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麻黃湯(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茯苓麻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五十。主治大腸實熱,令人氣憑滿。

基本介紹

  • 名稱:茯苓麻黃湯
  •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
  • 主治:大腸實熱,令人氣憑滿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文獻摘要,

組成

白茯苓(去黑皮)、麻黃(去根節)各一兩半,黃芪(銼)、大青(銼)、桂(去粗皮)各三分,細辛(去苗葉)、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一分,石膏二兩(碎),丹參半兩,五味子、甘草(炙,銼)、貝母、陳橘皮(去白,焙乾)、芎?各一兩,枳實(麩炒)三枚。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帛裹三錢匕,井花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一日二次。

主治

大腸實熱,令人氣憑滿。

文獻摘要

《聖濟總錄校注》:“治大腸實熱,令人氣惡滿,茯苓麻黃湯方:白茯苓(去黑皮)、麻黃(去根節)各一兩半,黃芪(銼)、大青(銼)、桂(去粗皮)各三分,細辛(去苗葉)、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一分,石膏二兩(碎),丹參半兩,五味子、甘草(炙,銼)、貝母、陳橘皮(去白,焙乾)、芎?各一兩,枳實(麩炒)三枚。上一十五味,粗搗篩,帛裹三錢匕,井花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