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高5-20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分枝,頂端被有淡棕色毛,莖節遠離,向上發出一至數枚葉子。
葉柄長5-20厘米;葉片由4片倒三角形的小葉組成,呈十字形,長寬各1-2.5厘米,外緣半圓形,基部楔形,全緣,幼時被毛,草質。
葉脈從小葉基部向上呈放射狀分叉,組成狹長網眼,伸向葉邊,無內藏小脈。
孢子果雙生或單生於短柄上,而柄著生於葉柄基部,長橢圓形,幼時被毛,褐色,木質,堅硬。每個孢子果內含多數
孢子囊,大小孢子囊同生於孢子囊托上,一個大孢子囊內只有一個大孢子,而小孢子囊內有多數小孢子。子囊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湖泊、池塘、河流的淺水區域,水田、沼澤、溝渠中,常呈大面積分布,成為優勢種群,其伴生的植物有稗草、母草、水莧、水丁香、矮慈姑、鴨舌草等。在淺水區域呈挺刀植物,深水區域為浮葉植物狀,在潮濕的土上也常見分布。喜光耐蔭,在陽光直射時長勢良好,稍有遮蔭之地也能正常生長。苹喜溫暖,耐低溫,其不耐乾旱,在15-24℃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當氣溫低於10℃時,植株生長明顯減緩。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世界溫熱兩帶地區;在中國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北達華北和遼寧,西到新疆。
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以
分株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4月進行。在操作時可將根莖從泥中掘出,切成帶有3-4節腋芽的小段,另行栽種即可。亦可採用播孢法進行育苗。孢子繁殖用健壯的
孢子葉作繁殖材料,將孢子葉平鋪在土壤表面,孢子向下約2個月內孢子發芽。無性繁殖是將地下匍莖切成段
扦插保水保溫。
栽培技術
盆栽
栽培基質可使用由腐葉、河泥、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它們的比例按體積計依次為0.5:2:2,最好同時摻入少量骨粉。盆栽多在分株時進行定植,可以使用無排水扎的中型花盆作為栽培容器。通常無需施用基肥,每盆可放入5-7株成形種苗。在操作時先墊些栽培基質,然後保持適當間距放入種苗,經扶正後,再繼續填入基質,略加按實,注意至少留出10厘米的沿口。當操作結束後立即灌水,為了便於緩苗,定植操作最好在傍晚時進行。
管理
苹宜使用硬度中等的淡水。它對肥料的需求量不多,生長旺盛階段追肥2-3次即可。在入冬後葉片逐漸枯萎,但根莖能夠在土壤中存活。夏秋高溫時節,要經常清除雜草,否則植株生長會受到影響。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苹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該種植物為多年生,其發苗較快,抗逆性強。自定植後其最佳觀賞時段每年僅為數月,在不翻盆的情況下,其連續栽種不宜超過2年。
主要價值
飼料:苹可作飼料。
藥用:全草入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外用治瘡癰,毒蛇咬傷。
觀賞:該種植物可室外進行栽種,用於池邊、湖畔或其附近的濕地。亦可栽種於水盆中,裝點庭院、窗前。
物種危害
苹在有些山區深泥田大量發生,嚴重影響水稻田生長。
防治方法
草多田塊可用二甲四氯、
2,4-二氯苯氧乙酸、五氯酚鈉等藥劑防除。及時清楚根莖,剷除地邊草,或在中耕時深耥,將其深埋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