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蘵根

苦蘵根

苦蘵根,為茄科植物苦蘵Physalis angulata L.的根。分布於我國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具有利水通淋之功效。常用於水腫腹脹,黃疸,熱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苦蘵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茄科
  • :酸漿屬
  • :苦蘵
  • 分布區域:我國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5-30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肺、腎經。

功效

利水通淋。

主治

水腫腹脹,黃疸,熱淋。

相關配伍

1、治黃疸(陽黃):鮮苦蘵根約60g。搗爛絞取自然汁,用開水沖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2、治唇疔:(苦蘵)根搗爛取汁,沖米泔水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使用注意

《江西民間草藥》:“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無毛,高常30-50厘米;莖多分枝,分枝纖細。葉柄長1-5厘米,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全緣或有不等大的牙齒,兩面近無毛,長3-6厘米,寬2-4厘米。花梗長約5-12毫米,纖細和花萼一樣生短柔毛,長4-5毫米,5中裂,裂片披針形,生緣毛;花冠淡黃色,喉部常有紫色斑紋,長4-6毫米,直徑6-8毫米;花葯藍紫色或有時黃色,長約1.5毫米。果萼卵球狀,直徑1.5-2.5厘米,薄紙質,漿果直徑約1.2厘米。種子圓盤狀,長約2毫米。花果期5-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谷林下及村邊路旁。分布於我國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

相關論述

《江西民間草藥》:“治水腫腹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