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茶山人,
景頗族支系,主要居住在怒江州
瀘水縣的片馬地區。中國境內僅有200多人。他們敦厚、善良,能歌善舞,熱情好客。茶山人有自己的
語言,但沒文字,
從不使用景頗文。概述
過去,茶山人以農、牧、狩獵為主,善捕魚、狩獵。獵得獸類,要將頭、角懸於門楣之上或家中籬笆牆上,以顯示主人的狩獵才幹。每年農曆十月十五至二十日,為茶山人的新米節,每年秋收糧食到家後,需待到
新米節之後才能正式吃新糧,否則,新糧是不能隨便啟用的。過新米節,猶如過新年和建新房,熱鬧非凡。過節時,家家都將上好的大米煮好,殺豬宰羊祭祀天神、祖宗和鐵三腳,感謝他們的保佑和恩賜。若有歉收的人家,村民便主動拿出部分糧食給予援助。節期,擺酒設宴,互相酬請,共享豐收的喜悅,男女青年則聚會村中,歡歌跳舞,尋偶覓伴,歡快無比。
茶山人“新年節”“新米節”。新年節。即是春節,過法與內地的漢族相同。
米節。農曆的10月25日,茶山人家家戶戶殺雞宰羊,煮好新米飯,按傳統祭奠天神,鐵三角和天神和祖先,連續5-6天,親戚朋友之間相互請客,品嘗新米和喝新米酒,分享一年中的勞動果實,主客互相交換生產技術,長輩給晚輩講述本民族的婚姻、喪禮、尊老愛幼等傳統。若有糧食歉收的人戶,親戚朋友以戶為單位,各背200-30公斤新谷或其他糧食送給困難戶,以示共慶節日。
茶山人自然崇拜
茶山人認為不僅人有靈魂,而且自然界中的萬物如日月、山川、鳥獸、巨石、怪樹等都有靈魂,給人以禍福。他們把神分為三類:天上的神,天神,居於眾神之上。凡遇婚喪大事,首先要祭祀天神;地神,一般祈求地神保佑糧食豐收,免除自然災害;山神,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山神,打獵或出門時均要祭拜。
茶山人也相信
鬼。他們認為給人以吉祥幸福的是神,而給人以不幸和災難的才是鬼。對神要虔誠尊重,對鬼要驅除。
茶山人“董薩”
茶山人每個村寨都有一個“董薩”(祭師),是專業的神職人員,專管祭神念鬼、醫病、卜卦等事務,也精通本民族的歷史,但是不脫離生產勞動。
婚俗
茶山人民族婚姻
茶山人的婚娶習俗,十分古樸莊重。一個小伙子看上了某家的姑娘,父母就要請一對老夫婦做媒,帶上聘禮到女方家說親,女方家如果同意了才會把聘禮收下。定婚之後,媒人要再次到女方家去,以布料、酒、肉、雞蛋及一面銅鑼為聘禮,商定婚期。婚期訂下,雙方便開始籌辦婚禮。
結婚當天,男方要拉上一頭牛,用八個背簍背上雞、蛋、肉、米等彩禮,一路敲著銅鑼到女方家迎親。女方家要殺豬宰牛,設宴款待三親六戚。婚宴開始了,在長1.67米、寬0.67米的木板上擺好豐盛的
酒席,席上擺一把長刀,新郎新娘及男女方主要成員按賓認位置,相對而坐,
主婚人給每人送上一個畫有紅十字元號的熟雞蛋,然後手端酒碗,向新郎新娘父母祝賀,感謝他們養育之艱辛;然後告訴新郎新娘,今日成家立業,夫妻定要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珍惜幸福的生活,並願天神和祖先保佑他們生兒育女,
白頭偕老;隨即把長刀賜給新郎,並把水酒潑到火塘鐵三腳架上,使之熊熊燃燒,表示男女雙方從此正式結為夫妻。
晚上,青年男女與新郎新娘歡歌狂舞,通宵達旦,以示慶賀。新郎要在女方家住兩天,才能領著新娘跟著迎親隊伍一起回去。這時,女家同樣要回贈一頭牛、一面鑼、一個新背簍,裝上
陪嫁的被褥和衣物上路,一直送到男方家中。當天,男方家也要殺獵宰牛設宴款待親朋,同時要殺公雞、母雞各一隻祭祀天神、祖先和鐵三腳。宴前,男方父母要先向新娘介紹本家
親戚,宴後再由婆婆領著把家裡的各樣擺設和臥房、倉房、畜廄……指點給新娘,意為從今以後,這個家就是你的家,這些東西部要由你去料理了。當晚,親朋好友在男方家唱歌跳舞一夜,以示祝賀。三個月之後,小倆口又備上米、酒、
火腿、雞蛋等禮物“回門”到女方家去,以表對女方父母的感謝。
習俗
茶山人民族歌舞
茶山人的歌有:(1)勞動歌;(2)婚禮歌;(3)進房調。
民間舞蹈有:《春節舞》、《婚禮舞》、《進房舞》、《繞棺舞》、《繞房舞》等,它可分為娛樂性和祭祀性兩大類,進房舞是茶山人在蓋新房、進新房時跳的一種娛樂性集體舞。婚禮舞舞步與進房舞相同,唱詞多以美妙的比喻、誇張的手法,從日月星辰、萬物生長一直聯繫到人類的感情、愛情、婚嫁及繁衍等各個方面。茶山人敬老習俗
尊敬老人,是茶山人的良好風尚。不論逢年過節、建蓋新房,還是婚喪大事,茶山人都要把村中的長輩請到家中,熱情款待。
在宴請時,第一桌酒席先讓長輩坐,第一杯茶、第一杯酒和第一盤菜餚都要請長輩先嘗,凡殺雞煮肉,肉中如雞肝、雞血之類好吃且富有營養的部分,首先也要給長輩品嘗。當長輩吃飽了,喝足了,放下碗筷離席時,晚輩就立即上前攙扶他們到火塘邊烤火或扶他們上床休息。若是晚上回家,小輩要打著火把或用其它照明用具,安全送他們回到家中。
如果在路上遇到長輩,一定要主動地站在路的下方讓道;如果遇到老人背著東西,行動不便,就主動地幫老人背東西並送他們一程。平時,晚輩是不能跟長輩在一起喝酒的。長輩沏泡的茶,晚輩也不能喝,晚輩在長輩面前,不論相識不相識,晚輩是絕不說三道四和說笑話的。見長輩到家裡來,他們就會趕快去迎接,為他們攆狗,攙他們進屋,然後敬煙、敬茶……
特色
在茶山人出售茶的地方,人們為了記住它,冠以它實名,稱為“茶山人街”{即現在在茶圩潔淨路的後段}。
因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先民,絕大部分是南宋時期或以後的中原移民,因而保留了很多中原的文化和習俗,他們帶來了慶祝元宵節的習俗。此外,有些生了男孩的人家,把元宵節結合起來加以慶祝,使場面更加熱鬧。而遷居茶山的先民,或許有些是泥塑藝人,在他們生了男孩後,別出心裁地塑些泥茶山人來擺放,饋贈親朋好友,以增添喜慶氣氛。鄉鄰覺得好玩,意頭也非常之好,於是互相仿效,漸成風氣。由於此風由近而遠,一直傳播到整個珠江三角洲,或以外更遠的地方。又由於茶山比鄰港澳,海內外親友經常帶一些出去,作為手信贈與親友,致使茶園茶山人更名揚海內外。
由於在售茶儀式,從每年農曆三月中旬開始,就會有很多人來茶山採購茶園茶山人,採購的高峰期。在此期間,紅男綠女,衣香鬢影,絡繹不絕,挨肩靠背,拿著扁擔,提著籮筐,整條街都是買賣泥茶山人的,到處是人山人海,更顯得街狹巷小,好不熱鬧。
商戶們便在店門的左右兩邊,搭起彩棚,棚高與屋檐齊,棚中搭上四、五層的架,層層擺上各種各樣的泥茶山人。有精緻用盒裝的“盆景”,盆景內擺著 “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夜戰馬超”、“牛郎織女”……等神話故事及戲劇中,真是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爭奇鬥豔,各出奇謀,招攬生意,任人選購。有的還在門前塑以真人一樣的塑像,穿上真衣,以招徠客人。
茶山人,
景頗族支系,主要居住在怒江州
瀘水縣的片馬地區。中國境內僅有200多人。他們敦厚、善良,能歌善舞,熱情好客。茶山人有自己的
語言,但沒文字,
從不使用景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