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娟

株洲景炎學校校長,省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希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株洲
  • 職業:教師
  • 信仰:共產黨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一個同甘共苦的“娭毑”,一個志存高遠的理想家,一個求實創新的開拓者,答記者問,

個人履歷

范希娟,女,中共黨員,株洲景炎學校校長,省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該同志自1999年景炎學校創辦時擔任主管教學副校長、2006年起擔任校長以來,滿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摯愛,以一個教育理想家的情懷和實幹家的執著精神,孜孜不倦地探求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之路,致力於民辦教育體制改革,學校在生存中求發展,發展中求壯大。她親自招商引資,奔走呼號,終於使學校新校址得以落實,贏得學校新的發展空間。范希娟同志高瞻遠矚,注重創新和學習,適時提出“快樂學習、幸福成長”的教育理想,引進生本教育理念作為學校核心文化,貫徹到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中去,構建了團結、奉獻的景炎文化精神,科學、主動的景炎創新體制,高效、規範的景炎管理模式,多元、兼容的景炎課程體系,使景炎辦學模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主持《與名校剝離後民校可持續發展》的省十一五重點課題進入結題階段,獲得省里專家的高度評價。株洲景炎學校由1999年的4個班、163名學生,發展到現在近49個班、3000學生,實現了景炎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株洲民辦教育的奇蹟。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市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學生思品合格率100%,中考合格率、優秀率、人平分九屆蟬聯全市第一名,史美震等11位同學進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學習,伍多等32位同學赴新加坡公費留學,藝體創新、學科競賽等方面均居全市絕對領先地位,學校連續九年獲得市教育局局綜合考核“優秀獎”,獲得“株洲市基層黨建示範單位”、“株洲市平安校園”、“省十運會嘉獎單位”、“迎奧運省民辦學校匯演一等獎”等教育教學、安全工作、藝體工作各方面的獎勵85次。由於業績突出,該同志先後多次被評為市教育系統先進個人、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教師、立市三等功兩次,2007年榮獲“尚格杯”第八屆株洲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11年,在湖南省民辦教育表彰大會上,景炎學校范希娟校長獲得民辦學校優秀校長稱號。這是省民辦教育協會、教育廳、湖南日報等六家單位組織的評獎活動,全省民辦高校、民辦高中、民辦國中、民辦幼稚園共有98名校長獲得此項殊榮。
范希娟校長范希娟校長

人物生平

讓我們走近她,感受一下她的人格魅力。

一個同甘共苦的“娭毑”

在景炎,老師們稱范希娟時,不叫校長,而叫娭毑。一聲娭毑,是人們對一位赤膽忠心大愛無私的領導人的最高評價。
這位年輕的娭毑,於1999年義無反顧地帶著十幾位年輕老師掛出了“景炎”的招牌,與老師們一起,徹夜勞動將教室衛生打掃乾淨,提著開水壺到學生寢室一次次送開水。
這位熱心的娭毑,在新老師張軼入住單身宿舍時,送來了必需的用品和保障安全的門栓。
這位有求必應的娭毑,在龍珂老師半夜泣告其父病逝時,立即前往安慰;在張曉燕老師臨盆的忙亂時,迅速周到安排。
這位善解人意的娭毑,總能及時發現員工的思想波動,善於“潤物細無聲”地解決矛盾和問題。
這位堅忍頑強的娭毑,在背部長了肉瘤動手術住院的日子裡,依然堅持上了兩個班的英語課,因為學生是她的至愛。
這位娭毑,在2006年民校與名校剝離,學校生存與發展遭遇空前的危機時,在各級政府部門奔走呼號,並在職工集會上,流著淚坦陳心跡,“我愛景炎,我愛你們每一個人,如果景炎不辦了,我一定是留到最後的人。”
這位娭毑,為學校搬遷河東,實現平穩過渡,多次與她的領導集體一起研究工作至凌晨兩三點,創造了新校區舊貌換新顏的景炎速度,讓家長和學生髮出“一夜變了樣”的驚嘆。
這位娭毑,始終把景炎的生存發展放在首位。2007年7月,她力挽狂瀾,開創性的完成了景炎學校的招商引資工作,從根本上奠定了學校長遠發展的基礎。她奔走呼號,2010年6月終於使學校新校址得以落實,贏得學校新的發展空間,完成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娭毑,一個平易的稱呼,讚揚的卻是一份關愛,一份慈祥,一份包容,一份依賴,更是一種堅毅,一種責任。

一個志存高遠的理想家

一個沒有教育理想的人不能成為好校長。在教育教學中,范校長提出了“快樂學習、幸福成長”的理想目標,為了實現理想目標,她高瞻遠矚,積極引進和實施生本教育,將生本教育理念作為學校的核心文化,引領學校的教育教學和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范校長立足學生的終生髮展和全面發展,將教育理想凝聚到機制建設、團隊建設和課程文化建設諸多方面之中去。
作為民辦學校,有了激活機制才有學校蓬勃發展的生命力。范校長把它作為實現教育理想的前提。
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長充分享有人事任免權、資金使用權,保障了學校的良性發展和持續發展。范校長強調基層管理的重要性,實施“三個整體創優負責制”,以“教研室——教研組——備課組”為體系做好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的督促與檢查工作,以“學生處——年級組——班主任”為體系做好學生管理的督促與檢查工作,從而創建了高效規範的景炎管理模式。在員工管理方面,她提出了“制度加情感”的模式,主張多換腦少換人,做到了無情管理、有情操作,因而成就了景炎特別能戰鬥的教師團隊。在學生工作方面,她親自指導改革對學生的評價激勵機制,支持制定了《新生綜合測評錄取辦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英才獎學金制度》,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在人事管理、班級管理、年級組管理等方面有了深刻的變化,有了“多換腦少換人”的人事管理思路,有了“多指導少指責、多研究少包辦”的部門職能轉變,有了“民主、自主”的班級管理導向等等。學校師生在簡單的管理中,充滿活力與豐富。以人為本、由生出發,學校企業文化得到不斷培植。有這樣充滿活力的組織,自然會生髮出潛心於學生髮展的“內驅力”。在學校管理中,做到近期目標與長期發展相統一、制度管理與文化引領相統一、個人訴求與組織願景相統一,使學校得到和諧發展。
民辦學校的長遠發展,必須建立在教職工的職業認同感和學校歸屬感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在學校教職工廣闊的事業發展平台上,因為有希望才會有幹勁。范校長把它作為實現教育理想的基礎。
作為一所依託名校創立的民辦學校校長,范校長一直重視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這對很多急功近利的民辦學校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職業幸福感具體表現為“三個指數”。第一是“健康指數”,學校特別關心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學校定期對全體職工進行身體健康檢查,舉辦多種講座,倡導師生陽光體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第二是“幸福指數”,學校為每位教職工購買了四險一金,增強教職工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學校倡導精神自由、個性自然、生活自在的理念,注重營造團隊氛圍,注重培養教職工的共同價值取向,從而快樂的投入工作。第三是“魅力指數”。終身學習、團隊合作、開拓創新是景炎教師的教育生活常態。“三個指數”的提出,切合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只有激揚教師生命,學校才可能創造出激揚學生生命的磁場。落實“三個指數”的關鍵,一是要讓學校各項制度帶著陽光的氣息為教師服務;二是要為教師發展搭建平台,景炎學校建立了覆蓋全員的專業發展平台,通過這些專業平台的搭建,使教師的創造精神得到尊重。以學習投入為例。從2008年底到2010年,學校還前後派出74人次前往廣州學習,先後六次邀請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思樂教授來校,郭教授以他教育家的思考帶給我們一次次的震撼,他的一本本著作給大家一次次洗禮。學校經常邀請省內外專家到學校講座。這些學習給老師大大提升了老師的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2010年5月份,景炎學校成功承辦全國生本研討會獲得巨大成功,就是學校各種實力全面提升的集中展現。
建立豐富多彩的適合不同程度和層次學生髮展的課程,建立多元發展機制,才能適用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范校長把它作為實現教育理想的途徑。
在全面落實常規課程的基礎上,她特別注重特色課程的建設,致力於創建有鮮明特色的課程文化。外教口語課生動活潑,禮儀課獨樹一幟,綜合實踐課有聲有色,創新思維課卓有成效;體育節、藝術節、科學學科節、人文學科節豐富多彩;陽光男孩女孩活動推出了自己的明星;創新發明讓不少學生摘取全國性比賽金銀牌。學校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台。在德育課程建設上不遺餘力,全員德育的思想得到了逐步落實。學生處由事無巨細一把抓,逐漸向研究、指導、服務功能轉變,年級由傳音筒向年級規劃、實施、評價功能轉變,班主任由班級的獨裁者向班級自主管理的參與者轉變,任課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向學生生命成長的牧者轉變。語文、數學、英語等常規課程文化也在發生改變:不只是敘說著真理,也閃亮著思想;不只是表態的、物化的,也是動態的、人化的;課程在人中,人在課程中。
在談到景炎學校的前景時,范希娟校長說:“學校新校建成後,將面向全省、全國招生,將辦成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硬體最好、環境最美、質量最優的品牌學校,走高品位、高規格、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成為株洲市基礎教育的的視窗和名片學校。”這是一個理想家對理想的另一種陳述。

一個求實創新的開拓者

辦教育,創品牌,墨守成規是大忌。范希娟同志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管理者,都具有敢吃螃蟹的精神。
1999年,二中控股主辦景炎中學,在當初無人願意前往工作的情況下,她勇當創業者,擔任副校長並承擔了兩個班的英語教學,起到了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她積極探索素質教育途徑,運用“畫、唱、演、玩、活”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形成了清新明朗成效顯著的教學風格,所帶班級在畢業會考中多次獲得各項指標第一。
為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她開創性地提出並實施了五大教育工程——“青藍工程”注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星光工程”注重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鑄魂工程”注重師生的品德修養,“健心工程”注重師生身心的成長,“三園工程”讓綠色校園、信息校園、藝術校園融為一體。五大工程創造了師生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
她不斷地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探索高效管理途徑,探索民辦學校的發展道路。2007年,她主持的 《“民校”與“名校”剝離後可持續發展研究》被立為省十七項重點課題之一,該課題現已進入結題階段,結題報告獲得了省里有關專家的高度評價。在幾年的課題實踐中,她堅定地認為一所好學校只要自己不倒,是任何力量也打不倒的。她一邊狠抓學校的內涵發展,一邊尋求政府和社會的支持,集結各方面力量,終於使困擾學校發展的投資商和新校址問題得到圓滿解決。她所做的事,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校長的職責範圍。
學校的發展根本看學生的發展,范校長身體力行,從教育激揚生命的理念出發,親自指導改革對學生的評價激勵機制,主持制定了《新生綜合測評錄取辦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英才獎學金制度》,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多元發展,又關注學生的特色發展。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新生測評辦法出台以後就被市里各民辦學校廣泛採用。首次英才獎學金制度實施時發放24萬元學生獎學金,在株洲市引起轟動。她在株洲市率先實行朝九晚五的作息制度,將學生從起早貪黑和無無休止的疲勞戰中解放出來,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她始終堅持不補課制度不動搖,寒暑假和雙休日學生有了自由發展的空間,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普遍歡迎。她積極倡導有效課堂,每期堅持帶領行政幹部到課堂一線進行隨堂診斷聽課,掀起了課堂效益風暴,隨堂聽課優秀課比率迅速提高。
正如株洲市教科院在2009年學校視導中對景炎的評價一樣:“滿堂灌等落後的課堂形態在景炎已經被消滅,景炎有著一種濃郁的教學教研的氛圍,教師以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快樂幸福學生為已任,校園中沒有抱怨,沒有指責,有的是一種合作,一種分享,一種相互的學習”。他們認為生本教育實踐徹底改變了景炎課堂。課堂成為師生幸福的相會,生命激揚的迴響。這樣的成果背後,站著一位滿懷著教育情懷的求真務實而又執著創新的校長——范希娟。
有辛勤的耕耘,自有豐碩的成果。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市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學生思品合格率100%。中考連續九屆合格率、優秀率、人平分全市第一名。史美震等11位同學進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學習,伍多等32位同學赴新加坡公費留學,藝體創新、學科競賽等方面均居全市絕對領先地位。
在范希娟同志的領導下,學校連續九年獲得市教育局局綜合考核“優秀獎”,獲得“株洲市基層黨建示範單位”、“株洲市平安校園”、“省十運會嘉獎單位”、“迎奧運省民辦學校匯演一等獎”等教育教學、安全工作、藝體工作各方面的獎勵85次。湖南衛視、湖南教視、《三湘都市報》、《株洲日報》等新聞媒體對學校辦學情況進行了報導。先後有來自澳大利亞、日本、上海、深圳、新疆、南京、廣州及省內各地的學生在校就讀。景炎已成為株洲地區乃至湖南知名度頗高的新型民辦初級中學。
范希娟校長說:“在景炎的十年,是我最累的十年,也是我最開心的十年,我放棄了小家的得失,卻創造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大家,我無悔。”
這是一個娭毑,一個理想家,一個開拓者的人生掠影。

答記者問

推開一扇窗 迎接未來與希望
——株洲市景炎學校范希娟校長就生本教育答記者問
記者:《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對“生本教育”作了長篇專題報導,引起了教育界普遍關注。我想請問范校長,如何理解生本教育?
范校長:“生本教育”的基石,就是對“人的價值”的重新認識。在這裡,學生不再被看作一個需要管教、需要告訴的被教育者,而是有著強烈學習本能的生命,他們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與此相對應的,做教師的基本準則,就是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甚至是“有困難,找學生”。“生本教育”下的學生,猶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種的農民,獲得了真正的解放。他們擁有高漲的學習熱情、驚人的學習效率,其根本原因在於:人的解放,從來都是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而“生本教育”正是解決了這個動力問題。
記者:生本教育真有這么神奇嗎?它在全國實施情況如何?
范校長: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同樣的,生本教育實驗雖然不能解決基礎教育的所有問題,但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比如在輕負擔、高質量、提高課堂效率等方面,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歷經了十年研究,生本教育共同體蓬勃發展,由最初的15所學校發展到了現在近200所實驗學校,從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到覆蓋香港、澳門、北京、湖北、貴州、遼寧、江蘇、江西等省,澳門所有中國小現在全面實施生本教育。我校是湖南首個加入“生本教育”課題組的學校。很多學校由過去的薄弱學校發展為名校,如廣州華陽國小、廣州花地中學、廣州育才中學等等。CCTV1和CCTV4曾多次對“生本教育”的成果進行了專題報導。正是有了實驗學校成功的印證,“生本教育”才得以在全國開花結果。
記者:景炎學校是在什麼時候引進“生本教育”的?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怎樣操作呢?
范校長:景炎辦學十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具有景炎特色的教學文化。曾經我們也嘗試學習借鑑江蘇洋思中學、山東杜朗口中學等全國知名學校的成功經驗,但這些成功經驗放在景炎我們總感覺有點“水土不服”。直到2008年下半年,我們“結識”了“生本教育”,才有了“一見鐘情”的感覺,因為它與景炎的辦學理念“靈犀相通”。“生本教育”的操作模式,概括地講,是指: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學習、思維習慣;享受自主學習,快樂學習;收穫自主學習,在終端考試即中考中取得成功。
記者:“生本教育”是對傳統的“師本教育”的一種徹底顛覆,而教師的傳統習慣勢力之強大,我想在景炎也不例外。請問校長怎樣來破解這個難題呢?
范校長:這個問題確實有些挑戰性。我這裡可以打一個比方,“師本教育”就象“拉馬車”,“生本教育”就象“開汽車”,老師們“馬車”已經開得很熟練,可“汽車”還不會開。我們現在就是要把“馬車”換成“汽車”而不是繼續“拉馬車”,道理非常簡單呀,因為通過實踐驗證,“汽車”要比“馬車”快得多。所以關鍵不是“汽車”好不好,而是要教師儘快學會“開汽車”。目前學校的重要工作就是“辦駕校”,作為校長,我將竭盡全力當好這個“總教頭”。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校本研修培訓相結合,先把校務班子成員培養成“教練員”,然後把各學科有改革創新意識、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培養成“教練員”,並在2009年上半年在初一年級選擇3個班進行先期試點,以點帶面,最終達到齊頭並進。“生本教育”雖然在很多學校結了累累碩果,但別人的成功經驗並不一定適合自己,我們要在感悟中摸索,摸索中前行,探索出具有景炎特色的“生本教育”。觀念改變了,行為方式的改變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記者:“生本教育”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從理念上看我們都能夠接受並且歡迎。但如果我是學生家長,我可能就有一份擔心,小孩的成績能經受中考、高考的考驗嗎?
范校長:景炎作為一所民辦的品牌學校,我們也深深懂得一個道理:沒有現實(分數),走不動;但沒有理想,也走不遠。“生本教育”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之間架起一座橋樑。“生本教育”之所以受到基層學校的歡迎,是因為它不迴避中考、高考,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就是生本教育改革的一大成果。近些年來,教育理論空前繁榮,而實踐卻難以擺脫乏力的現狀。而“生本教育”追求的是學生負擔輕、效率高、學習高度自主的前提下令人羨慕的學業成績,追求的是“素質、能力、成績”三者的共贏。各實驗學校優異的中考、高考成績充分地印證了這一點。
記者:聽說景炎在今年初一新生中將辦4個生本班,請問:生本班在師資配備、管理、評價等方面有何規劃?
范校長:對於“生本教育”在我校的實施,我們採取的是穩步推進的策略:首先,確定3個先期試點班,摸索經驗;然後,在每年級確定部分生本班,循序漸進;最後,全面鋪開。我們擬決定在2009年初一新生中招收4個生本班,4個生本班我們都是選拔各學科有改革創新意識、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擔任,他們都將分批前往廣東參加由郭思樂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研修班,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實踐觀摹,並結合3個先期試點班級的實踐進行反覆研討,以確保萬無一失。同時,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生本班的班額人數將實行嚴格控制。生本班將借鑑課題組研發的教材作為補充教材,在確保不與中考要求相衝突的情況下,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選用,充分體現“生本教育”的開放性。在管理上,體現學生自主管理、自主評價、自主發展的原則。在教學方面,將大大減少機械訓練類作業,而適當增加開放性、拓展性作業,突出前置作業,弱化過程性成績評價,強化學生狀態評價,確保學生快樂學習,幸福成長。
記者:生本班學生在升高中或進入高中學習後有哪些優勢?
范校長:我們對生本班的學生的培養目標更長遠,要求更高,在保證學生中考升學的前提下,學校將與株洲市二中等重點高中聯動,多方面進行初、高中的教育教學的銜接,讓學生能更快地適應高中新課程改革,縮短進入高中階段的磨合期。生本教育它是由一種教師的好教向學生的好學的轉變,生本班的學生學習潛能被激活,自主學習的能力比普通班學生強得多,你可以想像,一個享受學習的學生升入高中後比“苦學”出來的普通學生髮展後勁會大很多。
記者:最後一個問題,如果學生想進入生本教育班,如何報名,如何錄取,收費有何不同?
范校長:報考生本班的學生必須通過我校統一組織的綜合測評選拔,在領取“錄取通知書”時家長可以做好意向登記,採用學生及家長自願與學校綜合甄選相結合的原則,錄滿為止。收費標準與普通班學生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