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社會學

茶社會學是社會學與茶文化學交叉領域的產物,具有交叉學科的特點,也具有文化社會學的諸多特徵。茶社會學關注與茶有關的一切文化現象,以社會學的研究範式研究茶文化。主要通過角色研究、影響研究、關係研究、功能研究、群體研究、互動研究、組織研究、分層研究、社區研究、文化研究等多個方面體現出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社會學
  • 創始人:趙國棟
  • 從屬學科:社會學
  • 學科研究基礎:茶業經濟活動
茶社會學研究創始者,趙國棟,科研項目,學術著作,學術論文,諮詢報告,茶社會學研究對象,茶社會學研究方法,

茶社會學研究創始者

趙國棟

西藏民族學院研究者趙國棟首先明確提出“茶社會學”概念,並集中發表了大量相關研究論文。趙國棟,原籍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社會學碩士,2010年至西藏民族學院科研處工作,兼法學院社會學教研室教師,開設全校選修課《茶社會學》,講授《社會工作與社區研究》、《人口學》、《社會福利思想》等課程,西藏民族學院優秀教育工作者。趙國棟於2010年開始構建茶“茶社會學”學科體系,並撰寫相關論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學視角西藏傳統茶文化研究”(12CSH059)、西藏民族學院校內科研項目“茶社會學學科基礎與文獻研究”(12myZ02)兩項科研項目。2011至2014年在《西藏研究》、《貴州民族研究》、《農業考古》、《蘭台世界》、《中國茶葉》、《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濟南大學學報》、《海峽茶道》、《茶博覽》、《蠶桑茶葉通訊》、《中華合作時報》等刊物及報紙上發表論文40多篇,從不同視角闡釋與構建茶社會學研究內容與學科體系。

科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學視角西藏傳統茶文化研究”(12CSH059)
2、西藏民族學院校內科研項目:“茶社會學學科基礎與文獻研究”(12myZ02)

學術著作

從茶社會學視角開展的學術研究,以《茶葉與西藏:文化歷史與社會》為代表。
茶社會學
《茶葉與西藏——文化、歷史與社會》一書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47萬字,50多幅珍貴照片,共590多頁。該書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學視角西藏傳統茶文化研究”結項成果基礎上充實完成。從文化、歷史、社會等多維視角深入全面地展現了西藏茶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全書史料豐富,一些茶葉間諜資料首次公布;書中使用的數據多元詳盡,語言輕鬆流暢,在娓娓到來之中把學術研究的縝密性與文化體驗的真實感有機結合。該書彌補了西藏茶文化系統研究的空白,是對藏學研究的新拓展。作者通過學術與文化的交融,向讀者展現了一個處於文化、歷史與社會之中的神秘西藏。
該書的附錄部分收錄了對西藏茶館的研究和系統調查,也收錄了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西藏察隅邊境地區族群文化地理研究》,該文提出並破解了西藏文化史中長期塵封的“倮茶迷霧”,具有重要的文化、歷史和社會意義。該文獲得民政部優秀論文三等獎,其核心觀點獲得《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介紹,同時獲得西藏民族學院優秀成果獎。
作者在書作中運用了“多學科的交叉視角”與“社會學的有機視角”相融合的研究方法,也正是對這種研究方法的大膽運用,使書作更深刻更全面地展示了茶葉與西藏之間在歷史、文化與社會之間的多元關係。應該說,這種研究方法在書中得到了恰到好處的結和與套用,使得讀者捧著此書時能夠感受到一種龐大的氣場。另外,書作中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對社會學實證方法的創新性套用。傳統觀念中的實證方法是對實地實物的實證,進而得到分析數據。但因為西藏茶葉數據的缺失以及史料資料的稀少和零星狀態,因此對西藏傳統茶文化的研究採用實地實證法根本無法實現,而且也不具備任何意義。作者據此創新性地運用了《西藏地震史料》內的系統數據,恰當地展示了西藏社會在民主改革前存在的茶葉與文化現象。
對國外史料文獻的運用也是該書作的一大亮點。除國內可發掘的資料外,英文文獻是作者努力突破的一個重要環節。從19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英國、印度對西藏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其中茶葉及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長期以來,這一領域並未得到真正的研究,或者研究的力度與深度還遠遠不夠。在那個時間段內,許多英的國間諜、旅行家、政治家以及探險家們涌至印度,他們通過各種手段與方法向中國的邊緣地帶滲透,四川與西藏更是他們關注的中心。他們的活動留下了數量較多,又非常珍貴的文獻記錄與數據資料,排除政治色彩之外,這些內容對研究西藏當時的社會歷史與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作者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廣泛的收集,並在書中進行了恰當的套用。
新舊西藏的對比是十分鮮明的,但通過實實在在的對茶葉的占有和消費情況來展現這一情況則完全處於空白狀態。本書作在另闢蹊徑,在按傳統實證方法完全不可行的前提下,以大量史料為基礎,整理出系統數據開展實證研究。並從中得出了非常具有啟示性的結論,比如社會底層群體內茶葉消費也存在著巨大差異,通過分析表明這種差異來自於對生產資料的占有以及和寺院、貴族們的親密程度。
該書目錄如下:
前言
第一章 西藏茶文化之產生與內涵
第一節 西藏茶消費演變概況
第二節 西藏茶文化的內容及演變
第三節 藏茶的涵義
第二章 西藏茶文化與社會生活
第一節 節慶中的茶文化
第二節 風俗禮儀中的茶文化
第三章 西藏茶文化與藏傳佛教
第一節 佛教與中國茶文化的淵源
第二節 藏傳佛教中的茶文化
第三節 寺院與茶
第四章 西藏茶文化與西藏治理
第一節 宗教政治傳承中的茶
第二節 入藏熬茶
第三節 賜茶
第四節 抵禦印茶
第五章 西藏之茶葉貿易
第一節 茶葉之輸入
第二節 茶葉之銷售
第六章 英國、印度茶業與西藏
第一節 印茶產業狀況
第二節 英國支持印茶向西藏之入侵
第七章 邊茶與茶商
第一節 邊茶的地域性及形式
第二節 邊茶茶商文化的產生與演變
第八章 藏區茶葉之貿易
第一節 藏區茶貿易概況
第二節 藏區茶商
第九章 藏區茶文化之紐帶作用
第一節 民族間的紐帶
第二節 經濟紐帶
第三節 文化紐帶
第四節 地區治理紐帶
第十章 四川藏茶文化
第一節 藏茶的生產加工
第二節 四川藏茶之經營貿易
第十一章 西藏茶文化與社會階層
第一節 茶與貴族階層
第二節 茶與農牧民階層
第三節 茶與其他階層
第四節 不同群體中茶葉消費的實證考查
第十二章 西藏茶文化之實證考查
第一節 數據表
第二節 茶葉分析
第三節 茶具分析
第四節 寺院茶葉、茶具差異分析
第五節 茶與百姓階層
第十三章 傳承創新——社會學視角之探尋與反思
第一節 社會學中的文化路徑
第二節 文化功能動態視域
第三節 西藏傳統茶文化需要傳承創新
附錄一 西藏茶館——文化與產業調查
附錄二 西藏察隅邊境地區族群文化地理研究
附錄三 部分與茶、茶具相關的檔案史料

學術論文

主要學術論文有:
茶的社會角色、茶與藏傳佛教、西藏茶史小傳、儒林外史中茶的社會文化、藏茶與茶藝、茶與傳統社會中的兒童、茶與傳統社會各階層間的關係、關於神農與茶關係的再審視、社會學視角的西藏茶消費變遷研究、趵突泉與茶、二刻拍案驚奇中茶的社會文化、湯顯祖戲曲中茶的社會文化、紅樓夢中茶的社會學、茶社會學學科基礎分析、國內外茶學研究的文獻分析——茶社會學研究概況、傳統茶書中的茶與禪、雷鋒塔社會文化中的茶、茶與藏族社會生活、<金史>中茶葉史料簡析、The Study about Evaluation and Motivation Mechanism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 and Female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from Literature Research Perspective、Factor-analysis of Chinese Tea-drinking Culture from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現代化"的邏輯內涵——社會學視角的軟實力解析、中國傳統茶機構與官職 、西湖志與福州傳統茶文化、官場茶形——《官場現形記》中的茶、《長物志》中茶文化簡述、西藏傳統社會中茶葉形態研究、民國以來四川傳統藏茶茶商初探、傳統社會中的西藏茶文化與西藏治理、西藏傳統茶文化的社會紐帶作用研究、傳統社會中藏區茶葉貿易研究、西藏傳統茶文化的實證考查、傳統茶文化符號中藏傳佛教的世俗生活、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Tibetan Tea Culture Elements、傳統茶文化符號中的西藏階層研究、西藏察隅邊境地區族群文化地理研究——破解“倮茶迷霧”,等等。
茶社會學
茶社會學

諮詢報告

圍繞茶與社會關係的構建,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交諮詢報告,推動茶產業與茶文化發展。
茶社會學
西藏茶館產業化與文化調查:關注西藏茶館生存與經營現狀,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西藏生態旅遊業提出進一步推動西藏茶館產業與文化發展的策略。
茶社會學
西藏茶文化博物館館藏內容設計構想:關注西藏茶文化的整理與保護,以博物館形式向人們展示和宣傳西藏茶文化。
陝西茶產業、茶文化發展論: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核心分析陝西茶產業與茶文化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結合經濟帶建設提出了陝西茶產業與文化綜合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茶社會學

茶社會學研究對象

中國茶文化以茶業經濟活動為基礎,又與美學、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多個領域相結合,一般而言,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茶文化是指整個茶業產生髮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了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心態文化等多個方面;狹義茶文化僅指其精神財富部分,是以茶為載體展現出特定文化模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健康理念,如茶藝、茶道、茶德、茶的醫藥與保健文化等等。
在對茶文化研究時,多數學者更注重其狹義方面,而把茶樹栽培、茶葉製作、茶具生產、茶葉包裝、茶葉行銷、茶品牌打造等方面歸入茶學(自然科學類)和茶業學(茶業經營學或茶業商品學)之中(余悅)。王玲在《中國茶文化》一書中認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與茶相關的自然現象,更不能簡單地把其作為茶史或茶考古來研究,而是要研究茶在社會生活中所帶來的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這代表了茶文化研究的典型範式。
對社會現象的研究是社會學自產生以來便被廣泛認可的研究領域,也是主流社會學家們所致力開墾的領域。在社會學中,二者作為一種具有外在性、強迫性與集體性的社會事實而存在,凌駕於個體之上。所以,茶文化研究與社會學研究也就在研究對象方面達成了統一。
另外,茶社會學在發展初期所關注的是一種交叉學科的概貌,也必須首先從最直接的、巨觀的視角入手。達到淺顯入門、拋塊引玉的作用。具體而言,茶社會學概論所關注的研究對象是與茶相關的文化現象(以狹義茶文化為主)與社會現象,主要通過角色研究、影響研究、關係研究、功能研究、群體研究、互動研究、組織研究、分層研究、社區研究、文化研究等多個方面體現出來。

茶社會學研究方法

基於茶社會學概論的研究對象,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論與具體研究方法:整體主義方法論。以涂爾幹為代表的研究方法論被稱作整體方法論,其基本原則為:⑴把社會現象看作社會事實;⑵以社會事實解釋社會事實,而不能以個體現象來解釋社會現象;⑶嚴格區分因果關係與功能關係。
在社會學中,還存在著其它方法論,如以韋伯為代表的個人主義方法論,芝加哥學派的符號互動論,吉登斯創立的構造化方法論等等。是不是仍可以用這些不同的社會學研究範式來研究茶文化呢?我們認為這同樣是可行的。因為茶文化幾乎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對不同的文化現象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視角與理念。比如,韋伯所倡導的個人主義方法論,強調重視對個體主觀能動性研究,以理解和解釋的方法來闡述社會現象,這完全可以用來研究茶農、茶商在社會快速轉型時期的各種際遇與選擇,進而達到對中國茶產業不同層次的微觀、中觀和巨觀的理解。不同的方法論與具體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的獨到之處,關鍵看對社會現象進行解讀的能力。所以,我們也不排斥以其它社會學研究方法論來進行茶文化研究。
為了便於把握茶文化與社會諸多現象、社會發展間的關係,同時,對於茶社會學的概論研究,所以,我們以整體方法論作為研究的基石,但其間會穿插使用其它一些必要的研究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