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峰

范曉峰

中國音樂美學學會會員、中國音樂心理學學會會員、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會員、中國音樂批評學會會員、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曉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1.6
  • 職業: 教授
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授,學習工作經歷,論文,專著與教材,課題完成情況,工藝美術大師,學者,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

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授

姓 名: 范曉峰
性 別: 男
民 族: 漢
出生日期: 1961.6

學習工作經歷

1976年入青海省大通文工團工作。
1987年畢業於青海師範大學藝術系音樂專業,主修作曲理論,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1992-1993年入湖南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班學習。
2003-200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內高級訪問學者。
2008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音樂美學方向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浙江師範大學音樂系,寧波教育學院藝體分院。
主要研究領域: 音樂美學、民族音樂學、音樂教育學、二十世紀中國音樂。
主講課程及教學優勢: 音樂美學、二十世紀中國音樂、音樂教育學、藝術概論、歌曲作法、音樂人類學

論文

音樂美學方向:
2008年 音樂理解現象中的“音心對映”關係 《音樂與表演》
2007年 音樂審美價值判斷的“經度”和“緯度” 《音樂與表演》
2007年 少定性,多觀察、多思考——由民族樂隊“通俗化”、“時尚化”所引發的思考 《人民音樂》
2006年 移植、萌生、解讀——20世紀初至1978年中國音樂美學學科性質研究敘事 《音樂與表演》
2004年聲樂旋律構成分析 《中國音樂學》
2003年關於“音本體”和“樂本體”的幾點思考 《音樂與表演》
2003年論作曲家主體潛在音響結構的心理因素 《中國音樂》
2002年論音樂本質的客觀性與主觀化的表現內容 《交響》
2002年當代音樂審美實踐中的中西關係 《音樂與表演》
2001年當代音樂文化審美的社會心理背景 《中國音樂學》
1999年聲樂旋律的和聲構成與主體性表現特徵(合作) 《交響》1999年對音樂音響結構的美學分析與研究(合作) 《音樂學刊》
1996年音樂美學研究綜述 《中國音樂年鑑》
1997年區域性音樂文化的存在基礎——一種廣義的音樂文化學探索 《藝苑?音樂版》、《音樂、舞蹈研究》
1995年聲樂美學初探(合作)《中國音樂學》、《音樂、舞蹈研究》
1994年形象在音樂不同形態中的表現特徵(合作)《北方論叢》
1993年試析音樂音響運動的時間狀態(合作)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音樂、舞蹈研究》
1991年論花兒音樂的美學特徵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
1990年論音樂欣賞的特殊性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
1989年原始審美意識的復歸—淡化旋律之審美價值 《牧笛》
民族音樂學方向:
1997年關於民俗音樂研究學術定位問題的若干思考——兼及民族音樂學相關理論 《中國音樂學》、《音樂、舞蹈研究》
1998年青海燈影音樂概述 《中國音樂》
1997年撒拉族民歌研究 《音樂藝術》
1996年民俗音樂研究的取向方位和意義 《音樂探索》、《音樂、舞蹈研究》
音樂教育學方向:
2001年音樂教育與社會文化比較分析(合作) 《音樂與表演》1997年文化視角下的音樂教育觀探析 《人民音樂》
2002年1997年師範音樂教育研究綜述 《中國音樂年鑑》
2002年1998年師範音樂教育研究綜述 《中國音樂年鑑》
1994年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理論構想 《牧笛》
1999年我國音樂教育與社會文化環境之比較研究(合作)《牧笛》
其它:
2006年音樂學術期刊與音樂學家的成長——《中國音樂學》創刊20周年暨“音樂學研究在當代”學術研討會綜述 《黃鐘》
1996年我國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的理論探索(合作) 《藝苑·音樂版》
1994年反傳統的理論與實踐—論華格納和他的樂劇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
1990年“大融合”—並非當前歌曲創作之趨勢 《牧笛》
1989年西部的音詩民族的心聲—交響音詩《巴音河的回憶》 《人民音樂》
1998年《中國音樂年鑑》第八屆學術研討會綜述 《人民音樂》

專著與教材

2004年 聲樂美學導論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年 音樂美學基礎(合作)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 聲樂演唱教程(合作) 寧波出版社
2000年聆聽經典—中外音樂名作欣賞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1年循序漸進學唱歌(合作)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03年騰飛的教育——論文集(主編) 學苑出版社

課題完成情況

從1995年至2005年先後完成省級課題3項,校級課題2項。
2006年博士論文選題《音樂理解現象研究》獲“江蘇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工程計畫”項目立項。

工藝美術大師

姓 名: 范曉峰
性 別: 男
民 族: 漢
籍 貫: 南京
出生日期: 1973年6月
微縮藝術品大師,擅長古建築、古船類微縮藝術品創作,及相關創意設計。代表作品有《趙州橋模型》、《侗族鼓樓模型》、《龍門石窟模型》等。
范曉峰范曉峰
陳家祠模型陳家祠模型
尚清戲台尚清戲台
趙州橋模型趙州橋模型
范曉峰范曉峰

學者

范曉峰,高級工程師,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研究生院管理科學專業。曾任中國科學院團委書記、第六屆全國青聯委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等職。現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科技室主任。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的研究工作,90年代從事智慧財產權保護研究和國家科技立法工作;參與制訂,修訂了5部國家法律。曾承擔和完成了國家有關部委和中國科學院委託的多項軟科學研究課題,獲得兩項國家科技成果證書和中國科學院“管理人員突出貢獻津貼”。曾發表論文數十篇,撰寫的《中國的科技成果與產權保護》、《中國R&D投入趨勢研究》、《中國的科技人才流動社會化公共服務體系》、《知識經濟與科技法制建設》和《科技立法在我國立法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論文,先後被第四,五屆國際科技指標會議和國際科學政策研究理事會(ICSPS)年會及《中國改革經緯錄》、《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知識經濟文集》等論文集收錄;並主持編著了《科研單位民主管理論叢》和《科學技術普及法釋義》兩本書。曾擔任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智慧財產權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目前擔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技術金融促進會理事、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專家顧問、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等社會職務,並擔任了2003、2004、2005年度國家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評審專家的工作。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

范曉峰,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男,1992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現任省電大法學系主任,從事法律方面教學和管理工作,主要講授民法、環境法、中國法制史等課程。主要著作和文章有:《智慧財產權的法律保護》(副主編),《行政法學》(副主編),《論契約法中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辨權》、《論人格權中的財產利益》(河北法學2001.1 2002年.6)、《開放教育法學專業課程題的設定》(中國遠程教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