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關於其晚年的生活和思考狀況,這本《茅盾談話錄》保留了最為翔實的記錄。作者為茅盾夫人的妻弟,晚年曾照顧其生活,有心地記錄下與茅盾談話的點滴,保留了很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這次的增訂本,補入由作者之女孔海珠、孔海珠提供的若干篇日記和附近。
基本介紹
- 書名:茅盾晚年談話錄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頁數:303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書店出版社
- 作者:金韻琴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580906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茅盾晚年談話錄》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女,浙江寧波人。上海法學院新聞專修科畢業,系現代文學著名作家孔另境之妻,育有7個子女。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國小教師、上海文藝出版社校對。一生熱愛文學,輔佐丈夫事業,晚年嘗試寫作,本書為其處女作,並是唯一存世著作。
圖書目錄
初版序
第一部分日記
到茅盾家作客
親切的會見
“當部長鍛鍊出來的”
新居
眼病
“為了人民”
求學
寫條幅
去會診室
關於魯迅研究
母親的懷念
答魯迅博物館問
談瞿秋白夫婦
“失敗的嘗試”
生日
珍貴的紀念品
談古典文學賞析
談駱賓基
關於魯迅的喪儀
談臧克家
談古典文學名著
為周鋼鳴寫字
談齊白石
談章士釗
談郭沫若
化名和筆名
關於《子夜》
夢見母親
在外祖父家
寫作的秘密
胡愈之夫婦來訪
冒名詐欺的故事
四位現代作家的詩詞賞析
談對聯
無疾而終
關於范長江骨灰進八寶山的報導
買書
海南島之行
故鄉的回憶
薛素素的脂硯
談康生和鄧拓
談《子夜》日譯本及其他
日常生活
關於《李自成》
談魯迅和馮雪峰
“姑嫂餅”
參觀歷史博物館
馮乃超夫婦來訪
“擺樣子”
出國照片
謙和(吃西瓜)
觀看大型團體操
談柯慶施
觀察治療
為王統照紀念冊題字
第三屆全國運動會
談徐特立
談巴爾扎克
談傅連曈
魯迅的棺材
解嘲
談於立群
穿上了新毛線衫褲
“賴台精”
談洪深
遊園
國宴
醫院來去
怪信
談文藝和生活
談《一千零一夜》和鴛鴦蝴蝶派
談地震
談諾貝爾文學獎
辭別
……
第二部分回憶
初版後記
附錄:我的母親和《茅盾談話錄》
《茅盾晚年談話錄》後記
第一部分日記
到茅盾家作客
親切的會見
“當部長鍛鍊出來的”
新居
眼病
“為了人民”
求學
寫條幅
去會診室
關於魯迅研究
母親的懷念
答魯迅博物館問
談瞿秋白夫婦
“失敗的嘗試”
生日
珍貴的紀念品
談古典文學賞析
談駱賓基
關於魯迅的喪儀
談臧克家
談古典文學名著
為周鋼鳴寫字
談齊白石
談章士釗
談郭沫若
化名和筆名
關於《子夜》
夢見母親
在外祖父家
寫作的秘密
胡愈之夫婦來訪
冒名詐欺的故事
四位現代作家的詩詞賞析
談對聯
無疾而終
關於范長江骨灰進八寶山的報導
買書
海南島之行
故鄉的回憶
薛素素的脂硯
談康生和鄧拓
談《子夜》日譯本及其他
日常生活
關於《李自成》
談魯迅和馮雪峰
“姑嫂餅”
參觀歷史博物館
馮乃超夫婦來訪
“擺樣子”
出國照片
謙和(吃西瓜)
觀看大型團體操
談柯慶施
觀察治療
為王統照紀念冊題字
第三屆全國運動會
談徐特立
談巴爾扎克
談傅連曈
魯迅的棺材
解嘲
談於立群
穿上了新毛線衫褲
“賴台精”
談洪深
遊園
國宴
醫院來去
怪信
談文藝和生活
談《一千零一夜》和鴛鴦蝴蝶派
談地震
談諾貝爾文學獎
辭別
……
第二部分回憶
初版後記
附錄:我的母親和《茅盾談話錄》
《茅盾晚年談話錄》後記
序言
1935年11月,魯迅在《孔另境編<當代文人尺牘鈔)序》(《且介亭雜文二集》)里說:
不過現在的讀文人的非文學作品,大約目的已經有些和古之人不同,是比較的歐化了的:遠之,在鉤稽文壇的故實,近之,在探索作者的生平。而後者似乎要居多數。因為一個人的言行,總有一部分願意別人知道,或者不妨給別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卻不然。然而一個人的脾氣,又偏愛知道別人不肯給人知道的一部分,於是尺牘就有了出路。這並非等於窺探門縫,意在發人的陰私,實在是因為要知道這人的全般,就是從不經意處,看出這人——社會的一分子的真實。
……所以從作家的日記或尺牘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見,也就是他自己的簡潔的注釋……
另境先生之編這部書,我想是為了顯示文人的全貌的。
五十年前,孔另境同志編選了一部《當代文人尺牘鈔》(1936年生活書店出版時,改名《現代作家書簡》);五十年後的現在,他的遺孀金韻琴同志又撰寫了一本《茅盾談話錄》,這是偶合;但都是為著“鉤稽文壇的故實”和“探索作者的生平”,以達到“知道這人的全般,就是從不經意處,看出這人——社會的一分子的真實”,使讀者“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見,也就是他自己的簡潔的注釋”,“顯示文人的全貌”。魯迅是就作家的日記和尺牘(書信)對讀者和研究者的作用講的。《茅盾談話錄》不只有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二十九封書信,而且有比一般書信和日記更詳細的,向至親談的,因而也是比較少顧慮的六十四篇“談話日記”,以及根據茅盾的多次談話綜合寫成的七篇“回憶”。單是“談話日記”,則記茅盾日常生活的有三十篇,談文學藝術生活和問題的有十八篇,談文藝界著名人物的有十六篇,都是在茅盾公開發表的著作中沒有的。“回憶”和“書信”也是如此,都是研究茅盾在某一特定時期的少見的資料。因為唯有在跟自己至親的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才能流露出平時不易流露的思想感情。
本書撰寫的經過,金韻琴同志在《後記》里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她在給我看書稿本的來信中,有幾小段話,也錄出供讀者參考。這也可以看出她撰寫本書的思想、態度和精神。
一、1981年冬,我曾將整理出來的《茅盾和他的女兒》、《茅盾與司徒宗》等單篇“回憶”寄給沈霜(即韋韜,茅盾的哲嗣),請提意見,但他沒有覆信,不置可否;以後我也不再打擾他了。
二、這些雁姐夫的生活記錄,是我在每次談話後回到自己的臥室里憑記憶追記的;當時記得比較簡約,也記了部分細節,那些具體的細節描寫,則是在我後來整理時回憶補記的。當然,憑記憶追記,不等於錄音;將近十年以後的回憶補記(1975一1984),更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出入。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一)主要事實情節以及重要的細節不會有錯,我絕不造謠虛構。(二)對一位偉大作家言行舉止的記敘,我是抱著極端嚴肅鄭重的態度來處理的。比如雁姐夫談話中涉及一些當代作家的事,我都發信驗證,曾得到胡繩、臧克家、駱賓基同志等的覆信;一些主要事實有條件可以核實的,都曾發信給有關機構或所屬省市文聯等單位落實。為了進一步求得廣大讀者的幫助,我把整理的部分談話筆錄在一些報刊上陸續發表。不少熱心的讀者撰文發表或寫信給我,有的鼓勵,有的則真誠地說明事實真相,指出我記憶的失誤,使我在出書時有訂正的機會。所有這些做法,都是出於我對雁姐夫言行的認真負責的態度。
三、作為一位偉大作家的親屬,總是希望研究他的有關資料能夠日益豐富,而不能因噎廢食,規定所有研究資料必須百分之百的正確,或者必須由作家本人過目以後才能發表;要是這樣,那么,我國古代的《論語》不會流傳至今了,《歌德談話錄》也不可能出版了,有關記敘魯迅活著時的一些言行的回憶錄,也不可能發表了。但是。歌德的親屬或魯迅的親屬卻並未因為看見這些談話錄或回憶錄,而站出來說“凡引用《談話錄》作為研究依據而產生的錯誤,概與茅公無關”這種類似的話。因為道理非常淺顯:凡是“失實、虛假、拼湊”的東西,在廣大讀者的面前,總是經不住時間的檢驗,因而也無損於偉大作家的形象於萬一。
我覺得金韻琴以上這些思想、精神和態度都是很好的,從全書寫作的內容看,她也是這樣做的。總之,除茅盾已發表的著作外,這是了解茅盾、研究茅盾的某些方面的可供參考的資料。又兼作者文字流利生動,用娓娓動聽,筆鋒常帶情感的語言表述,使敘述人的神形俱現,因而也是一本帶文藝性的書,不是茅盾研究者也可以看看的書。
1984年7月於北京
不過現在的讀文人的非文學作品,大約目的已經有些和古之人不同,是比較的歐化了的:遠之,在鉤稽文壇的故實,近之,在探索作者的生平。而後者似乎要居多數。因為一個人的言行,總有一部分願意別人知道,或者不妨給別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卻不然。然而一個人的脾氣,又偏愛知道別人不肯給人知道的一部分,於是尺牘就有了出路。這並非等於窺探門縫,意在發人的陰私,實在是因為要知道這人的全般,就是從不經意處,看出這人——社會的一分子的真實。
……所以從作家的日記或尺牘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見,也就是他自己的簡潔的注釋……
另境先生之編這部書,我想是為了顯示文人的全貌的。
五十年前,孔另境同志編選了一部《當代文人尺牘鈔》(1936年生活書店出版時,改名《現代作家書簡》);五十年後的現在,他的遺孀金韻琴同志又撰寫了一本《茅盾談話錄》,這是偶合;但都是為著“鉤稽文壇的故實”和“探索作者的生平”,以達到“知道這人的全般,就是從不經意處,看出這人——社會的一分子的真實”,使讀者“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見,也就是他自己的簡潔的注釋”,“顯示文人的全貌”。魯迅是就作家的日記和尺牘(書信)對讀者和研究者的作用講的。《茅盾談話錄》不只有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二十九封書信,而且有比一般書信和日記更詳細的,向至親談的,因而也是比較少顧慮的六十四篇“談話日記”,以及根據茅盾的多次談話綜合寫成的七篇“回憶”。單是“談話日記”,則記茅盾日常生活的有三十篇,談文學藝術生活和問題的有十八篇,談文藝界著名人物的有十六篇,都是在茅盾公開發表的著作中沒有的。“回憶”和“書信”也是如此,都是研究茅盾在某一特定時期的少見的資料。因為唯有在跟自己至親的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才能流露出平時不易流露的思想感情。
本書撰寫的經過,金韻琴同志在《後記》里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她在給我看書稿本的來信中,有幾小段話,也錄出供讀者參考。這也可以看出她撰寫本書的思想、態度和精神。
一、1981年冬,我曾將整理出來的《茅盾和他的女兒》、《茅盾與司徒宗》等單篇“回憶”寄給沈霜(即韋韜,茅盾的哲嗣),請提意見,但他沒有覆信,不置可否;以後我也不再打擾他了。
二、這些雁姐夫的生活記錄,是我在每次談話後回到自己的臥室里憑記憶追記的;當時記得比較簡約,也記了部分細節,那些具體的細節描寫,則是在我後來整理時回憶補記的。當然,憑記憶追記,不等於錄音;將近十年以後的回憶補記(1975一1984),更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出入。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一)主要事實情節以及重要的細節不會有錯,我絕不造謠虛構。(二)對一位偉大作家言行舉止的記敘,我是抱著極端嚴肅鄭重的態度來處理的。比如雁姐夫談話中涉及一些當代作家的事,我都發信驗證,曾得到胡繩、臧克家、駱賓基同志等的覆信;一些主要事實有條件可以核實的,都曾發信給有關機構或所屬省市文聯等單位落實。為了進一步求得廣大讀者的幫助,我把整理的部分談話筆錄在一些報刊上陸續發表。不少熱心的讀者撰文發表或寫信給我,有的鼓勵,有的則真誠地說明事實真相,指出我記憶的失誤,使我在出書時有訂正的機會。所有這些做法,都是出於我對雁姐夫言行的認真負責的態度。
三、作為一位偉大作家的親屬,總是希望研究他的有關資料能夠日益豐富,而不能因噎廢食,規定所有研究資料必須百分之百的正確,或者必須由作家本人過目以後才能發表;要是這樣,那么,我國古代的《論語》不會流傳至今了,《歌德談話錄》也不可能出版了,有關記敘魯迅活著時的一些言行的回憶錄,也不可能發表了。但是。歌德的親屬或魯迅的親屬卻並未因為看見這些談話錄或回憶錄,而站出來說“凡引用《談話錄》作為研究依據而產生的錯誤,概與茅公無關”這種類似的話。因為道理非常淺顯:凡是“失實、虛假、拼湊”的東西,在廣大讀者的面前,總是經不住時間的檢驗,因而也無損於偉大作家的形象於萬一。
我覺得金韻琴以上這些思想、精神和態度都是很好的,從全書寫作的內容看,她也是這樣做的。總之,除茅盾已發表的著作外,這是了解茅盾、研究茅盾的某些方面的可供參考的資料。又兼作者文字流利生動,用娓娓動聽,筆鋒常帶情感的語言表述,使敘述人的神形俱現,因而也是一本帶文藝性的書,不是茅盾研究者也可以看看的書。
1984年7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