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油木,中藥名。為楝科植物大葉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的根或葉。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祛風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濕關節腫痛,四肢麻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苦油木
- 別稱:山欏、紅蘿木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芸香目
- 科:楝科
- 屬:山楝屬
- 種:大葉山楝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內服:煎湯,6-15g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葉。
性味
味苦、辛,性溫。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止痛。
主治
風濕關節腫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洗淨泥土,切片,曬乾;葉,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葉通常為奇數羽狀複葉,有時為偶數羽狀複葉,長20-60(-90)厘米,有小葉11-21片;小葉對生,革質,無毛,長橢圓形,長17-26厘米,寬6-10厘米,先端漸尖而鈍,基部一側圓形,另一側楔形,偏斜,最下部的小葉較小,卵形,基部圓形,側脈13-20對,廣展,於近邊緣處連結;小葉柄粗壯,長約1厘米。花序腋上生,短於葉或長於葉,多少被微柔毛,雄花組成圓錐花序式,廣展,雌花和兩性花組成穗狀花序;花球形,直徑6-7毫米;萼片圓形,直徑約3毫米,邊緣有睫毛或無;花瓣3片,圓形,直徑6-7毫米;無毛;雄蕊管球形,厚;花葯6枚,長圓形,內藏;花盤缺;子房被毛,無花柱,柱頭具3棱。蒴果球狀梨形,直徑2.5-2.8厘米,無毛;種子黑褐色,扁圓形,長1.3-1.5厘米,寬1-1.2厘米。花期6-8月,果期10月至翌年4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000m的平原和丘陵地區的疏林或灌叢中,有時栽培於村邊。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葉:主治風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