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樟(Cinnamomum chago B. S. Sun & H. L. Zhao):是樟科樟屬喬木植物。葉近對生或互生,革質,葉形多變,常為狹橢圓狀披針形,有時卵形,先端驟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花黃綠色;花被片一般6枚,兩輪排列,肉質肥厚,內面具白色柔毛;雄蕊12枚,4輪,1-3輪為能育雄蕊,位於最內輪的是不育雄蕊;子房卵圓形,柱頭盤狀。果近球形,成熟時長約3厘米。
生境為海拔2200-2400米的闊葉林中,原產地中國雲南省大理州漾濞縣和雲龍縣。果實是已發現的樟屬植物中果實最大的,可食用,營養價值較高,當地百姓稱之為“茶果”。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2021年8月7日版 二級。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主要價值,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植物學史
茶果樟是中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孫必興教授1992年根據云南大理州漾濞縣臘果村的標本而發表的新種。
形態特徵
茶果樟是喬木。葉近對生或互生,葉片革質,葉形多樣化,一般為狹橢圓狀披針形,有時卵形,先端驟尖或漸尖,基部為楔形或鈍性,葉脈羽狀,中脈粗壯明顯;每年的4-5月開花,花期約半個月,花為黃綠色;花被片一般為6枚,兩輪排列,肉質肥厚,內面具白色微柔毛;雄蕊多數為12枚,4輪均被毛,1-3輪為能育雄蕊,第一及第二輪基部無腺體,第三輪雄蕊基部有一對具短柄的腺體,花葯4室,外向著藥,位於最內輪的是3枚退化的不育雄蕊,幾乎不具柄;子房卵圓形,柱頭盤狀;果近球形,較大,一般9-10月成熟,成熟時長約3厘米。果期9-10月。
雲南大理州兩個縣分布的茶果樟,在生長環境和樹形上均有很大差異。雲龍縣的茶果樟樹幹高大挺直,主幹明顯,分支少,樹冠不發達;而漾濞縣的茶果樟樹幹主幹發達程度遜於前者,分支較多,樹冠發達開闊,樹形優美。
產地生境
茶果樟僅在中國雲南省大理州漾濞縣新村、臘果村以及大理雲龍縣功果橋鎮功果村和當噶村狹域局限分布。雲龍縣的茶果樟分布在海拔大約為2200-2400米的闊葉林中,而漾濞縣的茶果樟主要分布在村落的房前屋後。
茶果樟分布圖
主要價值
茶果樟是已發現的樟屬植物中果實最大的一種,果仁富含油脂,可作為堅果食用,當地老百姓常常將茶果樟成熟的果實採摘下來後,去除外皮,晾乾食用,也可以烘乾或炒乾食用,後者口感更佳,故老百姓稱其為“茶果”。茶果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還有清熱明目之效,具有很好的開發利用前景,經過對其不斷進行研究,加以開發利用,茶果在未來可能被開發成為一種新型堅果。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2021年8月7日版 二級。
種群現狀
茶果樟的結實率比較低,在民間有“三年一小結,六年一大結”之說;而且根據2015年4-5月的調查結果,茶果樟僅分布於大理雲龍縣功果村和當噶村以及漾濞縣新村和臘果村,成年植株稀少,幼年個體更新較困難,屬於分布狹窄、數量稀少的珍稀物種,這就使得茶果樟種質資源極其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