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祖

茶祖

茶祖,指的是茶的祖先。世界茶文化在中國,中國茶的祖先,神農也。在雲南,孔明被視為茶祖。在蒙頂山,第一個種茶的吳理真被視為茶祖。在安化,蚩尤被視為安化黑茶茶祖。在日本,榮西禪師被尊為茶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祖
  • 其他名稱:神農、孔明、陸羽等
  • 性別:男
  • 起源:中國
  • 中國茶祖:神農氏 蚩尤 吳理真 諸葛亮 陸羽
  • 中華茶祖節:每年穀雨節為中華茶祖節
世界茶祖,普洱茶茶祖,蒙山茶茶祖,日本茶茶祖,延伸閱讀,中華茶祖節,雲南茶祖節,

世界茶祖

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神農神農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就是古時候茶的稱呼。而神農就是炎黃二帝中的炎帝,作為炎黃子孫,應該保留對祖先的敬畏和崇敬,而不是將其歸於虛無縹緲之中。

普洱茶茶祖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不得不說諸葛亮孔明)對茶文化的貢獻。孔明率軍南徵到雲南地區,將士們遇到大山中的瘴氣中毒染病。一日,諸葛亮夢見白髮老人託夢,頓悟出以茶祛病的方法。茶到病除,士氣大振。為了答謝白髮老人託夢之恩,更為了造福當地百姓,在征戰結束後,諸葛亮在當地大山中播下大量茶籽,種茶成林,並把烹茶技藝傳授給當地人。在雲南古茶區,有“孔明山”、“孔明茶”,每年農曆7月23日孔明誕辰日,當地人都要舉辦“茶祖會”,紀念孔明帶來茶種,帶來健康,帶來先進文化的賢德。
孔明孔明
唐朝陸羽,也稱唐羽,茶祖是也。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蒙山茶茶祖

吳理真,雅安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記:“漢時名山縣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吳理真父早逝,家境貧寒,母親積勞成疾。他是個孝子,每當雄雞報曉,便帶上工具,登上蒙頂,割草拾柴,換米餬口,為母親治病。一日,吳理真拾好柴,口乾得直冒火,順手揪了一把“萬年青”(野生茶樹)葉子,放在口裡慢慢咀嚼,口渴漸止,睏乏漸消,精神倍增,頗感奇異。又摘了些帶回家中用開水沖泡,讓老母喝下,果有效果。連服數日,病情好轉,續飲月余,身體康復。鄉親們病了,他熱情地用這種葉子泡水給他們飲用,效果也很好。可惜這種樹不多,所生長的葉子遠遠不能滿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決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樹。
吳理真吳理真
為了採摘茶種籽,吳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撿回家,用沙土拌和後放入篾筐中,上面蓋以穀草,使茶籽不會霉變和凍壞。為了選擇播種茶籽的地方,吳理真翻越蒙頂的山山嶺嶺,對野生茶樹的生長環境進行分析研究,認定蒙頂五峰之間(今皇茶園)和菱角彎一帶最適宜茶樹生長。這裡雨量充沛,土質肥厚,終年雲遮霧繞,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茶葉內含物質極為豐富,加上精湛的製作工藝,使蒙山茶具有獨特的品質,在我國茶葉史上獨樹一幟,經久不衰。
吳理真為了種茶,在荒山野嶺搭棚造屋,掘井取水,開墾荒地,播種茶籽,管理茶園,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像,吳理真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行動,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經過了多少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吳理真用勤勞和智慧澆灌出了株株嫩綠茁壯的茶樹,他成功了。吳理真把茶葉熬成湯,施捨鄰里,普濟世人,許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體強身。他以植茶為民眾的精神譜寫了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歷史。

日本茶茶祖

榮西,於1141年生於日本岡山市一個神官之家。十四歲出家受戒,後到天台宗傳播佛學的最高學府學佛。榮西在二十一歲時立志,步先哲的後塵,到中國學法,重開已中斷了百年已久的中國學習之路。1168年,二十七歲的榮西,懷著求知的渴望,戰勝了波濤洶湧的大海,在浙江明州(今之寧波)登入。他懷著學到佛教的真諦,求得良師的心愿,遍訪了江南的名剎古寺。最後到了浙江天台山國萬年寺,拜禪宗法師虛庵懷敞大師為恩師,虔誠學習佛法。當虛庵禪師移居天童寺、景德寺,榮西亦相隨移居。因景德寺年久失修而荒蕪,需要改建,榮西為了報答恩師的厚恩,為籌集建寺良材,重回日本,經多方奔走,廣集良材,組成木筏,在兩年之後,歷盡艱險,再次在明州登入,並鼎力協助虛庵懷敞大師.完成了景德寺的改建計畫。榮西的至誠學法和廣結善緣的精神,備受天台國清、寧波天童兩寺僧眾的欽敬。虛庵大師有讚美榮西的詩句:“鋒芒不露意已彰,揚眉早墮知情鄉”。讚揚榮西有卓越的見解和非凡的洞察力。
榮西榮西
榮西來中國學佛,是在南宋高宗紹興初年,社會相對穩定,江南各地茶園,還處於興旺發展的時期,在北宋興起的飲茶風尚,早已普及到了民間。當時街頭、驛站、寺院門前均設有茶座,出一二文錢,便隨處有茶可飲。而唐宋以來,寺院中僧侶為坐禪破瞌睡,飲茶早已成風俗。榮西居住的國清寺一帶,每年從春到夏都能看到農民採茶、制茶等茶事活動,社會上下僧俗嗜茶的情景,更是蔚然成風,這些都對榮西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榮西在鑽研浩瀚的佛教經典之餘,也在埋頭於茶的研究。
榮西於1191年7月(南宋紹熙二年)離開天童寺與景德寺,拜別虛庵懷蔽大師回國時,除帶了許多經典外,同時也帶了大量的茶樹種子,回到了日本博多港。榮西回國後,除了自己在筑前、肥前兩國交界處的背振山一帶播下中國茶樹種子外,還將茶籽送給拇尾山寺的明惠上人。明惠上人在拇尾山(即今日之宇治)中播種了茶種。宇治後來發展成為日本的著名產茶地。宇治的茶被稱為“真正的茶”,十分珍貴。
榮西回國後,還將從中國帶回去的岩山茶送給了正在患糖尿病的鎌倉幕府的將軍源實朝,並為其講了吃茶養生之道。源實朝將軍按榮西指點吃茶療養,從而恢復了健康。榮西為了向日本全國推廣飲茶之風,在歸國後,用日式漢字寫出了日本的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二卷,獻給了鎌倉幕府。這部後來被稱為日本國民健身法鼻祖的《吃茶養生記》,在時隔五百年之後於1694年以木刻版在京都問世,引起了茶道界,以及學習中國醫術養生之道的人們的廣泛重視。
據日本茶書介紹,《吃茶養生記》開篇有這樣的記述:“茶者養生之仙藥也,延壽之妙木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人均貴重之,我朝日本酷愛矣。古今奇特之仙藥也。”《吃茶養生記》不僅引經據典地論證了茶是養生的仙藥,並結合自身的實踐作了論證。榮西在書中引用佛教經典關於五臟——心、肝、脾、肺、腎的協調乃是生命之本的論點,同五臟對應的五味是酸、辣、甜、苦、鹹。心乃五臟之核心,茶乃苦味之核心,而苦味又是諸味中的最上者。因此,心臟(精神)最宜苦味。心力旺盛,必將導致五臟六腑之協調,每日每年時常飲茶,必將精力充沛,從而獲致健康。
榮西禪師在日本被尊為“茶祖”。這同我們中國稱陸羽為“茶聖”一樣。榮西的《吃茶養生記》要比陸羽的《茶經》晚四百多年。但榮西的功績正是他熱誠研究中國茶文化,並廣泛向日本大眾傳播,還將中國的茶樹種子,播進了本國的土壤之中,使茶葉得以在]日本生根、繁殖,蔚成片片茶園。也正是由於榮西的這些奠基之功,為其後被稱之為“茶道天才”的千利休所創造的、以“和敬清寂”為主旨的日本茶道文化開拓了道路。

延伸閱讀

中華茶祖節

茶為國飲,湖南為先。2009年4月,全世界的茶人代表、中國茶葉行業社團領導和湖南省政府有關領導在炎陵縣發表了《茶祖炎陵共識》,正式確立每年穀雨節為中華茶祖節。節日當天,政府官員、茶行業組織負責人、茶界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慶茶祖節,全省愛茶人都可在當地茶館、茶葉企業設立的品茶點,共品三湘名茶。

雲南茶祖節

“茶祖節”是生活在雲南芒景山上的布朗族群原始宗教的傳統節日,是布朗人表達對先祖的懷念和崇拜,祈求祖先保佑幸福平安的一項大型集體活動,按照布朗族傳統的山康茶祖節祭茶祖的習俗,這一天,居住在芒景布朗村寨的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聚集在“帕岩冷”寺廣場,在施儀的主持下,鄉親們手持點燃的自製蜂蠟,雙手合十,虔誠的集在擺放著各種供品茶魂台前,傾聽布朗部落里較有威望、備受尊敬的長者涌經誦文,偶爾還配有老人們三呼茶魂,對賦予他們生命和希望的古老茶山頂禮膜拜,給先人敬上糯米飯、糌粑、蜂蠟香、禮錢等,以此來祈求幸福吉祥。從這些古老的祭茶祖等儀式的文化遺產中,布朗人能夠明白“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能夠繪出自己的文化圖譜,找到自身的優缺點, 這些“根”之所系、“魂”之所在的文化遺產,成為了布朗族群穿越時空,保持獨立與完整,走向未來的精神紐帶。今天,這一傳統習俗,又成為了布朗同胞向四方賓客展示風情習俗的大好時機。
祭茶祖誦經禮拜過後,布朗姑娘、小伙翩翩起舞,跳起歡快的象腳鼓舞,在節奏鏗鏘的鼓聲和綿長渾厚的鑼聲中,放歌起舞古茶山,以示慶賀。在喜迎茶節的活動中,村民們還舞動鮮花、樹枝,傳唱布朗山歌,惹得賓客們溶在歡樂的人群中,樂在其中、其樂融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