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芽枯病:Phyl10stictagermmiphliaeChenetHu稱一種葉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樹芽枯病
- 病原拉丁學名:Phyl10stictagermmiphliaeChenetHu
- 病原類型:半知菌亞門真菌
- 主要為害部位:春茶的幼芽、嫩葉和新梢
症狀,病原,防治方法,
症狀
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等省茶區均有發生。主要為害春茶的幼芽、嫩葉和新梢。葉尖、葉緣染病病部初為黃褐色,後擴展成不規則形無明顯邊緣的病斑,病葉扭曲或向上下捲曲枯焦,易破裂,後期病斑上產生黑褐色小粒點。幼芽、鱗片、魚葉染病多先變褐,造成病芽萎縮不再伸展,後期變為黑褐色枯焦狀,病部可見黑褐色小粒點。
病原
【病原】:茶樹芽枯病病斑正面的黑色小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於表皮下,孢子成熟時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有孔口,大小90—245μm,器壁薄,膜質。器內生很多無色單胞圓形至橢圓形分生孢子,大小2—6×2—4(μm),孢子裡具油球1—2個。該菌器孢子小,但分生孢子器及孔口較大,僅侵染嫩芽、嫩葉,不為害莖,別於為害茶樹的其他葉點霉或莖點霉。該菌生長適溫20一27℃,高於29℃時菌絲不能生長。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及越冬的芽葉中越冬。翌春3—4月份氣溫升到10℃,相對濕度80%左右,開始形成分生孢子,在水濕條件下釋放出來,借雨水和氣流傳播蔓延,侵染幼嫩芽葉,經2—3天潛育,產生病斑。該病屬低溫型病害,主要發生在春茶期。每年3月下旬一4月上旬,春茶發芽期開始發病,4月中旬一5月上旬進入春茶盛采期時,氣溫20一25℃進入發病盛期,6月中旬後最高氣溫超過29℃時,病情擴展停滯。此外春茶期茶葉中的胺基酸含量高,對病原菌生長發育有利,利十該病發生和擴展。進入夏茶期以後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增高,則能抑制分生孢子萌發,病害停止擴展。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福州水仙、塢坑、大毫茶、祁門儲葉等萌芽遲的品種較抗病。碧雲種、福丁種、黃葉早、龍井43號等萌芽早的品種發病重。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及越冬的芽葉中越冬。翌春3—4月份氣溫升到10℃,相對濕度80%左右,開始形成分生孢子,在水濕條件下釋放出來,借雨水和氣流傳播蔓延,侵染幼嫩芽葉,經2—3天潛育,產生病斑。該病屬低溫型病害,主要發生在春茶期。每年3月下旬一4月上旬,春茶發芽期開始發病,4月中旬一5月上旬進入春茶盛采期時,氣溫20一25℃進入發病盛期,6月中旬後最高氣溫超過29℃時,病情擴展停滯。此外春茶期茶葉中的胺基酸含量高,對病原菌生長發育有利,利十該病發生和擴展。進入夏茶期以後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增高,則能抑制分生孢子萌發,病害停止擴展。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福州水仙、塢坑、大毫茶、祁門儲葉等萌芽遲的品種較抗病。碧雲種、福丁種、黃葉早、龍井43號等萌芽早的品種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如鳩坑、福建水仙、政和、龍井長葉、莢紅1號、台茶7號、台茶9號、台茶13號等。
(2)加強茶園管理。
科學肥水管理,剷除茶園雜草,增強樹勢,減少發病;春茶期提倡早采、勤采,茶樹上儘可能少留嫩芽,以減少侵染機率,減少發病。
(2)加強茶園管理。
科學肥水管理,剷除茶園雜草,增強樹勢,減少發病;春茶期提倡早采、勤采,茶樹上儘可能少留嫩芽,以減少侵染機率,減少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