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口鎮(英德市連江口鎮)

連江口鎮

英德市連江口鎮一般指本詞條

連江口鎮位於英德市南部,是英德市的南大門,距市區25公里,距廣州115公里,地處北江、連江交匯處。東與下太鎮毗鄰,南與黎溪鎮相連,西與水邊鎮、西牛鎮相接,北與英城街道、大站鎮、石灰鋪鎮接壤。連江口鎮是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宜居城鎮,全鎮總人口36765人(2017年),土地面積380.4平方千米(2017年);全鎮下轄9個村,2個社區,274個村小組。

連江口鎮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舊皇朝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蹟很多,並以河鮮美食著稱,它集山水名勝、美食為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連江口鎮
  • 外文名稱:lianjiangkou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英德
  • 下轄地區:2個社區,9個村
  • 電話區號:0763
  • 郵政區碼:513023
  • 地理位置英德市的南部
  • 面積:380.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6765人(2017年) 
  • 著名景點:湞陽坊、大樟沙灘
  • 火車站:英德站
  • 車牌代碼:粵R
  • 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行政區劃,資源,交通,經濟概況,教育,風景名勝,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連江口之地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址在北江、連江匯合處,故名,又稱車頭。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浛屬懷義都懷厚圖。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設大小樟鄉。
民國21年(1932年)設連江鎮、大小樟鄉、懷厚鄉。
民國25年(1936年)設連樟鄉、懷厚鄉。
民國29年(1940年)設連樟鄉。
民國34年(1945年)連樟鄉、上下 鄉合併稱連 鄉,今連江口、下 之地設懷厚鄉、連 鄉。
建國後,全縣設英東、英西、英中3個區,鄉仍沿用舊制。懷厚鄉、連 鄉屬英中區管轄。
1957年11月連 鄉改稱連江鄉。
1958年4月連江鄉、懷厚鄉合併,改稱連江鄉。
1958年9月全縣設6個人民公社,連江與黎溪、水邊、大洞等地同屬躍進人民公社。
1959年4月全縣劃分為14個人民公社,其名稱以地方名稱命名,成立連江口人民公社。
1977年析出6個大隊成立下 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設連江口區。
1987年4月撤區設連江口鎮。
2003年8月,原黃崗鎮高山村併入,連江口鎮面積擴大到337.8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連江口鎮位於英德市南部,距市區25公里,距廣州115公里。地處北江、連江交匯處。東與下 鎮、大站鎮、英城街道毗鄰,南與黎溪鎮相連,西與水邊鎮、西牛鎮相接,北與石灰鋪鎮接壤。

地形地貌

連江口鎮以高丘陵地貌為主,東南部一部分屬山地(中山),北部有部分山地(低山)。地勢東高西低。
連江口鎮自然土壤為花崗岩風化而成。耕地和村莊主要分布在北江、連江沿岸及支流沿線地帶,土地肥沃。

氣候

連江口鎮年均氣溫24.8℃,年均降水量1420毫米,無霜期317天,年均日照1700小時。

行政區劃

連江口鎮下轄11個村,分別為:連江口社區、城樟社區、連樟村、南坑村、下步村、紅溪村、嚴村村、小舍村、三井村、初溪村、銀坑村等。

資源

全鎮有有林面積33.6萬畝,其中黎槊15.6萬畝、筍竹7.8萬畝,森林覆蓋率87%,盛產用材林、經濟林、筍竹、蒿水竹,是英德主要林區之一。
青麻石、花崗石、硫鐵礦、硫磺礦儲量豐富,還有稀土、鎢等10多種礦產。
溪澗多,水質清淳,河鮮種類多,味道鮮美,以桂花魚、馬面骨、和順魚、邊魚等最為出名,年產量1200噸;可利用的庫灣3800多畝,已開發1800畝。

交通

連江口鎮交通便利,G4W3廣樂高速公路(設有連江互通出入口)、武廣客運專線、京廣鐵路、國道G240一級公路直達清遠和英德市中心、北江航道和連江航道匯聚直達珠三角。另有正在建設中的廣連高速公路途經鎮區南部與國道G240線互通,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

經濟概況

連江口鎮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城鄉市場逐年繁榮,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治安良好,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在鎮區南端毗鄰銀英公路以及京廣鐵路的大樟村建有大樟工業園區,吸引了多家實力企業進駐,為本鎮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在清遠、英德兩級政府的積極努力下,廣東清遠核電站終於落戶本鎮,為廣東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

連江口鎮是廣東省教育強鎮。全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國小2所,3個教學點,幼稚園2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有專任教師246人(含幼教、成教),中學生1479人,小學生1853人,在園幼兒587人。
早在2007年,連江口鎮率先在英德市成立教育基金會,通過多方籌措資金100多萬元,用於獎教獎學。2011年底,繼續發動各方籌集資金90多萬元,對教育基金會進行了有力的補充。連江口鎮充分發揮優勢,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調整學校布局,最佳化辦學條件,整合教育資源,建立起了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使全鎮教育走上了規模化、規範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經過多年的發展,連江口鎮教育事業逐步呈現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教育的綜合力邁上了新的台階,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力量辦學為輔的辦學體制,形成了學前教育、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割據,教育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全鎮幼兒入園率達70%以上,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國中生入學率為100%。全鎮國小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

風景名勝

連江口鎮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遠近聞名的北江小三峽之一的湞陽峽,因帶有神奇色彩又名盲仔峽,此峽險峻秀麗,以其“古、秀、奇、險、幻”而名揚千古,歷代遊人為它呤詩作賦,寫下不少讚美的詩篇。如今,每逢節假日自髮結伴慕名而來的遊客更絡是繹不絕。 連江口鎮勞力資源也十分豐富。飛來峽水利樞紐的建設,給該鎮帶來一萬多的移民,這些移民因耕地大部分受淹而成為剩餘勞力。
“湞陽峽”又名盲仔峽,位於連江口境內,北江中游、英德市區南10公里處,是北江流經波羅坑至連江口的一段狹窄河道,由湞山、英山夾岸對峙而成,北起英城街道下張村,南至連江口鎮江口咀,全長10公里許。湞陽峽兩岸奇峰聳立,峭壁險峻,水勢洶湧,為古代水路交通咽喉,兵家防犯要地。漢代趙佗在南越稱王后,就於湞陽峽下游不遠的江口咀築萬人城,屯兵扼險,阻止漢兵南下。宋代在江峽西岸修築棧道,明代曾修復。此峽以其“秀、奇、險、幻”而聞名,江峽沿岸還有九道灣、八丈石、盲仔石、犀牛石、將軍石等景觀,唐以來為英德著名的遊覽勝地,留下不少讚美峽谷風光的詩篇,唐代名相張九齡、宋代大詩人楊萬里、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等人寫有讚美湞陽峽的詩。
連江口鎮(英德市連江口鎮)

英德市連江口鎮大樟沙灘度假村位於連江口鎮境內,度假村內風景秀麗,綠樹成蔭,沿江沙灘成片,是休閒度假的理想選擇。這裡有遊艇會所、沖滑浪設施,水上降落傘各種水上活動,天然沙灘面積龐大,北江中的小魚小蝦有時還會隨著浪花潮而衝上岸邊。夏日炎炎之時在這裡曬曬太陽,踢踢水花,暢遊淡水泳,盡享愜意人生。度假區自創辦以來,吸引全國各地旅客前來觀光旅遊。09年國際旅遊小姐中國賽區總決賽曾在該景區拍外景,同時還舉辦了龍舟大賽、滑浪大賽等大型水上競賽項目,是廣東省境內知名的淡水沙灘度假區。
連江口鎮(英德市連江口鎮)

歷史文化

連江口鎮歷史悠久,文化豐厚,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是舊皇朝兵家必爭之地,鎮內古蹟眾多。今連江口之地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址在連江(古稱洭水)與北江(古稱溱水)的匯合處,故名。飛來峽水庫庫灣風景秀麗。與湞陽峽一起形成北江流域原生態十里長廊。鎮內湞陽峽文化旅遊區內的湞陽峽,因帶有神奇色彩又名盲仔峽,是北江流經波羅坑至連江口的一段狹窄河道,北起英城街道下張村,南至連江口鎮江口咀,全長約10公里。兩岸高山屹立,峭壁險峻,水勢洶湧,成為古代水路交通咽喉,兵家防範要地。漢代趙佗在南越稱王后,就於湞陽峽下游不遠的江口咀築萬人城,屯兵萬人扼險,阻止漢兵南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中山大學莫偉宗教授曾說:萬人城是南越文化的瑰寶,完全有理由申請“世遺”,將與海上絲綢之路並稱為廣東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萬人城遺址未來經挖掘恢復後,將成為湞陽峽文化旅遊景區這個皇冠上最閃亮的明珠。湞陽峽有保存完好的古棧道,並有20多方摩崖石刻。宋代在江峽西岸修築棧道,在幾處斷崖邊又棧道殘跡,東岸的古棧道離河面較低為明代修復,現保存得較為完整,仍可行人,棧道長約1000米,寬1米左右,是英德境內乃至全省範圍內發現最完整的古棧道之一。此湞陽峽峽以“秀、奇、險、幻”聞名,江峽沿岸還有九道灣、八丈石、盲仔石、犀牛石、將軍石等景觀,唐以來為英德著名的遊覽勝地,留下不少讚美峽谷風光的詩篇,唐代名相張九齡、宋代大詩人楊萬里、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等人寫有讚美湞陽峽的詩。湞陽峽境內有保存完好的古棧道,並有20多方摩崖石刻。在湞陽峽江口咀的岸邊有一處江口廟,臨江而建,該廟所處位置乃風水寶地,可謂“三江六岸”,逢初一、十五眾人朝拜,香火旺盛,廟主神位乃是有北江女神之稱的曹主娘娘。據說該廟神靈管轄大小北江流域百姓特別是漁民的平安,拜祭女神可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曹主娘娘與媽祖、龍母並肩南粵精髓,境內主要文物古蹟還有洭浦關(一說湞陽關)、粵漢鐵路舊址等。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皇城路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