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圖贊》是審安老人創作的國學經典類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具圖贊
- 作者:審安老人
- 出版時間:1269年
- 類別:國學經典
- 著作權方:公共著作權
《茶具圖贊》是審安老人創作的國學經典類書籍。
《古刻新韻:茶具圖贊》是2013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審安老人。內容簡介 《古刻新韻:茶具圖贊(外3種)》編輯推薦:一本書領略茶香的閒雅,文房的典雅和曲水流觴般的風雅。包括四種:《茶具圖贊》、《文房職方圖贊》、《...
早期青瓷茶具 二、煮飲時代的唐代茶具 唐人茶事與《茶經·四之器》唐代陶瓷茶具 唐代金銀茶具 唐代琉璃茶具 唐詩中描述的茶具 唐畫中的茶具 三、點茶時代的宋代茶具 宋人茶事與茶器 宋瓷茶具競風流 審安老人與《茶具圖贊》宋代典型茶具...
茶與茶具的淵源 從混用到專用茶具 早期的青瓷茶具 第二章 唐代完備的組合茶具 《茶經》與系列茶具 宮廷特色茶具 名窯茶具 唐人詩畫中的茶具 第三章 從窮極精巧走向樸實的宋元茶具 宋元茶事與茶具 宋代典型茶具與《茶具圖贊》宋元名窯...
審安老人姓名無考,著有《茶具圖贊》。茶具共有十二種,審安老人運用圖解,以擬人法賦予姓名、字、雅號,倍感生動有趣。並用官名稱呼之,分別詳述其清新高雅之職責,以表經世安國之用意。韋鴻臚-即茶焙籠 贊曰:祝融司夏,萬物焦爍...
十二先生出自南宋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審安老人真實姓名不詳,他於宋鹹淳五年(公元1269年)集宋代點茶用具之大成,以傳統的白描畫法畫了十二件茶具圖形,稱之為“十二先生”。並按宋時官制冠以職稱,賜以名、字、號,足見當時...
《熊貓茶神》是一部由王若我所著書籍,新星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公元1269年,南宋茶道大師審安老人著《茶具圖贊》一書,打造出十二種精緻茶器,江湖傳言“茶具圖贊、天下久安”,這十二種茶器中每一種都蘊含了無窮的力量,乃有...
宋元之際的審安老人作《茶具圖贊》,對點茶道主要的十二件茶器列出名、字、號,並附圖及贊。歸納起來點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爐、湯瓶、砧椎、茶鈐、茶碾、茶磨、茶羅、茶匙、茶筅、茶盞等。選水 宋人選水承繼唐人觀點,以山不...
第一章 古代茶具的發展 早期茶具 新石器時代茶具 商周時期茶具 漢代茶具 唐代茶具 唐代茶具的發展 唐代茶具的特點 陸羽與《茶經》宋代茶具 宋代茶具的發展 宋代茶具的特點 蔡襄與《茶錄》趙佶與《大觀茶論》審安老人與《茶具圖贊》明代...
本書原名《考古圖》,今抽出其中考古部分,以大部歸之為石譜,命《雲林石譜(外七種)》,含《宣和石譜》《漁陽公石譜》《燕几圖》《桂海器志》《琴箋圖式》《雲林石譜》《太湖石志》《茶具圖贊》等八種宋元譜錄著作。《雲林...
《茶經》自唐代陸羽著成,就作為中國茶文化的導向性的經典而享譽海內外,被視為茶文化的最高經典。這部茶經全集,前有皮日休和陳師道所撰序言,分茶經、茶具圖贊、茶經傳、茶經外集、水辨、茶譜、茶譜外集等精彩內容,頁頁精粹,字字...
——南宋審安老人《茶具圖贊》的深層文化語義闡釋 劉志偉/508 王士禛與嚴羽詩學 孫紀文/524 何喬遠詩文批評思想析論 樊國相/535 白馬藏人:“多元一體、和而不同”之典型 莫超/549 明清西北“西人”流寓與“西調”流變的關係...
甲本分為元、亨、利、貞四部分,元部包括《茶經》、《茶錄》、《東溪試茶錄》、《北苑貢茶錄》、《北苑別錄》、《品茶要錄》6種;亨部為《茶譜》、《茶具圖贊》、《茶寮記》、《荈茗錄》、《煎茶水記》、《水品》、《湯...
二、《茶經·二之具》中的茶具/121 三、《茶經·四之器》中的茶器/122 四、唐代宮廷茶具/124 五、唐代陶瓷茶具/126 第四章 點茶方式與宋代茶具/134 一、宋人茶事/134 二、審安老人與《茶具圖贊》/135 三、湯瓶與黑釉盞/138...
甲本分為元、亨、利、貞四部分,元部包括《茶經》、《茶錄》、《東溪試茶錄》、《北苑貢茶錄》、《北苑別錄》、《品茶要錄》6種;亨部為《茶譜》、《茶具圖贊》、《茶寮記》、《荈茗錄》、《煎茶水記》、《水品》、《湯...
日曆分為六大部分,精選中國各產茶地區52種名茶、52種古代茶具、明代馮可賓《岕茶箋》飲茶十三宜七忌以及茶藝三十二式、茶療飲方52種、著名茶詩詞52首、古代茶畫104幅。從此六個方面來帶領讀者初入茶文化的門檻,一日一篇,隨手而動,...
收錄唐、宋、元、明人的文房、博戲、音樂、導引等類著作,如《古玉圖》、《文房圖贊》、《燕几圖》、《瓶花譜》、《食譜》、《十友圖贊》、《游具籖》、《琴箴圖式》、《打罵圖》、《葉子譜》、《蹴鞠圖譜》、《茶具圖贊》、...
040.為什麼說《茶具圖贊》是我國第一部茶具專著?/23 041.為什麼說《茶譜》是我國明代茶書較有特色的一部?/23 042.為什麼說《煮泉小品》是品茶用水專著?/23 043.《茶寮記》是一部怎樣的品茶專著?/24 044.為什麼說《茶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