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坦克代差
- 關於:坦克
- 時間:1916
- 詳細內容:見正文
坦克分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未來第四代,
坦克分代
自1916年坦克問世至今,坦克的戰術與技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誕生時期的坦克,是用來在戰場上協同步兵作戰術縱深行動,尤其是用來突破敵人縱深配置的塹壕防禦工事,使戰爭打破了陣地戰的局限而具有機動作戰的性質。
目前,坦克裝甲車輛是合成軍陸地作戰的中堅突擊力量,是陸軍機械化和裝甲化程度的標誌。
坦克集火力、防護和機動性為一體,既能擔負進攻任務,也能擔負防禦任務,既適用於核戰、大戰、全面戰爭,也適用於中、低強度的局部戰爭,它在未來的空地一體化、大縱深、高機動、立體作戰的戰場上仍然是陸戰的主要突擊兵器。
就坦克技術的發展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世界主要坦克研製國完成了戰後第三代坦克的研製,有的國家正在進行第四代坦克預研,同時還正在研製新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裝甲偵察車以及各種工程、技術和後勤保障車輛,此外,一些國家還正在研製高技術的機器人式無人戰車。
當然,各種新式地空反坦克武器,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的不斷出現,對坦克是一個嚴重的挑戰。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坦克與反坦克武器從來是在對立的動態平衡中發展的。由於陶瓷裝甲、貧鈾裝甲、間隙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等新型莊甲材料和結構的出現,使以往在坦克與反坦克武器對抗中曾在費效比方面有利於反坦克武器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由於戰場上各種武器互相依存、互相補充,坦克的長處將增強整個戰場武器系統的作戰能力,而其短處則可得到系統中其它武器的充分彌補;由於陸戰的最終目的是消滅敵人和占領土地,這個任務主要由裝備坦克和各種裝甲車輛的裝甲兵和機械化步兵來完成,因此坦克裝甲車輛在未來戰爭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並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坦克的武器、防護、推進和電氣--電子技術必將有新的發展。
第一代
第一代坦克按照重量的不同,分為重型 ,中型和輕型三類.它們好象各自大小不同的但兄弟,可根據形體的不同進行辨認.
重型坦克的形體最大,裝甲最厚,火炮口徑最大,火炮威力也最大.在戰場上通常來支援中型坦克作戰,或者在遠距離上與敵人坦克作戰.戰鬥全重在50噸以上,火炮口徑一般為120毫米.這一時期的重型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10,美國的M103和英國的"征服者"等.T-10重型坦克的戰鬥全重52噸.乘員4人.主要武器為1門122毫米線膛炮,改進型T-1M重型坦克裝有火炮雙向穩定器.三防裝置.潛渡裝置和陀螺羅盤導航儀等.M103重型坦克的戰鬥全重56.7噸.乘員5人.主要武器為1門120毫米線膛炮,征服者重型坦克的戰鬥全重66噸.乘員4人.主要武器為1門120毫米線膛炮,配有分裝式彈藥.炮塔兩側裝有煙幕彈發射器.
中型坦克在火力.機動性和防護力上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因而它的數量最多,是裝甲兵的主要裝備.遂行裝甲兵的主要作戰任務.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40噸左右.火炮口徑為90-105毫米.典型的中型坦克有;蘇聯T-54/55.美國M47和M48,英國"百人隊長",中國59式等.在這些坦克中,有的開始採用火炮雙向穩定器.機械模擬式計算機.光學測距儀,紅外夜視儀等;三防裝置在部分坦克上得到了套用;一些坦克還裝置了潛渡裝置,提高了克服水障礙的能力.百人隊長7型和M48A5裝有105毫米線膛炮.百人隊長10型裝有身管熱護套;M48坦克裝有機械模擬式計算機;T-54B坦克裝有火炮雙向穩定器和車,炮長紅外夜視儀等 ;T-55坦克安裝了防原子裝置,自動滅火裝置,熱煙幕施放裝置和潛渡裝置.中國59式坦克的主要武器為1門100毫米線膛炮,配有高低向穩定器.
輕型坦克的形體比較小,裝甲最薄,火炮口徑最小,因而動作靈活跑的快,在裝甲部隊中主要負責偵察,警戒任務,而在中型坦克難以通行的水網,丘陵,山地等地區負責主要作戰任務.戰鬥全重為20噸左右,火炮口徑一般不超過85毫米.這個時期的經典輕型坦克有;美國M41,法國AMX-13和中國62式等.M41"沃克"輕型坦克採用76毫米口徑線膛炮.法國AMX-13輕型坦克採用了搖擺是炮塔,裝有75毫米火炮,有的在炮塔兩側還安裝了反坦克飛彈發射裝置,火炮配有自動裝彈機,乘員3人;其改進型裝有90毫米火炮和裝有105毫米火炮2種.中國62式輕型坦克採用了85毫米火炮,其改進型增裝雷射測距儀等.
第二代
第二代坦克(第一代主戰坦克)主要有:美國M60.蘇聯T-62,聯邦德國"豹"1,英國"酋長",法國AMX-30,印度"勝利",日本61式,瑞典Strv103(簡稱S),瑞士PZ61,中國69式等;第一代主戰坦克多數為傳統的旋轉炮塔式坦克,只有瑞典S坦克為無炮塔坦克.乘員一般為4人,只有S坦克採用自動裝彈機,乘員為3人.戰鬥全重36~54噸,多數裝有105毫米坦克炮,個別的裝有115毫米火炮(T-62)和120毫米火炮(英國酋長坦克),配有擾動式或非擾動式火控系統,系統中包括光學測距儀,紅外夜視夜瞄儀,火炮雙向穩定器等,有的裝上了雷射測距儀和機電模擬式計算機.中國69式坦克裝有1門100毫米滑膛炮.
第三代
第三代坦克(第二代主戰坦克)主要有:蘇聯/俄羅斯T-72和T-80及T-90,美國M1系列,德國豹2系列,英國挑戰者系列,法國"勒克萊爾",日本74式和90式,以色列梅卡瓦系列,韓國K1系列,中國79式和88式和99式等;總體結構仍為傳統的炮塔式結構,總體布置多為駕駛室在前,戰鬥室居中,動力室在車體後部,只有以色列梅卡瓦坦克將動力系統布置在車體前部,,車體後艙存放彈藥,並設定後門通道.火炮多為120毫米或125毫米高膛壓滑膛炮,有的採用105毫米或120毫米線膛炮.主要彈種為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有的還發射飛彈.炮彈基數一般為40~60發.普遍採用指揮儀式火控系統.車體和炮塔前部多採用金屬和非金屬複合裝甲,車體兩側掛裝禁止裝甲,有的坦克在主要部位附加了爆炸反應裝甲."勒克萊爾'等坦克採用了以陶瓷裝甲為基礎的模組化裝甲.有的坦克配裝了戰鬥管理系統,採用了先進的通信,導航,數據傳輸和顯示技術,顯著提高了坦克的指揮能力和自動化水平.中國99式坦克裝有門125毫米滑膛炮,配有自動裝彈機和指揮儀式火控系統.
未來第四代
未來第四代坦克的發展 趨勢是,其總體結構將有突破性的變化,如採用頂置火炮式等布置形式.其武器系統將採用大口徑火炮,多功能彈藥,自動裝彈機和自動跟蹤目標的指揮儀/獵殲式火控系統;推進系統將進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和傳動效率及乘坐舒適性;防護系統將具有更佳的彈道防護,模組化裝甲防護和主動防護,將形體防護,結構防護和特種防護有機結合起來,在不明顯增加重量的情況下顯著增強防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