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小型漂浮植物。莖細長而橫走,被褐色節狀毛。三葉輪生,上面二葉漂浮水面,形如槐葉,長圓形或橢圓形,長0.8-1.4厘米,寬5-8毫米,頂端鈍圓,基部圓形或稍呈心形,
全緣;葉柄長1毫米或近無柄。葉脈斜出,在主脈兩側有小脈15-20對,每條小脈上面有5-8束白色剛毛;葉草質,上面深綠色,下面密被棕色茸毛。下面一葉懸垂水中,細裂成線狀,被細毛,形如鬚根,起著根的作用。孢子果4-8個簇生於沉水葉的基部,表面疏生成束的短毛,小孢子果表面淡黃色,大孢子果表面淡棕色。
生長習性
為多年生根退化型的浮水性蕨類植物,喜溫暖、光照充足的環境。根莖平展於水面,或偶爾匍匐於濕泥上;葉子為三葉輪生,具短柄,兩型:水上葉兩枚,卵狀橢圓形,綠色,厚質,兩面密被毛,可有效利用水的表面張力使得植體漂浮於水面上;葉脈離生;葉片上表面毛四根成一束並作張開狀,下表面毛單生,密被;水下葉一枚,淡褐色,演化成鬍鬚狀,鬍鬚細長,外密被多數褐色毛,以取代根的作用。孢子囊果球形,密被褐色毛,著生於水下葉的葉片基部,呈集結狀排列,多發生於於乾季或冬季。
生長於適溫為20-35°C,在10°C一下停止生長,超過35°C高溫及5°C以下的低溫則生長不良。
分布範圍
分布與為害槐葉苹分布全中國,喜生地塘、靜水溪河,隨灌水流入稻田,吸氮能力極強,並略耐遮蔭,嚴重影響水稻生長。
繁殖方法
槐葉苹以孢子繁殖或以營養體斷體繁殖,子囊果成熟後脫離母體,沉入水底,翌年春季孢子囊散出,孢子在囊內萌發,發育成新株。或者槐葉苹植株秋冬腐爛後剩餘的先端綠色部分翌春繼續生長成新的植株。
主要價值
藥用
【來源】槐葉苹科槐葉苹屬植物槐葉苹Salvinia natans (L.) All.,以
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辛,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用於癰腫疔毒,瘀血腫痛,燒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焙乾研粉調敷患處。
飼用
槐葉苹柔軟細嫩, 葉片比重占整株的 90 %以上, 易於採集, 鮮重產量達 0 .6 ~ 1 kg/ m2。 營養成分中, 粗蛋白質含量達1 0 .3 %, 無氮浸出物26 .5 %, 粗纖維僅為14 .6 %, 灰分占31 .8%。 對於家禽, 適口性尚佳, 在盛產期間餵, 產蛋量明顯提高, 並有利於其換羽。 長期飼餵, 也可防治一般腸道及消化疾病, 且具有保健功能。 我縣養雞戶正逐步認識到這一點, 他們廣泛採集飼餵, 並進行冬貯, 以備冬季和初春飼用。 尤其對肉食雞, 在日糧搭配上, 其日糧比例含量增長許多。
每年 4 月末即可採集到, 在一些溝河、沼澤地或靜水湖泡中靠岸一側, 均有分布, 到 9 月末基本消失。 採集後不要直接落地, 以免摻進塵土, 最好鋪一層塑膠薄膜。 這樣不僅避免塵土, 也有利於水分蒸發、曬乾。 可在水分蒸發 50 %時, 即槐葉苹萎蔫之時, 即可切碎拌入家禽的日糧中, 不要鮮餵。 若有剩餘, 則應曬乾後製成草粉, 涼曬時最好陰乾。 在日糧搭配上, 其比例占 15 %左右即可。
危害
一
年生漂浮水生雜草。秋末冬初產生孢子果,第2年春季萌發。孢子繁殖,或以植株斷裂進行營養繁殖。生於池塘、水田、靜水溪河。為稻田常見雜草,發生量較少。
防治
防除應採取農藝措施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
(1)農藝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溝暢、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產環境;二是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的種子,並結合耕翻、整地,消滅土表的雜草種子;三是實行定期的水旱輪作,減少雜草的發生;四是提高播種的質量,一播全苗,以苗壓草。
(2)化學除草,多數地方採用一次性封殺,就是在播種(催芽)後1-3天內,畝用40%“直播青”可濕性粉劑60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田板保持濕潤。3天后恢復正常灌水和田間管理。通過化除後,如果後期仍有一定量的雜草,可採取針對法進行補除。如以稗草、千金子為主的田塊,在雜草3-5葉期,可用10%千金乳劑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針對法進行莖葉噴霧。用藥前一天田間必須放乾水,藥後2天再恢復正常管理。如以莎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在播後30天左右,畝用10%水星可濕性粉劑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兌水30公斤針對法噴霧。水漿管理同上。如田間各種雜草共生,可用48%苯達松水劑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採用針對法噴霧。
中國長江以南、華北、東北、秦嶺等地區均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