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檀籽

苦檀籽

苦檀籽為豆科植物厚果雞血藤的種子或果實,具有殺蟲、攻毒、止痛等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苦檀籽
  • 別稱:土大風子、沖天子、苦蠶子、豬腰子、日頭雞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豆目
  • :豆科
植物形態,採集,藥材,化學成分,藥用,

植物形態

厚果雞血藤,又名:少果雞血藤、毒魚藤、大藤蔃。
多年生攀援灌木,粗大。
枝幹圓柱形,表皮黑綠色,嫩枝具疏茸毛。
單數羽狀複葉互生,長30~50厘米;小葉13~17,矩圓狀披針形,長約8~14厘米,寬約3~4厘米,先端鈍,全緣,基部略鈍,下面被銹黃色柔毛。
圓錐花序腋生,長15~30厘米;花2~5朵簇生於序軸的節上;苞片卵圓形,少毛;萼鐘形,5齒裂,裂片三角形,淺綠色,有短茸毛;花冠蝶形,花瓣5,紫紅色;雄蕊10;雌蕊1,子房上位,線形,花柱彎曲,柱頭圓形。
莢果厚,木質,卵球形或矩圓形,黃灰綠色,並有斑點,種子1~5枚,紅棕色至黑褐色。
花期3~4月。
果期10~11月。
生長於溪邊、疏林下及灌木叢中。
分布四川、雲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葉(苦檀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

10月果實成熟後採收。
除去果皮,將種子曬乾。

藥材

乾燥種子,扁圓而略呈腎形;著生在莢果兩端的種子,一面圓形,另一面平截;居於莢果中間的種子,兩面均平截;長約4厘米,厚約3厘米。
表面紅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澤,或帶有灰白色的薄膜。
臍點位於中腰陷凹處。
子葉2片,肥厚,角質樣,易縱裂;近臍點周圍有不規則的突起,使子葉縱裂而不平。
氣微,味淡而後帶竄透性的麻感。
以皮紅褐色、個大、無蟲蛀者為好。
主產四川、雲南、貴州。
此外,廣西、廣東亦產。

化學成分

種子含魚藤酮和擬魚藤酮。
根含魚藤酮1.2%,樹脂4%。

藥用

【性味】苦辛,熱,有毒。
①《草木便方》:苦辛,有毒。
②《貴州民間藥物》:性熱,味苦辛,有毒。
【功用主治-苦檀子的功效】
治疥瘡、癬、癩,痧氣腹痛,小兒疳積。
①《草木便方》:殺蟲,攻毒。
塗久匿,洗搽疥、癬、疳、癩。
②《貴州民間藥物》:解郁,除風邪,止痛。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調敷。
內服:研末或煅存性研末,3~5分;或磨汁服。
【宜忌】有毒,內服宜慎。
【選方】①治蟲瘡疥癬:苦檀子、花椒、苦參、藜蘆、黃連 、獨腳蓮。
共研末,調香油搽。
(《四川中藥志》) ②治痧氣痛:苦檀子果研末,每次三至五分,開水沖服。
(《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小兒疳積:苦檀子果(煅存性)五分。
蒸雞肝吃或磨水服。
(《貴州民間藥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