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珍蝶

苧麻珍蝶

苧麻珍蝶,翅橙黃色或褐色,外緣有寬的黑色帶,黑色帶外緣鋸齒形,翅脈紋黃褐色或褐色,前翅常有黑色斑紋,分布在華中,華東,華南,西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苧麻珍蝶
  • 拉丁學名: Acraea issoria (Hübner)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亞目錘角亞目
  • 珍蝶科
  • :珍蝶屬
  • :苧麻珍蝶
形態特徵,寄主,分布區域,為害特點,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翅褐黃色,外緣有寬黑色帶,嵌有灰白色斑點(在後翅呈三角形)。雄蝶前翅中室端有1條橫紋,雌蝶在端紋內外各有一條橫紋,後緣還有1個孤立的黑斑。反面後翅外緣三角形斑內側有1條褐紅色窄帶。
  
成蝶
體長16—26mm,翅展53—70mm,體翅棕黃色。前翅前緣、外緣灰褐色,外緣內有灰褐色鋸齒狀紋,外緣具黃色斑7—9個,後翅外緣生灰褐色鋸齒狀紋並具三角形棕黃色斑8個。
長0.9—1.0mm,橢圓形,卵殼上有隆起線12一14條,鮮黃色至棕黃色。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30一35mm,頭部黃色,具金黃色“八”字形蛻裂線,單眼、口器黑褐色。前胸盾板、臀板褐色,前胸背面生枝刺2根,中胸、後胸各4根,腹部1—8節各6根,末端2節各2根。枝刺紫黑色,基部蠟黃色。背線、亞背線、氣門下線暗紫色。各體節黃白色。
長20一25mm。口器、觸角黃色,翅脈、氣孔、尾端黑褐色,頭部、胸部背面有黑褐色斑點,余灰白色
苧麻珍蝶

寄主

蕁麻苧麻醉魚草屬植物及茶樹

分布區域

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西藏、廣東、廣西、海南、台灣;印度、緬甸、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苧麻珍蝶

為害特點

低齡幼蟲群聚取食麻葉正面葉肉,杷麻葉吃成火燒葉。3齡後分散至全田食麻葉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僅留葉脈,形成敗蔸而乾枯。

防治方法

(1)草把誘殺幼蟲利用幼蟲群聚和趨暖越冬習性,於三麻收穫前2、3天幼蟲向越冬場所轉移前,每667m2 插置草把50—60個,可誘到90%以上幼蟲,集中燒毀。
(2)在冬春之交清潔麻地時,注意剷除雜草和清除殘枝落葉,做到廂面、廂溝、地邊三光。
(3)3月中旬越冬幼蟲向麻地遷移之前,根據氣溫回升情況,選擇晴天在麻地四周噴1m寬藥帶。
(4)留腳麻誘殺 收穫頭麻、二麻時,每莢麻留下腳麻l一2根,可把幼蟲誘到腳麻上為害,翌晨人工捕殺。
(5)於成蟲發生盛期發動民眾捕捉成蟲、摘除蟲蛹和著卵葉,簡便易行。
(6)在幼蟲為害高峰前、幼蟲群聚為害時噴撒2.5%敵百蟲粉或1605粉劑,每667m2 2kg。必要時也可噴灑90%晶體敵百蟲l000—1200倍液,每667m2 噴對好的藥液l00L。
(7)提倡噴灑每g含100億孢子的青蟲菌粉7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