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征服者重型坦克

英國征服者重型坦克

為了對抗蘇軍裝備不久的IS-3(“史達林”3號)重型坦克,美國研製了M103重型坦克,英國研製了“征服者”重型坦克。“征服者”的英文名字為Conqueror,所以,國內也有人音譯為“康闊勒”重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走的是“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老路。顯然,這種思想已經落後。1944年,英國在A41坦克(即後來的“百夫長”坦克)的基礎上,研製一種“萬能”坦克,英軍編號為FV201坦克。從1955-1959年一共生產了185輛。

基本介紹

  • 名    稱:征服者
  • 類    型:重型坦克
  • 重    量:66噸
  • 火    力:120mm L1A1
  • 生產國:英國
  • 研發時間:1956年
誕生,結構特點,型號,主要武器,輔助武器,火控系統,動力裝置,對比,

誕生

IS-3衝擊出現之後,英國決定利用“萬能”坦克的車體,配上強大的火炮和厚厚的裝甲,製成能與IS-3相抗衡的重型坦克,並加快了研製進度。1952年,完成了名為“卡納封”的重型試驗型坦克,其製成10輛。經過試驗和改造後,1956年正式定型為“征服者”重型坦克,英軍的編號為FV214。
征服者坦克征服者坦克

結構特點

“征服者”坦克的戰鬥全重達66噸,乘員4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裝填手),車全長11.58米,車體長7.72米,車寬3.99米,車高3.35米,即使是和當今的主戰坦克相比,也是一個龐然大物。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右側,他的左側為彈藥艙。戰鬥室有3名乘員,車長在最後,但置略高,炮長在右側,裝填手在左側。有意思的是,炮塔內的3名乘員都有1個頂部艙門,這在其他坦克上很少見。其中,車長有一個能360度旋轉的指揮塔。

型號

“征服者”坦克有Ⅰ型和Ⅱ型兩種型號,外觀上的差別不大,主要不同點為:Ⅰ型在炮管的中部有圓狀的配重,而Ⅱ型在其外面又加裝了炮膛抽菸裝置;Ⅰ型在駕駛員面前有3具潛望鏡,而Ⅱ型則為1具廣角的潛望鏡;Ⅱ型在炮塔後部加裝了儲物筐。“征服者”坦克的生產總數為180輛,主要是Ⅱ型的。

主要武器

主要武器為1門L1A1或L1A2型120毫米線膛加農炮,身管長為55倍口徑,它是英國人以美國製造的高射炮為原型改造研製的,採用橫閂式炮閂,電剖開閂。由於才採用兩個強力液壓式駐退機,使后座距離控制在460毫米之內。彈藥為分裝式,彈種包括:脫殼穿甲彈、碎甲彈兩種。炮彈的彈藥基數為35發。很顯然,反坦克作戰是它的主要任務。但是,碎甲彈具有多功能性,可以當榴彈使用。火炮的俯仰角為-7~+15度,火炮的俯仰和炮塔轉動採用電動操縱,必要時也可用手動操縱液壓馬達來實現。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征服者”的炮塔和火炮很重,單靠手動操縱很費力。有趣的是,“征服者”坦克上有一套火炮俯仰閉鎖裝置,當車速超過2.5千米/小時時能自動閉鎖。也就是說,在絕大多數行駛狀態下,火炮都是閉鎖的。究其原因,是由於火炮的炮身太重,行駛的顛簸會使火炮高低機的小齒輪承受極大的附加負荷,甚至造成損壞。而實現液壓閉鎖或電動閉鎖,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此外,炮塔內還有自動拋殼機,位於炮塔右側,射擊後自動將炮彈殼拋出車外。但是,聽說這個自動拋殼機的故障較多。

輔助武器

輔助武器為2挺7.62毫米機槍,一挺是並列機槍,位於火炮的右側;一挺是高射機槍,位於車長指揮塔左側,可在車內操縱射擊。2挺機槍的彈藥基數為7500發。

火控系統

火控系統,可以說是“征服者”坦克的一個“亮點”火控系統的核心是稱為“射擊控制塔”的車長指揮塔。車長指揮塔為電動式,相對於炮塔獨立旋轉,由車長操控。車長主瞄準鏡為潛望式,放大倍率為6倍,目鏡為雙眼式,左側目鏡內的距離標尺同炮長瞄準鏡內的距離標尺全相同,兩種標尺分劃板通過伺服機構聯動。車長瞄準鏡的左側為單目合像式光學測距儀的目鏡,基線長為1245毫米,兩個物鏡在炮塔的兩側,有防彈玻璃保護。炮長瞄準鏡為望遠鏡式,與“百人隊長”坦克上的相同。車長發現目標後,先測定距離,合像後,便可讀取距離數據,將距離數據在車長主瞄準鏡上裝定,然後,車長按動控制開關,炮塔便開始旋轉自動轉向目標,與此同時,車長指揮塔反向旋轉,當旋轉終了時,火炮軸線和車長指揮塔軸線重台。再經過高低瞄準後,便可以由炮長或車長進行射擊。這是一套射擊伺服系統,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是蠻先進的。

動力裝置

動力裝置為英國羅爾羅伊斯公司製造的V型、12缸、水冷、燃料噴射式汽油機。發動機轉速在每分鐘2800轉時的最大功率為810馬力。看起來發動機的功率不低,但是,由於車輛太重,高達65噸,因此,最大速度僅為34千米/小時。機動性太差是“征服者”重型坦克的重大缺點。“征服者”重型坦克車載燃料容量為1000升,最大行程153千米,最大爬坡度達35度,越壕寬3.353米。看來它的通過性還算不錯。 在主發動機的右後部,還有一套輔助發動機-發電機組,最大功率29馬力。它是較早採用輔助動力裝置的坦克之一。
發動機的動力通過安裝在飛輪上的多片式離合器,傳送給變速箱的主動齒輪。變速箱為固定軸式機械變速箱,有5個前進擋,2個倒檔。採用三差速器式雙流轉向機構,可實現中心轉向。另外,各檔都有一個規定轉向半徑,1檔為5米,5檔為43米。
懸掛裝置採用平衡式懸掛,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通過螺旋彈簧與車體相連。每側有8個小直徑負重輪,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其行動裝置沿襲了二戰時期英國“邱吉爾”坦克的特點,這種坦克當然跑不快。
車體為鋼裝甲全焊接結構,各部位的裝甲厚度:車體正面127毫米,車體側面51毫米,車體後部25毫米,車體底部19毫米。炮塔為整體鑄造結構,最大裝甲厚度這178毫米,防彈外形良好。這樣的裝甲厚度,敢與蘇聯的“史達林”3號相匹敵。

對比

和“征服者”同期研製的重型坦克還有:美國的M103坦克、蘇聯的T-10坦克和法國的AMX-50坦克。其中,AMX-50僅製成樣車,未能批量生產。在這裡,僅將“征服者”和M103和T-10重型坦克加以對比,來它個“貨比三家”。 從總體性能上講,不難看出三種最後的重型坦克基本上是處在同一檔次。但是,細加比較,還是可以分出高下的。
從火炮的威力上看,三種坦克難分伯仲。但是,M103、“征服者”坦克的火控系統的性能要優於T-10M;在有效射程上,也是前二者占優。綜合比較,“征服者”和M103的火力性能要梢優於T-10M坦克。
從防護性能上看,三種坦克各有千秋。“征服者”最重,但它的形體巨大,使得它的重量優勢分散,三種坦克的裝甲厚度相差無幾,而T-10系列坦克防彈外形好,又以外形低矮著稱。綜合比較的結果,似乎T-10M的車綜合防護性更好些。
從機動性上看,T-10M具有明顯優勢,M103次之,“征服者”在機動性上明顯落後。
從裝備數量上看,“征服者”坦克不足200輛,M103坦克也僅生產了220輛,而T-10系列坦克生產量在3000輛上下。如果三種重型坦克傾巢出動來個“大決鬥”,那么,最後勝出的當是“鋼鐵北極熊”。
征服者數據
最大生命值: 1950
最大射速(發/分鐘):5.71
最大穿透力(毫米):324
最大裝甲厚度(毫米):152
最大殺傷力: 500
最大速度(千米/小時):34.3
坦克世界中的征服者坦克世界中的征服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