2100多年前
歷史,現狀,韓國茶祭,

歷史

在中國清代,宮廷祭祀祖陵時必用茶葉。據載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時即有"松羅茶葉十三兩"記載。在光緒五年(1879年)歲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羅茶葉二斤"的記述。而在中國民間則歷來流傳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為喪葬中祭品的習俗。如在我國廣東、江西一帶,清明祭祖掃墓時,就有將一包茶葉與其它祭品一起擺放於墳前,或在墳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習俗。茶葉還作為隨葬品。從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的發掘中已經知道,中國早在2100多年前已將茶葉作為隨葬物品。因古人認為茶葉有"潔淨、乾燥"作用,茶葉隨葬有利於墓穴吸收異味、有利於遺體保存。

現狀

茶在中國的喪葬習俗中,還成為重要的”信物“。在中國湖南地區,舊時盛行棺木葬時,死者的枕頭要用茶葉作為填充料,稱為”茶葉枕頭“。茶葉枕頭的枕套用白布製作,呈三角形狀,內部用茶葉灌滿填充(大多用粗茶葉)。死者枕茶葉枕頭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陰曹地府要喝茶時,可隨時”取出泡茶“;一是茶葉放置棺木內,可消除異味。在我國江蘇的有些地區,則在死者人殮時,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層茶葉、米粒。至出殯蓋棺時再撒上一層茶葉、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乾燥、除味作用,有利於遺體的保存。
喪葬時用茶葉,大多是為死者而備,但中國福建福安地區卻有為 活人而備茶葉,懸掛”龍籽袋“的習俗。舊時福安地區,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風水先生看風水,選擇”寶地“後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風水先生在地穴 里舖上地毯,口中則念念有詞。這時香火繞繚,鞭炮聲起,風水先生就將一把把茶葉、豆子、穀子、芝麻及竹釘、錢幣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屬將撒在地毯上的東西收集起來,用布袋裝好,封好口,懸掛在家中樓梁式木倉內長久保存,名為”龍籽袋“。龍籽袋據說象徵死者留給家屬的”財富“。其寓意是,茶葉歷來是吉祥之物,能”驅妖除魔“,並保佑死者的子孫”消災祛病“、”人丁興旺“,豆和穀子等則象徵後代”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錢幣等則示後代子孫享有” 金銀錢物“、”財源茂盛“、”吃穿不愁“。
歷古以來,中國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葉的習俗。像安徽壽縣地區,人們認為人死後必經"孟婆亭"飲"迷魂湯",故成殮時,須用茶葉一包,並拌以土灰置於死者手中,這樣死者的靈魂過孟婆亭時即可以不飲迷魂湯了。而浙江地區為讓死者不飲迷魂湯(又稱"孟婆湯"),則於死者臨終前除日銜銀錠外,要先用甘露葉作成一菱形狀的附葬品(模擬"水紅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葉一包。認為死者有此兩物,死後如口渴,有甘露、紅菱,即可不飲迷魂湯。原來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後要被陰間鬼役驅至"孟婆亭"灌飲迷魂湯,目的是為了讓死者忘卻人間舊事,甚而要將死者導入迷津備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飲茶後則可以讓"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矇騙。故茶葉成為重要的隨葬品。
隨著大佛龍井茶文化節的日益臨近,本屆茶文化節上的“2011浙江新昌茶祭大典”也成為關注的焦點。茶祭活動就是把這一期盼轉化為現實的有效舉措,可調動整合各方面力量,樹立更高的目標,使茶葉生產更有文化內涵,有更高的附加值,從而為新昌人民帶來更大的福祉。千百年來天姥山地區流傳著穀雨節前舉行茶祭活動的習俗,儀式莊重,和宗族文化、民間歌舞結合,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盛大慶典。
茶祭茶祭

韓國茶祭

韓國的民族史有5千多年,從新囫時期開始就有茶文化,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韓國茶禮”和,敬,儉,美“基本精神,體現了心地善良,以禮待人,儉樸廉政和以誠相待。
韓國茶文化歷史悠久,現定於每年5月25日為茶日,年年舉行茶文化祝祭。其主要內容有韓國茶道協 會的傳統茶禮表演,韓國茶人聯全會的成人茶禮和高麗五行茶禮以及國仙風行新羅茶禮,陸羽品茶湯法等。成人茶禮是韓國茶日的重要活動之一。韓國自古以來就以“禮儀之邦”著稱,家庭,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特別重視禮節。冖儀教育是韓國用儒家傳統教化民眾的一個重要方面,如冠禮(成人)教育,就是培養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人的社會義務感和責任感。成人茶禮是通過茶禮儀式,對剛滿20歲的少男少女進行傳統文化和禮 儀教育,其程式是司會主持成人者贊者同時入場,會長獻燭,副會長獻花,冠者(即成年)進場向父母致禮向賓客致禮,司會致成年祝辭,進行獻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辭,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禮。冠禮者13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5人。 高麗五行茶禮氣魄雄壯,規模更大,展示的是向茶聖炎帝神家氏神位獻茶儀式。唐代陸羽著有《茶經》,被人稱為茶聖,茶神。韓國則把中國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炎帝神家找稱作茶聖,古代傳說中神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家是發現茶,利用茶的先行者,高麗五行茶冖是韓國為紀念神家氏而編排出來的一種獻茶儀式, 是高麗茶禮中的功德祭。
高麗五行茶冖中的五行是東方的一種哲學,五行包括五行茶道(獻茶,進茶,飲茶,吃茶,飲福),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色(青,白,紫,黑,黃),五味(甘,酸,苦,辛,鹹),五行(土,木,火,金,水),五常(信,仁,儀,禮,智),五鈀茶(黃茶,綠茶,紅茶,白茶,黑茶)。
五行茶禮設默默祭壇,五色幕,屏風,祠堂,茶聖炎帝神家氏神位和茶具。 獻茶儀式順序:四方旗官舉著印有圖案的彩旗進場,二名武士劍術表演,二名執事身著蘭色和紫鈀官服入場,二名女性為一組分別獻燭,獻香,獻花瓶,獻茶食。 30名佳賓各持鮮花二行縱隊順著白色地毯,向茶聖炎帝神家氏神位獻花,一名女性端著獻茶用的大茶碗,放在神位桌前的圓台上。五行茶禮行者10人全部由女性 擔任,分成長二組盤坐在會場兩側作沖泡茶表演,並用青,赤,白,黑,黃五個顏色的茶碗向神位獻茶,最後女性祭主宣讀祭文。 高麗五行茶獻茶禮是國家級進茶儀式,反映出高麗茶法,宇宙趔和五行哲理,是一種茶道禮,是高麗時期茶文化的再現。茶禮全過程布滿了詩情畫意和民族風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