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良姜,中藥名。為薯蕷科植物小花盾葉薯蕷Dioscorea parviflora C.T.Ting的根莖。分布於雲南滬水、永勝、祿勸、開遠及彌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癰癤腫毒,軟組織損傷,蜂螫蟲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苦良姜
- 別稱:老虎姜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科:薯蕷科
- 屬:薯蕷屬
- 種:小花盾葉薯蕷
- 分布區域:雲南滬水、永勝、祿勸、開遠及彌勒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苦、辛,性涼。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主治
癰癤腫毒,軟組織損傷,蜂螫蟲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夏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切段鮮用。
形態特徵
纏繞草質藤本。根狀莖橫生,圓柱形,指狀或不規則分枝,乾後除去鬚根常留有白色點狀痕跡。莖左旋,無毛,有時在分枝或葉柄基部兩側微凸起,或具短刺。單葉互生;葉片近革質,綠色,乾後灰褐色,少數為灰赤色,三角狀卵形,長卵形或卵圓形,有時3-5淺裂,中間裂片三角狀卵形,兩側裂片圓耳狀,邊緣淺波狀,有時邊緣膜質,頂端漸尖,基部寬心形、心形或近於截形,兩面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不分枝或分枝,單生或2-3個簇生於葉腋;雄花無梗,常2-3個簇生,再排列成穗狀,每簇花通常僅1-2朵發育,基部常有膜質苞片3-4枚,苞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花被6裂,裂片卵形,長0.8-1.2毫米,寬0.6-0.8毫米,花開時平展,紫紅色,乾後黑色;雄蕊6,著生於花托的邊緣,花絲極短,與花葯幾等長,藥內向。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退化雄蕊常呈絲狀。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狀,半月形,長2-2.8厘米,寬0.8-1厘米,乾後藍黑色,表面常有白粉;每室種子2枚,著生於中軸中部,四周圍有薄膜狀翅。花期3-8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2000m的山坡石灰岩乾熱河谷地區的稀疏灌叢或竹林中。分布於雲南滬水、永勝、祿勸、開遠及彌勒。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狀莖、民間用於解毒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