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英格麗·褒曼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父親Justus Samuel Bergman為瑞典人,母親Friedel Adler Bergman為德國人。褒曼的父親與母親分別在她13歲及3歲時去世。14歲時,她就在日記中記錄下了自己的夢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鄉的舞台上。
1933年英格麗·褒曼高中畢業,她考上了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在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學習期間,她便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演藝經歷
1935年,出演電影《Munkbrogreven》,這也是她離開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後的第一次演出。1936年她在瑞典主演了電影《
寒夜琴挑》,隨後引起了美國製片人
大衛·塞爾茲尼克的注意,決定將該片重拍成美國版,為她開啟通往好萊塢的大門。
1939年,應大衛·塞爾茲尼克之邀前往好萊塢拍攝《
寒夜琴挑》的美國版,這部電影是她的第一部英語片,影片上映後不僅讓英格麗·褒曼在好萊塢受到關注,還使得賽爾茲尼克與她簽訂了七年的契約。
1940年,英格麗·褒曼登上百老匯舞台。1942年,她與亨弗萊·鮑嘉共同主演了愛情電影《
卡薩布蘭卡》,在影片拍攝前,英格麗·褒曼為了更好的和亨弗萊・鮑嘉合作,特意看了很多遍他主演的電影《馬爾他之鷹》《
卡薩布蘭卡》上映後受到好評,該片不僅是英格麗·褒曼演藝生涯的代表作,亦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影史百大愛情電影之首”。
1943年,主演電影《瑞典人在美國》;同年主演個人首部彩色電影《
戰地鐘聲》,並且憑藉此片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44年,與
查爾斯·博耶、
約瑟夫·科頓共同主演驚悚片《
煤氣燈下》,飾演繼承了姑媽大筆遺產的少女寶拉;憑藉在該片的表現,她獲得了第1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
1945年,與格利高里·派克聯袂主演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的心理學影片《
愛德華大夫》,飾演專心學術的精神病院心理大夫彼特森;同年,以電影《
聖瑪麗的鐘聲》入圍第18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這也是她連續3年入圍這個獎項。
1946年,與加里·格蘭特共同主演希區柯克執導的間諜影片《
美人計》,飾演開朗、熱情的艾麗西亞·赫伯曼。1948年,在電影《
凱旋門》中扮演一位吸菸者;同年她主演了由維克多·弗萊明執導的傳記電影《
聖女貞德》。1949年,英格麗·褒曼離開了美國好萊塢,前往義大利拍攝電影。
1956年,在
安納托爾·李維克執導的愛情電影《
真假公主》中飾演一個精神錯亂的女人,憑藉此片她獲得了第2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第14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獲獎以後英格麗·褒曼返回了美國。
1958年,與
加里·格蘭特共同主演愛情電影《
釣金龜》,飾演英國女演員安娜小姐,憑藉該片她獲得了第19屆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獎提名。1961年,主演由安納托爾·李維克執導的愛情電影《
何日君再來》。
1973年,擔任
第26屆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的主席。1974年,在犯罪懸疑電影《
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飾演瑞典老媽媽Greta Ohlsson,並且憑藉此角獲得了第4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1978年,在
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的電影《
秋天奏鳴曲》中飾演一位鋼琴家,並以此片第7次入圍奧斯卡獎,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在電影中出現。1979年,她擔任了美國電影學院頒獎典禮的頒獎嘉賓。
1982年,主演迷你電視劇《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劇中她扮演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這也是褒曼最後一次演出。同年,她憑藉該劇獲得了第34屆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獎。
2015年7月20日,英格麗·褒曼的紀錄影片《
英格麗·褒曼口述實錄》在坎城電影節期間放映,褒曼生前的珍貴影像和書信資料首次曝光。
個人生活
感情經歷
1937年7月10日,英格麗·褒曼與牙醫Petter Lindstrom結為夫妻;1938年9月20日他們的女兒Pia Lindstrom出生。1948年英格麗·褒曼觀看了
羅伯托·羅西里尼執導的影片《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和《同胞》,主動寫信給羅西里尼要求與之一起拍片,二人由合作夥伴逐漸發展成了情侶。1949年,英格麗·褒曼因與羅伯托·羅西里尼發生婚外情而遭到輿論譴責。
1950年,Petter Lindstrom與英格麗·褒曼離婚;同年5月24日,褒曼與義大利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在墨西哥舉行婚禮。1952年英格麗·褒曼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
伊莎貝拉·羅西里尼與伊斯塔·英格麗·羅西里尼。1958年,褒曼和羅伯托·羅西里尼正式離婚。同年12月21日,英格麗·褒曼與從事戲劇演出事業的瑞典人拉爾斯·施密特結婚。
晚年生活
1973年11月,英格麗·褒曼發現自己患有癌症。截止1980年,褒曼已動了兩次手術,割去了左右乳房。但兩次手術並沒有根除病灶,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1982年8月29日英格麗·褒曼在英國倫敦去世,死因是乳癌手術後產生的淋巴瘤併發症。褒曼去世的那一天,亦是她67歲的生日。她的遺體在瑞典火葬,大部分的骨灰被灑向大海,其餘的骨灰則與她的雙親一起埋在斯德哥爾摩的公墓。
人物評價
英格麗·褒曼是在好萊塢大放光芒的瑞典巨星,她以《卡薩布蘭卡》中的演出而聞名於世。以美麗、聖潔、自然而著稱於世的英格麗·褒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儘管她因一場婚外情而幾乎毀掉了她的演藝生涯,但她在世界電影史上的獨特地位卻並未有太大動搖,她那許許多多風格不同的銀幕形象活在了影迷心中。(鳳凰網評)
英格麗·褒曼是最為光輝的一個,在和她同年代的那一批華美的女明星實在多到不可歷數,她不同於她們任何一個人,她仿佛不是人間的顏色,她不似夢露那樣的性感,沒有赫本那樣的單純,她甚至不具備伊莉莎白·泰勒的妖媚。可是她就是那樣聖潔著,如某種信仰里的偶像一樣,笑而微露,不可褻玩,只能仰望。(北方網評)
英格麗·褒曼擁有端莊的容貌,迷人的嗓音,非凡的演技,她清新典雅,表演自然淳樸。在她飾演的電影角色中,觀眾不太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她在表演時的那種真實性吸引著觀眾去欣賞她的作品。(國際線上、搜狐網評)
英格麗·褒曼熱衷生活,不揮霍無度。她雖然是一位極具魅力的女人,但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她有一種可貴的單純,她坦率的面對別人,如實表達自己的情感。她有一顆善良、博愛的心,在戰爭年代她到處舉辦慰問演出,把歡樂帶給最普通的士兵。(金娟評)
英格麗·褒曼擁有驚人的幻想力;在電影裡或舞台上,這樣的幻想對她有利;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會成為她的痛苦。(導演喬治·庫克評)英格麗·褒曼兩次拋夫棄子、改嫁他人的原因不是喜新厭舊,而是出於她太過理想化的情感追求。(美國作家夏洛特·錢德勒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