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昌育,男,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漢族,1982年7月出生於陝西三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昌育
- 外文名:FAN CHANG Y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三原
- 出生日期:1982年7月
- 畢業院校:西北大學
- 職稱:教授
簡介,學歷經歷,工作經歷,科研項目,發表論文,
簡介
范昌育,男,1982年7月生,陝西三原人,工學博士,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
學歷經歷
2001/9–2005/6, 西北大學, 資源勘查工程, 學士
2005/9–2008/6, 西北大學, 固體地球物理, 碩士
2009/9–2012/6, 西北大學, 礦產普查與勘探,博士
工作經歷
2008/07–2009/09,中石化勝利油田,助理工程師
2015/03–2015/06,挪威奧斯陸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訪問學者
2012/07至今,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41302098,川西北地區斷裂帶內部結構及其流體運移路徑的判識,2014/01-2016/12,在研,主持。
2.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十四五"重大科技項目,渤中地區古近系成藏動力及其對油氣運聚的控制作用研究,2022.9-2025.6,主持。
3.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環西-彭陽地區中生界石油運聚特徵與分布規律研究,2022.10-2023.9,主持。
4.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神木-米脂地區古生界含鋁岩系研究測試分析,2022.10-2023.6,主持。
5.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吐哈盆地二疊系包裹體均一溫度測試及古壓力分析,2022.1-2022.8,主持。
6.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準噶爾盆地南緣中下組合聲發射及構造應力壓力分析,2021.6-2021.12,主持。
7.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三邊北地區長6、長7油氣側向運移機理研究,2020-2021,主持。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972133,壓性斷裂主滑動面薄膜的形成機制及其側向封閉性研究—以川西北、庫車前陸盆地沖斷帶為例,2020.1-2023.12,主持。
9. 陝西省陸相頁岩氣成藏與開發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泥岩異常低壓對頁岩氣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以鄂爾多斯盆地典型陸相頁岩為例,2018-2019,主持。
10. 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課題“構造抬升對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層理縫形成及石油運聚的作用”,2021-2025,主持。
11.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宜川-黃龍地區緻密氣藏砂體展布規律研究,2019,主持。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672121,天山南、北兩側庫車和準南前陸盆地流體動力場與構造應力場、瞬時流場的耦合及對油氣成藏的影響,2017/01-2020/12,參加。
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172122,延安地區下古生界碳酸鹽岩天然氣的成藏過程和機理,2012/01-2015/12,參加。
14.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三級專題,2011ZX05003-001-003,中西部前陸盆地流體動力構成、演化及對油氣成藏的作用,2011/01-2015/12,參加。
15.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外協課題,QHKT/JL-003-004,鄂博梁構造帶油氣成藏動力學及運聚規律研究,2012/05-2013/08,參加。
16.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三級專題,2008ZX05003-002-003,中西部前陸盆地油氣成藏過程中的流體動力學研究,2009/01-2010/12,參加。
發表論文
1.Identific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ransfer overpressure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northwest China, AAPG Bulletin, 2016, 100(1): 23-39
2. 王剛,范昌育*,李子龍,吳雙,張隨隨. 強擠壓盆地最大埋深期泥岩壓實重建及其油氣地質意義-以庫車坳陷為例. 天然氣工業,2021,41(10):29-38.通訊作者 (EI)
3. Changyu Fan, Gang Wang, Zhenliang Wang, Xiaojie Han, Jie Chen, Kuaile Zhang, and Baoshou Zhang. Prediction of multiple origin overpressure in deep fold-thrust belt: A case study of Kuqa subbasin, Tarim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AAPG Bulletin, 2021, 105(8): 1511-1533.
4. 韓曉潔,范昌育*,高 潮,張麗霞,尹錦濤,王成達,王 寧. 零水勢面的確定與地層壓力體系的劃分——以鄂爾多斯盆地延安氣田為例. 天然氣工業,2021,41(7):33-40. 通訊作者 (EI)
5. Changyu Fan, Gang Wang.The significance of a piecemeal geometric model of mudstone compaction : Pinghu Slope , Xihu Depression, Eastern China,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21, 131, 105138 (DOI: 10.1016/j.marpetgeo.2021.105138).
6. Changyu Fan, Alvar Braathen, Zhenliang Wang, Xiaoqiang Zhang, Suiying Chen, Nana Feng, Aiguo Wang, and Lei Huang. Flow pathway and evolution of water and oil along reverse faults in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 AAPG Bulletin, 2019, 103(5): 1153-1177.
7. 柴達木盆地北緣鄂博梁構造帶超壓形成機制與高壓氣、水層成因,石油學報,2015,36(06):699-706+714
8.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irregular oil-water contacts in tight sandstones, Chang 8(1) Member, Longdong area, Ordos Basin, China,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2013,31(5):667-696
9.庫車坳陷克拉蘇沖斷帶傳遞型超壓的識別、計算及其主控因素,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8(3):32-38
11.對沉積盆地被剝蝕地層超補償沉積的新認識—以東濮凹陷為例. 沉積學報,2010,28(4):730-734
12.頁岩氣富集與高產的地質因素和過程. 石油實驗地質,2010,32(5):465-469
13. 東濮凹陷北部東營組不整合類型及油氣地質意義.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1(4):66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