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灑湯

苦灑湯摘自《傷寒論》。主治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

組成,出處:,主治:,用法用量,各家論述,附註:,

組成

半夏(洗,破如棗核)14枚,雞子1枚(去黃,納上苦酒著雞子殼中)。

出處:

《傷寒論》。

主治: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

用法用量

上2味,納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3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愈,更作3劑。

各家論述

:①《註解傷寒論》: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發聲音;甘以緩之,雞子之甘,以緩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斂咽瘡。②《金鏡內台方議》:少陰客熱所暴,則傷於經絡乾澀,使咽中生瘡,不能言,聲不出。故用苦酒為君,酸以斂瘡;半夏為臣,辛以散結;雞子為使,以緩咽痛而潤其燥也。③《古方選注》:治少陰水虧,不能上濟君火,而咽生瘡聲不出者。瘡者,疳也。半夏之辛滑,佐以雞子清之甘潤,有利竅通聲之功,無燥津涸液之慮。然半夏之功能,全賴苦酒攝入陰分,劫涎斂瘡,即陰火沸騰,亦可因苦酒而降矣,故以名其湯。

附註:

雞子湯(《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錄驗》)、雞子法(《聖濟總錄》卷一二三)、雞殼苦酒湯(《醫學入門》養四)、半夏苦酒場(《類聚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