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茶小捲葉蛾

茶樹茶小捲葉蛾

茶樹茶小捲葉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別名小黃捲葉蛾、棉卷蛾、棉褐帶捲葉蛾,是卷蛾科褐帶捲葉蛾屬的一個物種。分布除西藏未見報導外,廣面全國各地。黃河、長江流域,常年密度較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茶樹茶小捲葉蛾
  • 拉丁學名: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卷蛾科
  • :褐帶捲葉蛾屬
  • :茶樹茶小捲葉蛾
寄主,為害特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寄主

茶、油茶、柑桔、梨、李、蘋果、桃、桑、棉等多種植物。

為害特點

幼蟲卷結嫩葉,潛伏其中取食,造成鮮葉減少,芽梢生長受抑,受害嫩梢製成茶葉後碎片多,品質下降。嚴重的茶蓬一片紅褐色焦枯狀。

形態特徵

參見棉花害蟲一棉褐帶卷蛾。

生活習性

安徽、江蘇、浙江年生4—5代,江西5代,湖南5—6代,廣東6—7代,以3—5齡幼蟲越冬,部分地區以蛹越冬。安徽南部茶區,越冬幼蟲於翌年3月中、下旬氣溫7一10℃時開始為害,4月上、中旬化蛹。1—5代幼蟲為害期:1代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2代為6月中、下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旬;4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5代10月上旬後至翌年4月前。除一代發生較整齊外,以後各代有不同程度世代重疊。二代發生為害最為嚴重。成蟲白天棲息在茶叢中,夜間出來活動,傍晚或清晨交尾,清晨把卵產在老葉背面,一、二代多產在中下部葉片上,三代多產在中上部,每雌產卵2—4塊,每塊60一80粒。初孵幼蟲爬至茶樹芽頂、枝梢上為害,大部分匿居在芽尖縫處,有的在嫩葉端吐絲卷葉,咀食葉肉。芽下第一葉上蟲口數量大,3齡後幼蟲常把附近數葉卷結成苞,蟲體藏在苞中取食,形成透明枯斑,後食量增加,常轉移芽梢繼續結新苞為害,每個幼蟲可為害1—2個芽梢或3—7片葉子。蟲體長大後從上部向下部老葉轉移,幼蟲老熟後在苞里化蛹。幼蟲活潑,3齡後受驚迅速倒退或離苞吐絲下垂轉移或落地。旬均溫18—26℃,相對濕度高於80%利其發生。天敵有赤眼蜂、卷蛾小繭蜂、茶毛蟲絨繭蜂、棉褐帶卷蛾黃蜂等。

防治方法

(1)加強茶園管理,科學修剪,及時中耕除草,使茶園通風透光,可減少茶小捲葉蛾的發生。(2)春季採茶時,注意捏死初孵幼蟲和苞內大幼蟲。(3)成蟲發生期設定誘蟲燈或糖醋液誘殺成蟲。(4)在l、2齡幼蟲盛發期,每叢有蟲3.6頭時,及時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25%亞胺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75%乙醯甲胺磷乳油、90%巴丹可濕性粉劑等900一1000倍液。此外還可選用50%辛硫磷乳泊14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魚藤精300—400倍液。(5)用每g含孢子100億的白僵菌粉0.5—1kg,在雨濕條件下防治l一2齡幼蟲有效。(6)在卵期每667m2 釋放赤眼蜂8—12萬頭,寄生率可達70%一80%。此外還可用性外激素誘殺,也可噴灑茶小卷葉娥顆粒體病毒進行生物防治。作法:顆粒體病毒(Aocv)田間用量每km2 20mg,相當於25頭病蟲屍體的含量,對水125kg,於第1代或第2代幼蟲孵化盛期噴灑,當代幼蟲發病率95%,能持續8—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