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城鎮

英城鎮

廣東省英德市英城鎮地處英德市中心,是英德市的行政經濟中心,位於北江中游西岸河畔,東經113°17′--113°28′,北緯24°03′--24°18′,東西長16.5公里,南北寬11公里,總面積102.7平方公里。屬石灰岩地帶,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0.7℃,年降雨量1875毫米,平均年日照時數1700小時,有霜期年平均為12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英城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英德市
  • 政府駐地英城街道
  • 電話區號:0763
  • 郵政區碼:513000
  • 地理位置:廣州市北部120公里處
  • 面積:5634.21平方公里(廣東面積最大的縣級市)
  • 人口:111萬(2010年)
  • 方言:主要客家語,廣州話、附城話、九龍話、黎溪話等數個小分支語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寶晶宮、仙橋地下河、九州驛站、溶洞溫泉、英西峰林等
  • 機場:南距廣州白雲機場100公里
  • 火車站英德站英德西站
  • 車牌代碼:粵R
  • 行政代碼:441881
人口,歷史沿革,經濟情況,山水新城,領導分工,

人口

英城鎮轄5個村民委員會,4個街道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03500人,其中農業人口19943人,農業勞動力11420人。  英德雖然是廣東省的次發展地區,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歷史沿革

1978年,英德縣還沒撤縣設市,英城是縣城所在地,位於北江河畔,周圍群山環繞,京廣鐵路側畔而過。在本地人的心目中,全縣的交通大動脈英德火車站設在英城對岸大站,與英城隔江相望,遙呼相應,兩岸居民往往把大站和英城連為一體,火車站以西至縣城也算是縣城的範疇了。
英城雖是全縣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但沒有一條寬闊的街道,沒有一條通往各地上等級的公路,去省城廣州要繞道100多公里外的青塘和白沙鎮再轉106國道達廣州,時間整整一天,要是從北江河坐輪船到廣州最快也要兩天時間。那時,最方便的交通就是鐵路,英德火車站離英城不到四公里,在廣東境內雖是較大的火車站,卻顯得破舊落後,候車室容不得200多人。火車站出口處緊臨大站街,其實大站街僅是一條狹窄的小巷,並不算街。從火車站到英城,必須經過一條寬不到6米的泥沙公路,再經過三角塘和僅7米寬的舊英德大橋達縣城。英城只有舊城,還沒有現在的新城。縣城面積不到兩平方公里。1978年,我已八、九歲,父母也時常攜我逛街,對舊城的印象特別深刻,至今歷歷在目,記憶猶新。英城的街道狹窄破舊,只有幾條街道和小巷,路面坑坑窪窪不平,街道鋪面就像小攤檔,陰暗簡陋,草頭醫生設攤、占卜算名的也設攤、鐵打鋪、理髮鋪等小攤占了街道一席之地,一到墟日,大小車輛寸步難行。縣政府、電影院、供電局、人民醫院、公安局等幾十個單位辦公場所也處在陳舊的幾條小街小巷上。由於街道少而狹窄,贖牛、贖雞、贖豬等生畜市場交易全部擁擠到窄小臨近江邊的沿江路擺賣,牲畜的嚎叫聲,人群的呦喝聲,再加上牲畜的屎便臭味,猶如農村混雜的農貿集市。

經濟情況

2006年以來,英城街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19個;引資項目契約金額達21.25億元,其中,投資額在1億元以上的項目有5個,已投產的項目有2個,已動工的項目有8個,另有9個項目即將動工;招商引資項目累計投入資金達1.61億元;由於招商引資工作的新突破,推動了全街經濟建設的新發展,2006年度,全街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5.2億元,同比增長77.1%;固定資產投資為7.11億元(英德統計標準),同比增長62.7%;工商稅收達3927萬元,同比增長51.9%。
針對英德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該鎮大力引進了一批勞動密集型項目,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消費,通過聚集“人氣”,帶來發展的“財氣”,加強了城市的繁榮,推動了城市化建設。目前,企業用工總人數已達3000人以上,三耀禮品包裝公司等一批項目正式投產後,用工總人數將達到25000人以上。
三年多來,該鎮引進了一批高產值、高稅收的工業項目,在極大程度上解決了城市發展的原動力,為英城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巨元礦業有限公司年產值可達1億多元,建業針織有限公司大部分產品用於出口,能出口創匯。五金工業項目規劃區,已有十多多家企業基本確定到該園區投資辦廠,建成後,全區內工業年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尤其是三耀公司,正式投產後年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用工達10000人以上,將為英城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山水新城

英德市城區天生麗質,為該市構建山水城市提供了極好的自然條件。歷屆市委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城市規劃建設,特別是新一屆市委領導班子更是務真求實,明確提出“三不做三做”:不做形象工程做基礎工程,不做標誌工程做支柱工程,不做政績工程做民心工程。並把今年定位為城市建設年。
英城鎮地圖
經過幾年的建設,目前,英德市城區面積已由原來的8.9平方公里發展到19.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5萬,山水城市已顯雛形。為把英德市城區建設成為一座美麗的現代新城,該市學習借鑑各地經驗,今年著力從“新”、“實”、“重”三個方面做好城市規劃建設。
城市規劃構思突出一個“新”字
英德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自西漢建縣有2000多年建制史,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在城市規劃中,該市把歷史文化名城與江濱山水城市有機結合,城市規劃考慮“兩個50因素”:市區規劃50年不落後;市區人口規劃50萬。城市發展定位上,體現“四大特色”:濱江河堤特色,北江貫穿英德市區,濱江河堤大大增添城市秀色;湖的特色,發揮城區的湞陽湖、仙水湖、城北湖的各種功能,並完善城市的環城水系,建成“湖城”;山的特色,城區三面環山,一江碧水穿流而過,為打造具有美麗山水特色的山水新城提供了極好的自然條件;英石、園林特色,英石是英德文化重要載體,在城市建設中巧用英石,彰顯英德英石的特色。在具體規劃中做好“四個重點控制區規劃”:(一)湖的規劃。儘量使湞陽湖、仙水湖、城北湖三大湖連成整體,面積達5平方公里,占城區面積的1/4.(二)1000畝教育城的規劃。(三)城北工業園的規劃。(四)市區中軸線英州大道規劃與“湖景”規劃相結合。在四個規劃中,做到體現大氣,體現“創新”,以創新來推動城市跨越發展。
城市建設中突出一個“實”字
在近期的城市建設中,用具體項目推動。市區濱江公園、龍山公園建設,這是市政府民心工程,爭取近期建好;五條市政道路改造加快推進,即觀音山大道改造建設,和平路南北貫通,富強東路建設完工,金子山大道一號路開工建設,英州大道北段等開通建設。在推進建設中,做到“五個全部”:(一)把城市街道隔離帶全部打掉,進行商業化改造。(二)把市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混合結構的舊房、危房通過市場手段全部拆除,實施舊城區改造。(三)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做到全面推進。市區所有建設項目責任全部落實到市四套班子領導身上,實行領導責任制,並獎懲分明,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落實措施突出一個“重”字
英德今年的發展定位是城市建設年,城市建設以規劃為龍頭,實行開發一片,建成一片,借鑑江浙地區城市建設的經驗,重點抓好城市建設,具體體現在四個“重”:領導精力重點放在城市建設上;項目重點放在城市建設中;資金投入重點放在城市建設上,公共資產管理融資得到重點解決。力求通過採取超常規措施建設,超常規速度加快發展。
目前,濱江公園、龍山公園、街道拓寬、街道美化亮化等工程項目建設正加緊推進。展現人們面前的英德市區將是一座優雅、秀麗、和諧、生態的山水新城。

領導分工

陳祥定同志:主持街道黨工委全面工作;
譚帥眾同志:主持街道辦事處全面工作,負責全街道經濟工作,掛點城南社區;
周 林同志:主管經貿、工企業工作,分管企業總公司、沙石土公司、物業辦,聯繫環保、消防、供電、工商等部門,掛點長嶺村;
王維東同志:主管黨群系統及招商引資工作,分管黨政辦、組織辦、信息站、老乾工作,主持招商引資辦公室全面工作,聯繫人大工作,掛點江灣村;
楊東林同志:主持武裝部全面工作,分管英州大道辦工作,協管國土、城建、規劃工作,掛點廊步村;
周秀珍同志:主管城市居民醫療保險、農村合作醫療辦、經管站、勞動事務保障所,掛點岩前村;
鐘裔和同志:主管宣傳、統戰、文教衛生、社區、關工委等工作,聯繫政協工作,主持紀委工作,負責紀檢、監察工作,掛點城北社區;
陳貽棟同志:主管政法工作,分管派出所工作,協管綜治維穩工作,掛點城西社區;
鄧新苗同志:主管綜治維穩、信訪、人民調解、共青團、婦聯工作,主持司法所全面工作,協管政法工作,掛點城中社區、仙泉社區;
陳祖輝同志:主管計畫生育、農林水、鄉村道路建設工作,分管計生辦、農機站、農技站、獸醫站、移民辦工作,負責工會工作,掛點白沙村;
謝機行同志:分管安全生產、財貿、旅遊、民政、經濟總公司、財政分局、財會辦、清算小組、審計、統計、後勤工作,掛點南山社區;
鄧岳雄同志:主管城建規劃、國土、交通工作,分管武廣鐵路項目、北江防護堤建設、廣樂高速公路項目、英德第三大橋、市行政中心、台泥項目、湞陽湖開發等有關工作,分管城建規劃辦,掛點矮山坪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